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给大家分享一下手机雀神麻将专用神器—果然确实有挂,真相揭秘透视内幕!透明紧身裤
2023-09-06 10:44  浏览:35
给大家分享一下手机雀神麻将专用神器—果然确实有挂,真相揭秘透视内幕! 据陈磊称,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将收入用于补贴,直到其取代阿里巴巴,成为10亿中国消费者的默认购物平台。理论上,该公司可以削减补贴,同时从商家那里吸引更多广告资金,以实现持续盈利。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今日热搜《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1日报道,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和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希望在美国建立稀土分离厂,寻求增加重要大宗商品的供应。 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也关注了这一消息,该网站称:莱纳斯于5月20日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在美国本土建立稀土萃取分离厂房。

全国两会观察丨多位代表委员热议 科技竞争力成焦点

  2023年的两会上,“科技发声”振聋发聩。过去五年来,科技成为环球经济和政治角逐的舞台,也吸引了两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布局。科技政策如何引导行业自立自强?新型举国体制如何发挥作用?

  自两会开幕以来,国务院机构改革、“部长通道”发言、两会代表提案均重点提及了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建设。科技为龙头、聚焦数字经济建设、巩固科技竞争基础研究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必由之路。

  两会代表和委员的亮相上,尽展科技升温的时代印记。上一代科技成果交棒,云计算、新型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芯片、新材料等接棒,相关行业龙头通过提案继续疏通行业发展难点。

  中央科技机构改革

  3月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审议,涉及13个方面的建设或改革,其中科技工作涉及两大重要改革。一是提出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二是组建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升至国家部委机构层面,科学和科技产业发展的架构更加清晰。

  在有关科学技术部的改革中,提到“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等重点字眼,保留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相关职责,仍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同时将部分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挂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科学技术部不再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部分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

  部长亮相谈科技

  3月5日的首场“部长通道”上,工信部、科技部成为今年两会上首批亮相的部门,会上透露了有关科技产业的新规划。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谈到5G新基建,指出中国5G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建成了超过234万个5G基站,5G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了5.75亿用户,国民经济有97个大类一半以上用了5G.下一步具体举措用三个字概括:建、用、研。“建”就是多建基站,今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将超过290万个基站;“用”即扩大5G应用,要实施“5G+”行动计划;“研”则有关加快6G研发。

  关于科技基础研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称,一是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基础研究投入增速要比全国研发投入更快;二是基础研究的能力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基地和平台建设;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发布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王志刚还谈到,要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就是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有关ChatGPT和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王志刚称,中国在这方面也作了很多布局,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也进行了很多年,并且有一些成果,但目前要达到像OpenAI的效果可能还要拭目以待。他谈到人工智能要注意规范科技伦理,趋利避害。

  总的来讲,AI这个领域是大方向、大领域,并且它的影响绝不仅仅在科技领域本身,可能还涉及在其他领域的赋能应用。王志刚表示,这方面科技部已经作了很多部署,包括AI本身技术发展的一些课题,已经部署了很多年;中国首先提出AI治理方面的“八项原则”;在AI转化应用方面最近推出智能码头等若干个示范应用场景,推动AI转化应用。

  数字经济成发改重点项目

  3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其中反映,数字经济成为发改重点项目。

  根据计划,2023年我国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一是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围绕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组织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四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发挥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作用,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

  两会代表关注科技领域

  今年两会,科技领域的行业代表反映科技变革的时代印记。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兼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寒武纪董事长陈天石等人首次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关于集成电路、云计算、机器人等产业发展的发声也获得更多关注。

  首先,在年初ChatGPT等热门话题带动下,市场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也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政府工作报告均涉及的话题。云计算领域、数据领域涌现出一批两会代表,将行业发展关键问题再次抛出。

  王坚曾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实现中国云计算从0到1的突破。王坚今年的提案包括激活数据新要素、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使企业真正作为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

  曹鹏的提案主要关于发展新型实体企业,以数实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发展新型实体企业以数实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助力高质量就业;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连续多年参加两会,他关注人工智能对数字基建带来的影响。他认为,ChatGPT通过SaaS(软件)方式所提供的AI服务,有望为人们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另外,他提出建立大型科技企业+重点科研机构的产研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中国的“微软+Open AI”组合引领大模型技术攻关,这也迅速成为他的两会金句。

  围绕智能终端,可以从代表提案中看到,电子制造正向新型智能终端例如机器人、汽车、元宇宙过渡。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提出了有关仿生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汽车方面的提案,不仅有关制造规划,也重点提及了有关的数据安全管理、汽车文化软实力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是第一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他关注了自动驾驶应用落地体系化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歌尔股份董事长姜滨认为,元宇宙是数字经济新引擎,建议发展产业生态,并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集成电路也成为促进中国科技产业进一步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两会代表中不仅出现了大量芯片业代表人物,例如中芯国际、华虹、飞腾、寒武纪、博康、中星微、江丰电子、格科微等公司得到更多公众关注,而且他们提出众多关键性的提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旗下飞腾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提议发挥举国体制发展国产CPU.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谢商华建议“芯片立法”,从而实施芯片强国战略,坚持全国一盘棋。

农信社改革加速,省级农商行何日登场

  摘    要

  农信社改革方案不同,但目的趋向一致,都是为了理顺管理体制、化解金融风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对“三农”的服务能力 

  文|陈洪杰

  在中国庞大的银行业体系中,法人数量占据半壁江山、拥有45万亿元左右资产的农信社在2023年改革提速。

  近期,多省披露了农信下一步改革的细节,其中省级农商行的模式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2023年1月,四川称,以转变省农信联社职能为重点,申请组建省级农商银行。2023年的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也称,将全面实施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

  需要注意的是,省级农商行的模式在之前不被看好,当下该模式为何重提?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在当下的阶段,农信社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化解风险。各地正按照“一省一策”的方式,找到最适合当地的方案,不再局限于联合银行的模式。

  其实,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已有省份在市级层面对农商行的统一法人方式进行了探索。例如,在河南农信改革模式中,拟对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郑州市和辖内法人机构数量少、资产规模小的漯河市、三门峡市所辖全部法人机构以市为单位统一法人。

  “即便在一些省份的联合银行模式中,也会在部分地市借鉴统一法人的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自上而下的控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人士评论称。

  相较于城商行的改革,农信社的改革稍显缓慢,直至2022年,联合银行模式才逐渐落地。“农信系统改革涉及的层面比较多,省政府、省联社、银保监会以及人民银行对其均有监督职责。另外,还会涉及到其他部委对农信社未来定位的问题。”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各监管部门定位的不同,则直接影响到了农信改革的模式及速度。一位省联社理事长对《财经》记者称,该省以及其他一些省在2019年左右上报了改制省级农商银行的方案,但均被监管部门驳回,原因是“削弱了支农支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直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信社改革的表述稍有变化:加快农信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联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称,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顶层设计已连续两年未再提及“保持农信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

  “当下,农信改革方案不同,但目的却趋向了一致。”一位行业资深人士称,都是为了理顺管理体制、化解金融风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对“三农”的服务能力。

  改革提速

  最近数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农信社的改革有所提及:提高其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逐步回归本源;完善涉农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等。

  但与城商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不同,农信机构的改革属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原因在于,农信改革不仅仅关乎2000多家中小银行,更涉及到农村金融体系的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求快,但求稳。”上述资深监管人士称。

  2022年浙江、河南两地对农信社改革有所探索后,2023年多省的农信社改革正在加速。近日,山西省农信社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决定在山西省联社基础上改制组建山西农商联合银行。

  “筹建工作小组聘请中介机构对山西省联社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山西省联社社员的股金依据社员大会通过的《山西省农信社原社员股金处置方案》处置。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成立后,山西省原联社法人资格取消,山西省原联社的业务、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权利义务均由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承继。”山西省农信社称。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山西省农信社系统有11家市级机构(3家市联社、8家审计中心)、108家县级机构(100家已改制为农商银行、8家农信联社正在推进改制)、3005个营业网点,员工50000余人。

  除了山西,四川、甘肃等地也于近期提及了农信社的改革方案。2023年1月,四川印发的《四川省贯彻〈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实施方案》显示,深化农信社改革,以转变省农信联社职能为重点,积极申请组建省级农商银行,稳妥推进符合条件的地区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

  同样在2023年1月,甘肃则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将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

  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还有辽宁。2022年11月,辽宁省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在《辽宁日报》发布公告:沈阳农商银行与30家农信联社组建辽宁省农商银行(以监管部门核准名称为准),同意成立并授权辽宁省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专职专责推进组建辽宁省农商银行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聘请中介机构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处置净资产等工作,以及办理辽宁省农商银行组建相关的其他事项。

  2023年的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样称,全面实施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农信社改革的声音多年来不绝于耳,尤其是自2019年以来,多家省联社提出了改革的方案,经过不断的论证,目前高层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改革思路,农信社涉及到的各个关联方诉求也得到了考虑。预计在2023年其他省农信社改革的方案将更多的披露出来。

  模式变化

  农信系统改革的模式较多,之前市场关注的主要是以下四种:联合银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金融服务公司模式和统一法人模式。

  虽然目前落地的模式主要是联合银行,但统一法人模式也有望落地。

  不过,在2020年左右,监管部门并不看好统一法人农商行。2020年9月,有监管人士称,搞成省级农商行之后,对县域支农支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要减小。“这次信用社改革过程中,要保持农村信用社,县级农商行法人地位的稳定。”该人士称。

  上述省联社理事长对《财经》记者称,当时,该省上报的方案是组建省级农商银行,目的是加强对县级农信社资金等方面的控制,并尽早处置高风险问题机构,不过被有关部门驳回了。

  此后,随着宏观环境的任务,顶层设计对农信社改革的表述也发生了变化。2022年和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信社改革的表述重点均提到“化险”,分别是:加快农信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联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加快农信社改革化险。

  在新形势下,四川和辽宁的农信选择了省级农商行的模式,这与当地银行的经营资产有关。农信社的风险有多大?监管部门并未有专项的统计,但企业预警通统计了2021年不同区域中部分上市与发债的银行不良率数据。

  具体来看,四川农信系统中的农商行资产质量并不乐观。在已经公布数据的70多家银行中,20多家农商行的不良率已经超过了4%,不良率低于2%的农商行仅有12家。

  辽宁农信系统中农商行的资产质量更差。于2021年发布数据的7家银行中,不良率均超过了4%,其中,鞍山农商行以及灯塔农商行不良率均超过了20%。

  “在2022年,受疫情冲击,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业务可能变的更差,生存下去成为不少地区农信的首要选择。”不少银行业人士称。

  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尽管当下各省上报方案的模式各不相同,但改革目的均指向更深层次:加强公司治理,激发经营活力,化解金融风险。所有省联社改革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要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

  尽管各省上报的方案不尽相同,但农信改革的目的趋向一致。“所有的措施均为了理顺管理体制、激发经营活力、化解金融风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农信系统对‘三农’的服务能力。”一位资深金融监管人士对《财经》记者称。

  目前,就已经落地的模式来看,均为联合银行,但细节有着较大的差别。2022年,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浙江省联社基础上组建,由浙江省内全部法人农信机构入股组成,注册资本50.25亿元,由下向上注资。

  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的模式与浙江模式不同:由河南省政府出资,采取联合银行的方式,通过自上而下参股控股,形成省控市、市控县的三级管理架构。

  《财经》记者获悉,在河南模式中,在省级层面,将省联社改制为省农商联合银行。在市级层面,拟对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郑州市和辖内法人机构数量少、资产规模小的漯河市、三门峡市所辖全部法人机构以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对其余的省辖市城区法人机构整合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在县级层面,在未实行统一法人的15个省辖市中,保留县域机构法人地位不变,对未改制的县域农信社稳步推进县级农商行组建。

  该联合银行模式,有着金融控股和统一法人的特征,是因地制宜的产物。另有行业人士表示,无论是何种模式,改革后的省联社其实对基层行的监管都是加紧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基层行的道德风险和运营风险等。

  中小行改革化险:

  “治已病”“防未病”

  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目前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有300多家,主要集中在农信系统和村镇银行,这是中国金融系统的薄弱环节。

  对于问题机构的处置,2022年11月,银保监会主席果郭树清发文称,及早把“烂苹果”捡出去,对于建设稳健高效的风险处置体系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必须制定并定期修订翔实可行的恢复和处置计划,确保出现问题得到有序处置。

  另外,郭树清还称,在“自救安排”上,落实机构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的主体责任,全面做实资本工具吸收损失机制。自救失败的问题机构必须依法重整或破产关闭。必要时运用存款保险等行业保障基金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防止挤提、退保事件和单体风险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等。

  当高风险机构暴露时,风险、损失已成事实,“治已病”可能延误风险化解的最佳时机,增加风险处置成本,还需“防未病”。

  “监管作为外部的约束机制,重点应考虑‘三个管好’:首先,管好业务。金融市场的乱象,与市场主体不够理性、制度规则不够完善、金融消费者不够成熟都有关系。应当从制度设计上着手,筑好防火墙,加大宣传引导,从源头上防范风险。”2023年1月,在新华社瞭望智库主办的“第七届新金融论坛”上,银保监会山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尹江鳌称。

  其次,管好资金。资金是金融活动的核心,保障金融安全的关键是管住钱。应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日常监管,督促金融机构管好资金。比如,曾经有地方的省联社将全省农合机构的部分资金统筹起来运用,效率是提高了,本来是好事,但相应的机制和能力跟不上,导致资金运用出现较大风险。

  再次,管好人员。管好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十分重要,对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更是如此。“比如,实践中有一家小的金融机构,其不良中第一大单是董事长的朋友,第二大单是行长的家属,说明治理机制不健全的危害是很大的。”尹江鳌表示。

  “要‘防未病’和‘治已病’相结合,扎实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人民银行稳定局局长孙天琦于近期表示,完善针对评级良好机构的预警体系,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库,丰富预警指标体系,扩展定量指标,如股权集中度等;创新定性指标,如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硬约束早期纠正机制的法律地位,明确时限要求,增强强制性等。

  (作者为《财经》记者)

大烨智能:接受开源证券等机构调研

  大烨智能(SZ 300670,收盘价:8.05元)发布公告称,2023年3月9日14:00-15:00,大烨智能接受开源证券等机构调研,公司董事会秘书任长根、大烨智慧能源总经理李进、证券事务代表林忠杰参与接待,并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2021年1至12月份,大烨智能的营业收入构成为:电力设备占比99.44%。

  大烨智能的董事长是陈杰,男,56岁;总经理是曾治,男,57岁,学历背景为本科。

  截至发稿,大烨智能市值为26亿元。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