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优先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支撑双碳目标落地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华夏时报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受访者供图)
记者陆肖肖 北京报道
2022年,“硅能源”概念被正式提出。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针对优先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支撑双碳目标落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4亿千瓦,总装机突破12亿千瓦。全年新增光伏装机87.41GW,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0.3%,累计装机达392.61GW。根据国家能源局设定的目标,2023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总量将达到490GW,意味着全年新增装机目标将达到100GW左右。
刘汉元代表谈到,随着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硅能源产业同步快速发展。2022年,国内高纯晶硅总供应量达90万吨左右,其中国产81万吨,进口9万吨。2023年,国内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50万吨左右,其用电需求也将同步增长。按生产1千克高纯晶硅用电60千瓦时计算,全年用电需求总量将达900亿千瓦时左右。150万吨高纯晶硅可生产600GW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高达7800亿千瓦时,系统可以稳定运行25年以上,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煤炭”、“新石油”。硅能源产业无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
刘汉元代表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需求仍将维持稳步增长态势,尖峰负荷特征或将日益凸显。虽然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但距离成为供电主力尚需时日,电力供应存在阶段性缺口,区域性供需矛盾突出。据相关机构估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电力缺口或将达到1000亿千瓦时以上,尤其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缺口尤为突出。目前,晶硅光伏产业的主要聚集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电需求无法保障、季节性限电限产问题,客观上对硅能源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和影响。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高纯晶硅是整个产业链上唯一还有进口占比的环节,其技术含量和工艺复杂程度高,需要较长时间持续稳定生产,才能保证高洁净度系统环境,产品品质、纯度才能得到保障。因限电导致停车停产压负荷,不仅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减缓了进口替代,而且影响系统稳定性,增大安全风险,给企业生产带来较大安全隐患。2022年,受夏季高温天气影响,国内多地出现电力短缺,山东、四川、浙江、安徽、江苏、云南等省份均出现季节性限电限产,导致硅能源等绿色高载能产业在需求旺季被迫降低负荷运行,对晶硅光伏产品的按时供给和交付带来一定影响。
刘汉元代表表示,随着能源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迅速扩大,硅能源产业的能源属性日益凸显,硅能源的生产制造实质成为了能源的制造,其产能的开工发挥直接影响到光伏电站装机,进而影响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硅能源产业的稳健快速发展,对巩固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为促进硅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刘汉元代表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在工业领域优先保障硅能源生产企业用电需求。在保障民生用电的基础上,明确不将硅能源企业纳入有序用电范围,支持硅能源产业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有效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支撑光伏产业稳健快速发展。
二是建议支持硅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当前我国出现的电力短缺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化石能源不断退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未能跟上所致。建议加快硅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硅能源产业的能源正向回报属性,持续释放先进产能。同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三是建议提高硅能源产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建议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同时,鼓励光伏、风电、水电等绿电优先保障供给硅能源生产企业,真正实现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的零碳循环。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卡塔尔宣布向最不发达国家捐款6000万美元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3月5日,第五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在开幕式致辞中宣布,卡塔尔将向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援助计划捐款6000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路线图《多哈行动纲领》的落地实施,5000万美元用于对《多哈行动纲领》项目成果提供进一步扶植,并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建立更具韧性、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
ETF资产净值再创新高!资金入市积极 科技ETF获大幅加仓 20只主题指数ETF涨幅超过20%今年以来场外资金入市积极。
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持续稳健,价值风格表现亮眼,上证指数站上3300点大关,累计涨幅接近8%。成长风格相对弱势,创业板指涨幅略超3%。市场回暖,场外资金入市积极。
ETF规模连续增长
自2022年9月份以来,ETF规模已连续6个月增长,最新总规模达到16355.55亿元。数据显示,截至3月5日,今年以来ETF总规模增加超154亿元;ETF资产净值再创新高,相比去年3月的低点增长近20%。同时,2月份以来已有10只ETF新产品成立。
ETF规模屡创新高的现象背后,代表着ETF在国内市场逐步成熟,同时被更多的投资者所认识与接纳。另外,ETF规模的持续增长,也意味着场外资金正积极借道ETF产品入市。
科技ETF获大幅加仓
从份额变化方面看,今年以来,有220多只股票型ETF实现份额增长,占比股票型ETF总数的三成多。
科技ETF颇受资金青睐。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份额增长最高,年内累计增加38.72亿份。另外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份额增长均超过30亿份;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广发中证全指信息技术ETF、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增加超过20亿份。
相比之下,成长风格主题ETF遭资金抛售。景顺长城创业板50ETF年内份额减少超过52亿份,居首。南方中证500ETF、鹏华创业板50ETF年内份额减少均超过20亿份。成长股走势不佳,部分典型标的持续弱势,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等个股逆市下跌。
部分重仓相关题材的ETF也逆市下跌,嘉实中证电池主题ETF、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招商中证电池主题ETF等年内跌幅均超1%。其中嘉实中证电池主题ETF重仓股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年内均出现较大跌幅。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类ETF年内表现优异。数据显示,20只股票型ETF年内涨幅超过20%。其中,华夏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富国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华夏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ETF等年内涨幅均超25%。
杠杆资金青睐互联网主题ETF
杠杆资金青睐的ETF同样值得市场关注。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共有9只ETF获融资净买入超亿元,其中5只为海外或港股互联网主题的行业ETF,包括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嘉实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广发纳斯达克100ETF等。
多家机构看好海外互联网个股反弹趋势。恒生科技指数近期持续反弹,但目前处于近两年PS(市销率)估值的较低分位水平,中长期看整体性价比仍然很高。信达证券对中概股平台经济龙头公司2023年的业绩和估值修复进程整体仍充满信心,继续维持对互联网行业和龙头公司的积极推荐。
就基本面而言,在防疫政策优化的大背景下,中概互联板块上市企业业绩复苏动能强劲。中概互联ETF基金认为驱动股价表现的核心动力即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因此站在长期的角度上,现在该板块仍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