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伍超群“低位锁价”一年向自己增发 “高抛低吸”被投资者诟病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浪头饮食/ 郝显
又一家低价向控股股东增发的上市公司。
最近,千禾味业披露了定增预案二次修订稿,距离首次披露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公司股价也已经大幅上涨。而公司仍旧按照一年前股价低位时定的发行价,按照现价估算,发行对象买入即可坐享约100%的浮盈。
这个幸运的发行对象就是控股股东伍超群,2020年8月股价高位时,伍超群成功减持套现2亿多元。时隔一年多时间,在股价低位,伍超群又推出了“锁价定增”,其“高抛低吸”的能力让投资者叹为观止。
事实上,这起定增从各个方面来看,必要性都不是那么充分。
控股股东高位套现 低位锁价定增
近日千禾味业披露了定增预案二次修订稿,距离首次披露定增预案,已经过去了1年时间。
2022年2月,千禾味业在股价一年时间跌超50%之后,推出了非公开增发预案,按照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将发行价定为15.59元每股。而到了发布二次修订稿的2023年2月22日,收盘价已经达到了25.18元,发行价仍维持不变。由于2022年实施了分红及转增,发行价相应调整为12.92元,现价已经是发行价的近2倍。
坐享如此巨大浮盈的发行对象仅有一名,就是千禾味业控股股东伍超群。伍超群是千禾味业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2015年以来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总裁。目前伍超群持有千禾味业36.83%的股份,按照发行数量(不低于3869.97万股不高于6191.95万股)估算,发行后持股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39.26%-40.64%。此举无异于以定增的方式,提前锁定低价,然后再通过认购坐享巨大浮盈。
而伍超群认购的资金也并非自有资金,而是来源为质押,千禾味业在针对证监会的反馈回复中披露称,伍超群拟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质押其持有的股票筹措资金。
这起定增从募资必要性来看,并不是那么充分。
首先,千禾味业本次募资拟投入的项目是一个已经启动的“旧项目”。 2019年10月千禾味业提出了年产 36 万吨调味品生产线项目,到了2020年11月,为了“响应市场需求”,千禾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年产36 万吨调味品生产线项目为年产 60 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的议案》,决定对项目产能进一步扩张。该项目在建设期已经过去一半的时候才开始募资真的有必要吗。事实上,证监会在反馈中就发出了同样的质疑。
其次,本次定增仅募资5亿元至8亿元,从金额来看并不算多。总投资为12.6亿元,以募资下限计算,募资额仅占总投资额的40%,以上限计算仅占63%。
截至2023年2月,千禾味业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国债逆回购及银行理财总金额为8.8亿元,公司账面仅有6500万元的短期借款,无长期借款。而且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一直在净流入,在大笔资金用来购买理财的背景下,用低价增发的形式募集资金必要性似乎要打折扣。
再次,从产能来看,拟投入的产能项目建成后将增加50 万吨酱油、10 万吨料酒产能,建设周期总共为5年,按照计划将于2024年12月彻底完工。
2021年千禾味业料酒产能利用率仅为46%,2022年前三季提升至50%,但仍处在较低的水平。2021年料酒产能为5万吨,10万吨新增产能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15万吨。目前酱油产能利用率在85%左右,2021年酱油总产能为32万吨,如果50万吨新增产能投产,其酱油总产能将达到82万吨,是目前的2.56倍。公司未来几年增长能否消化新增产能同样需要打问号。
激励计划业绩目标偏保守 去年靠减少销售费用推高净利润增速
2022年年底,在推动增发的同时,千禾味业还在推股权激励计划,而该股权激励计划以其保守的业绩目标为投资者所诟病。
根据公告,公司拟向73名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总共授予693万股,授予价格仅为8.09元每股,当时公司股价在20元左右。
授予的股票分三期解禁,解禁条件为以2021年营收为基数,2023年到2025年分别增长60%、89%及118%,或者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数,2023年到2025年分别增长155%、201%及247%。
如果按照2022年三季度营收增速预估全年的话,则2023年营收增长目标为40%,2025年及2025年分别为18%及15%。2023年净利润目标高于营收增长率目标,2024年及2025年与营收目标持平。很明显,2024年及2025年两年设置的增速目标偏保守。
如果按照这一业绩目标,2025年公司营收约为2022年的两倍,届时公司总产能将扩张不止一倍,能否消耗新增产能将成为一个问题。
公司将2024年及2025年业绩目标设置较低原因究竟是出于对这两年较低的预期,还是为了挽留人才做出的让利之举呢?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千禾味业就告别了此前的高增长。2021年以前公司连续多年保持着超过20%的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更是远超营收增速。
2020年疫情后净利润增速下降至个位数,营收则继续保持着超过20%的增长。2021年营收增速下滑至13.7%,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为7.58%。
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4.63%,与前一年持平,净利润大增42%,根据业绩预告,全年净利润增速在40%-60%。但是从前三季度来看,净利润大增主要是靠压缩销售费用取得的,去年前三季销售费用减少了接近30%,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也低于营收增速,靠着压缩费用,尤其是大幅缩减销售费用,在营收低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目前我国酱油行业呈现明显的一超多强格局,行业龙头海天酱油市占率达到18%,中炬高新市占率在2%左右,千禾市占率则在1.5%左右。
千禾主要主打中高端酱油,对于中高端价格带的消费品来说,无一例外需要保持较高的销售费用率。前几年(剔除疫情影响的2020年)千禾销售费用率在20%以上,2022年前三季一举降至14%,这明显比较反常,估计也很难长期保持。
私募股权巨头纷纷布局中东市场,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新设专职拓展业务管理近730亿美元资产的泛大西洋投资集团2月27日发布声明,任命高级顾问Samir Assaf为该公司中东与北非业务董事长,后者将履任该新设职位,负责在这一区域确定投资机会并建立关系,加强对中东的战略关注。Assaf曾担任过汇丰控股的全球银行与市场首席执行官,目前仍是汇丰顾问。
根据声明,泛大西洋投资集团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中东投资,迄今已投资约4亿美元,涉及的公司包括线上房地产搜索平台Property Finder和信用卡处理公司Network International等。据彭博报道,该公司目前在中东地区还没有实地配备人员,但有意今年晚些时候在当地开设一个业务场地。
报道指出,在此之前,TPG Capital、Ardian SAS和CVC Capital Partners等同业公司已在阿联酋开设新办公室或增加员工人数。值得一提的是迪拜,得益于当地营商便利、免税地位以及作为全球旅游中心的吸引力,其正作为对冲基金和财务公司青睐之地崛起。
中科电气快充负极产品批量出货 成为主流供应商2月24日,中科电气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快充类负极产品已成功在客户端得到批量应用,成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
快充负极主要应用场景为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节约充电等待时间。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大容量电池技术的成功运用,国内外主力电动乘用车续航普遍突破600公里,在缓解消费者“续航焦虑”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缩短快充时间的要求。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研究院官方网站公开资料显示,当前快充技术主要为直流快充模式,决定快充安全、经济及寿命的主要因素是负极材料,又可分为石墨材料、硅基材料、硬碳材料、钛酸锂材料、铝基材料等不同工艺路线。
中南大学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向记者介绍当前上述工艺路线的优缺点,“目前,石墨材料仍是主流材料,但是存在快充模式下锂枝晶加速生长,最终导致电池短路风险。硅基材料较为安全,但是快充模式下体积会迅速膨胀。硬碳材料可克服上述难题,但是单价成本较高。其他路线也有团队研究,但是主流研究方向还是对石墨材料加工方式进行创新。”
中科电气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在现有的石墨负极材料体系上进行二次造粒、包覆、掺硅等方式,从而提升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造粒可以有效提高材料保液性能和降低材料的膨胀系数,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提高倍率性能,同时也能提高材料的高低温性能和循环性能。包覆碳化形成类似”高能量密度石墨内核+高快充无定形碳外壳“结构的颗粒,在石墨材料中形成孔,增加了锂的扩散通道,提高传送速度。上述两个技术结合,可提高石墨材料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中科电气取得快充负极石墨材料工艺改进并非偶然,其是牢固建立在专业人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基础上。中科电气副总经理皮涛就是该团队的核心专业人士之一,其曾任职于湖南碳素厂研发工程师、车间主任、销售部经理、开发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在负极石墨化行业具有技术和实战背景。而中科电气控股子公司星城石墨副总经理、研究院负责人王志勇则是另外一位核心专业人士,王志勇拥有材料化学博士学位,在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领域有近20年经验,曾先后就职于多家业内著名锂电池企业,为中科电气锂电负极业务搭建了专业化、正规化的研发组织架构,并领导120余人研发团队开发了二次颗粒造粒技术、三维动态包覆工艺、人工SEI设计、脱壳重排工艺、基于微观调控技术的纳米硅负极材料制备技术等负极产品五大核心技术工艺。
东方证券分析师卢日鑫对中科电气在快充负极材料工艺领域的进展给予积极评价,“快充负极一直是中科电气的核心研发项目之一,目前公司的快充类产品已成功在客户端批量应用,克容量≥355mAh/g,充电倍率≥3C,循环寿命≥4000周,展现出良好的性能。未来随快充负极的渗透率提升,公司高端快充产品有望贡献超额收益。当前,中科电气快充负极材料领域已经形成了自身技术优势,快充类负极材料产品出货占比较多,且未来增速有望加快。”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