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收支增速分化 基层财政去年发生了这些变化
作者: 陈益刊
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下滑,而民生、债务等刚性支出不减,收支矛盾加剧。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下称《报告》),从更多的视角,让外界了解基层财政的现实困难。
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2.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21.6%。去年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6.4%;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比上年下降4.7%。
由于地方本级收入受到明显冲击,地方更加依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维持基本运转。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为9.71万亿元。《报告》称,转移支付成为地方政府维持基本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2022年地方财政自给率为48.4%,比上一年下降4.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脆弱性风险日益上升。
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近些年地方发债规模大增,相应还本付息压力也增加。地方偿还本金可以依赖借新还旧,但利息必须要财政资金偿还,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突破1万亿元,达到11211亿元,同比增长近21%。
《报告》称,地方债付息增速较快,冲击基层政府可用财力。一些地区债券利息规模快速增长,叠加疫情冲击、土地出让等收入下滑影响,对基层财政承受能力的冲击较大。例如,西部某县2020~2022年债务利息年均增长10.66%,每年在“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前提下,难以有多余的预算资金偿还政府债务利息。
《报告》显示,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支付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重从2019年的2.56%上升至2022年的3.98%。如果考虑利用财政资金还本,地方利用财政资金偿还本息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重从2019年的3.2%上升至2022年的5.35%。
基层财政库款保障水平也是观察基层财政运行情况的一个窗口。从库款管理要求看,0.3是一个临界值,这意味着库款可保障辖区内9天(30天×0.3=9天)的支出需求。若低于0.3临界值,则会触发库款保障预警。
《报告》称,财政收支增速分化,加剧基层财政库款保障压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针对全国521个市县的调研数据显示,有37.04%的地区库款保障水平低于0.3的临界值,有7.68%的地区勉强维持在0.3的临界值水平。近50%市县的库款勉强维持在0.3或低于0.3的实际情况,这与财政相关监测系统存在差异。
“基层财政部门普遍反映,为维持库款最低保障水平,有相当一部分支出政策未兑现,形成相当规模的应付款。考虑到基层存在大量延期支付事项,年底预算平衡缺口规模可能被低估,因为应付款和收支缺口只是被掩盖了,并没有消失。”报告称。
财科院调研中,库款保障水平低于0.3的市县中,有60.62%的地区认为2022年年底库款保障水平可能更加紧张。在库款保障水平勉强维持0.3的市县中,有70%的地区认为年底库款可能更加紧张。因此,库款保障水平的矛盾可能加剧并后延。
《报告》认为,近年来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已经从市场化融资为主转向财政资金支撑为主。从中长期角度,财政资金驱动的政府投资的回报率呈现边际下降趋势,可见政府性投资的边际产出不断下降,而政府性投资的财务成本主要依靠项目的收益进行偿还。因此,投资项目回报率下降也制约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和后劲。
财科院测算发现,中国基础设施的实际投资回报率虽有波动但整体上逐步趋于下降,从2003年的32%降至2021年的25%。
为缓解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去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空前,各地财政多措并举增收减支,总体上县区财政运行平稳。
《报告》认为,2022年财政部门负重前行,通过多层次政策有效促进经济稳定。2023年经济预期虽有改善,但疫情放开和信心恢复等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经济社会发展对财政政策的期望可能会让各级财政继续承压。
《报告》称,针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领域的不确定性及其引致的公共风险,权衡好各类风险,基于风险逻辑确定优先顺序,有效对冲,实现公共风险最小化和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基于此,平衡好财政政策有效性与财政能力可持续性的关系,统筹各类财政政策工具,促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这对各级财政管理、应对优化调控方式、加快经济复苏、推进财政改革和社会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
欧股主要指数收涨 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4%德国DAX30指数周四收涨0.15%,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40%,法国CAC40指数涨0.69%,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0.60%,西班牙IBEX35指数涨0.03%,意大利富时MIB指数涨0.33%。
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1% 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回升3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1%,较上月回升5.4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总经济师何辉介绍,2月份,受供需两端回暖、产能增加影响,物流业景气指数较1月份有所回升。从指数上看,业务量增加、库存量回升、库存周转加快、资金周转率提高、从业人员增多、新订单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保持回升。从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均较上一月有所回升,其中东部地区回升幅度更大。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物流企业业务量增加,微型物流企业业务量回升速度较缓。
具体来看,2月份,业务总量指数为50.1%,环比回升5.4个百分点,显示物流行业业务规模恢复较快。设备利用率指数环比回升6.9个百分点,显示出随着业务量规模的扩大,物流相关设备利用率有所提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指数达到46%以上,环比提高5.1个百分点,回升到去年2月份以来最高位。
“可以看到,节后供应链上下游活动趋于活跃,绝大部分分项指数出现回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员胡焓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除了业务总量指数、设备利用率指数、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外,商品库存周转指数、资金周转指数的回升幅度也超过5个百分点。反映出在新增需求带动下,企业业务量增加,商品库存环节周转加速,微观经营条件得到改善,物流运行呈现稳健复苏态势。
随着供需的持续改善,在经济活力稳步增强等诸多有利因素推动下,企业对后市预期和投资动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2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7.6%,较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创近12个月以来新高,显示出企业对行业恢复发展预期向好。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环比回升2个百分点。
胡焓表示,总体来看,2月份物流景气运行延续年初以来稳步复苏态势,向好基础继续巩固。但也要注意到,当前复苏的趋势和动力仍需提振,业务量指标和新增订单指标都在50%上下徘徊,与正常年份的52%至54%仍有一定差距。同时,经营成本上升的问题仍需关注。
在何辉看来,随着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企业复工复产加快,预期向好,物流业景气指数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回升。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