对话平安信托总经理助理张中朝:坚定不移扛起“标准化”转型的大旗乳罩脱落
2023-09-08 10:48 浏览:36
编者按: 身处转型“深水区”,信托业2020年过的还好吗? 步入2021年,信托业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面对财富管理新时代,他们准备好了吗? 结合不同信托公司转型期间自身的特点,《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期邀请了不同业务条线的负责人,来谈一谈他们理解的转型,聊一聊背后发生的故事,探一探未来发展可行的突围路径。 非标转标,简单的四个字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意义。 对于信托行业来说,“非标转标”涵盖了投资、风控、产品、资金等多方面的创新和转变,也是信托公司比拼专业能力的舞台。 相比“不得已而为之”的论调,“非标转标”似乎更应该被理解为在新的大环境和路径下,信托公司要继续寻找、开拓“能打”的产品线。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如既往地得到客户的支持。 “我们对标准化产品充满信心,也正在坚定不移地向标准化、净值化路线转型。”近日,平安信托总经理助理张中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深入探讨了信托在标品赛道中的优势、专业人才储备的急迫以及家族信托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热点话题。 谈非标转标:下定壮士断腕的决心 对于压缩非标业务的决心,张中朝用了“壮士断腕”四个字来形容,而平安信托目前也正处于从战略层面向标准化转型的关键时刻。 记者了解到,2019年下半年,平安信托设立了专业化的产品中心。该中心既涵盖固定收益、资本市场、阳光私募、创新投行等标品投资业务,也涉及ABS、家族信托这样的服务类信托业务。 “在标准化产品的运营中,产品中心也起到了核心作用。”张中朝告诉记者,产品中心作为专业机构,可以直接拉通销售渠道和中台、后台团队,以这样的方式向市场推出优质产品。 据介绍,2020年,平安信托产品中心向市场供应标准化产品超过800亿元。张中朝透露,标准化产品已成为平安信托发展的重要方向。“平安信托内部正在进一步深化战略转型升级,其中有一条就是从依赖非标和通道,向主动管理多元投资协调发展转变,构建从非标向标、从融资到投资、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优先的全新增长模式”。 记者注意到,在信托公司从非标向标准化转型的过程中,也有担心“客户无法适应”的声音出现。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对此,张中朝告诉记者,信托产品的客户种类繁多,风险偏好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总的来看,可以分为自然人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 “对于自然人高净值客户,平安信托更愿意在他们财富保值增值的历程中作为优秀的产品提供方、专业的受托人和产品管理人。”张中朝表示。 从现有情况看,大部分高净值客户此前对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和公募基金、股票等标准化产品都有一定的投资经验,而受到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影响,部分高净值客户已开始“恶补”相关知识。这些都对信托“非标转标”的进程加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而对于机构客户来说,目前我们提供的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TOF(基金中的信托)、固收等产品,市场认可度还不错。”张中朝进一步指出,在2020年市场剧烈震荡的环境下,公司固收类产品收益均大幅跑赢市场指数;多只产品收益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排名前10%,跻身市场前列。 谈转型赛道:特色经营方能脱颖而出 面对券商、基金等天然具备标品基因的机构,留给标品信托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少? 对此,张中朝坦言,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标品信托的发展依然是正当其时。 从客户角度来看,经过券商、基金公司等产品的培养,以及政信、房地产等非标信托的投资经验累积,高净值客户已对信托和净值化产品有了较为充分理解;而信托牌照的灵活优势赋予了信托机构投资与产品设计层面的灵活性,这些可以让信托公司与“大资管”行业的券商、基金公司等机构一较高下。 事实上,信托公司的标准化产品也可以分为多条赛道,比如资产证券化、证券投资和固收+产品等。那么,从平安信托的角度来看,对于各条赛道的重视程度是否一样?彼此之间是并驾齐驱还是有先后发展之分? “平安信托对各业务团队采用赛马机制,鼓励创新团队、特色团队脱颖而出,并在内部对创新团队、特色团队提供一系列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张中朝表示,在经营政策上,被认定为“特色团队”后即可享有公司提供的各种“特权”。 “另一方面,由于产品中心属于前台部门,公司会根据监管政策、市场变化、战略布局、团队实力等综合因素来统筹布局,协同发展。”他进一步指出。 对于信托公司展业资本市场的诸多方向,张中朝认为,TOF产品可被视为独有武器之一。具体而言,TOF产品的灵活性非常高,可以通过底层基金的组合使得母基金具有多种多样的收益风险特征曲线,以匹配不同的投资需求;同时,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持牌机构,且在阳光私募等资本市场领域有多年耕耘,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 此外,在积累了产品投资和运营经验之外,伴随资本市场发展和交易机制的不断丰富,信托公司的TOF产品在传统主动管理策略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多样化,团队也渐趋强大专业。据悉,平安信托目前已组建了一支专业的TOF投资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证券、基金等相关行业,平均拥有8年以上的资产管理经历。 谈人才储备:人才是企业发展基石 转型路漫漫。 面对信托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迷茫,张中朝告诉记者,人才依然是信托公司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在“非标转标”进程加速的当下。如果要想在标准化领域深耕,还需打造一只卓越的专业团队并进行长期的、较为深厚的人才储备。 需要指出的是,新业务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特别是对过去很长时间以非标业务为主业的信托公司而言,实现“非标到标”的转型,需要同样长期的积累。“对于身处转型期的信托公司而言,如何衡量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收益,是否能下决心走转型升级,是最关键的抉择。”张中朝表示。 事实上,茶余饭后,也偶尔会听到来自信托从业人士的“抱怨”,非标从业人才似乎没有以前吃香了。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类似的担忧呢? 对此,张中朝认为,尽管新出台的资金信托新规草案,严格限制了非标的规模,也确定了信托为私募的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标人才不再吃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新政有利于信托公司甄别抗风险能力较高的投资人,让市场更市场化,企业更规范化,投资者更专业化”。 “换言之,市场绝对不是没有机会了,转型也不意味着完全抛弃非标业务。”张中朝也和记者深入地谈了谈平安信托对相关领域展业思路的理解。其中包括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聚焦特殊资产、私募股权、基建投资、标品投资等核心领域,升级打造以特殊机会为特色的领先多元投资平台。同时,通过科技加持,构建资金资产生态圈、特殊资产生态圈,通过紧密型、全场景、开放共享的智能平台连接市场各方等方面。 张中朝强调,“非标转标”对行业来说不能被当作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否则将背离其背后具有的深远意义。 “我们更多从机遇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它是信托公司在新形势下服务实体经济的另一种形式。”张中朝进一步指出。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果信托想要更加凸显中长期资金供给者的角色,是需要在标准化产品领域占有更多份额的。而标准化转型的另一个优势则是降低融资成本。 另外,信托的标准化产品可以有效地帮助实体经济发展。以“特资+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信托公司可发挥专业优势,帮助陷入困境的特殊资产发掘价值,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盘活困境资产,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帮扶。 谈家族信托:战略转型的一面旗帜 信托公司的转型更可能是一个分步进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细化到公司层面,转型开始的早晚与进度可能会出现明显不同。记者注意到,在市场各个转型方向中,结合自身努力和代际传承的需求,家族信托成了备受关注的一个方向。 距离2012年9月平安信托发布国内第一支家族信托已经过去八年时间。截至目前,平安信托管理的家族信托规模已超过200亿元。 据中信登统计,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家族信托备案存续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信托行业第四大特色业务。 那么,随着信托转型步入深水区,如何看待家族信托的重要地位?长远来看,“非标转标”又会在何种程度上为家族信托的发展带来支撑? “对平安而言,家族信托业务不仅是公司战略转型上的一面旗帜,也是公司能力展现的一个窗口。”张中朝告诉记者。 张中朝进一步指出,家族信托作为信托的本源业务,一直得到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现阶段,家族信托所服务的高净值客户可以优先享受到公司提供的全方位资产配置策略,同时也将拥有公司特色专业产品的优先选择权。 此外,信托公司秉承“受托人”身份,在家族信托的设立和运营过程中忠诚执行委托人的意愿,从标准化资产和非标准化资产中,选择适合委托人意愿的资产并加以合理管理。 “某种程度上,标准化业务的发展,毫无疑问为家族信托业务提供了更多选择。”张中朝进一步指出,以“财富传承”为目的的家族信托业务往往采用多种资产配置策略,标准化业务的发展无疑为家族信托提供了更多选择标的。 在家族信托对信托公司产品线的要求之外,结合家族信托客户的反馈和相关需求,张中朝也对记者进一步强调了其具有的“财富传承”这一功能。 财富传承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资产装入信托,除现金、金融产品、保单这些常见类型,还有房产、股权(上市与非上市),也有不少客户提出了艺术品家族信托的需求;二是信托财产在不同受益人之间的分配方案。 记者了解到,作为服务类信托,家族信托重点在于为客户提供“信守托付、行稳致远”的受托服务,因此需要有包括法律、税务、金融投资、风险控制、运营管理等在内的专业化受托能力和综合化服务能力。 此外,张中朝告诉记者,家族信托还需要配套的智能化系统支持。作为长久期、跨多代传承的业务,绝不能依靠人工手工操作,只有智能化系统才能避免人工操作的数据错误、数据丢失等操作风险,忠于客户的受托服务。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可延展的服务能力。 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人做专业事。在采访的最后,张中朝表示,家族信托是财富传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法律、税务、投资、家事服务、教育规划、慈善等专业领域,因此需要信托公司具有开放的合作姿态,与其他专业机构强强联合,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综合受托服务。(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