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上市公司1月份生猪售价环比降20%以上 分析师称本轮猪周期已基本见顶
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对于养殖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在1月份的数据中,有了直观的感受:截至2月12日,已经发布1月份销售数据的养殖公司中,销售均价环比下降20%以上。
震荡的价格让不少公司提示投资者关注风险:基于非洲猪瘟疫情对养猪行业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除,未来出栏量仍存在月度波动的可能性。而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介绍,决定生猪价格走向的是供需,而不是养殖成本。此轮猪周期已经基本见顶,对于养殖场户而言,当务之急是尽量控制成本和做好现金流管理,而不是去赌市场或赌周期。
距去年高点连续下跌近4个月
立华股份的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1月份销售肉猪6.85万头,销售收入1.19亿元,肉猪销售均价15.28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24.56%、-48.03%、-25.24%,同比变动分别为46.68%、95.08%、13.02%。温氏股份的公告也提及,1月份销售肉猪158.71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27.68亿元,毛猪销售均价14.73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5.27%、-35.48%、-21.65%,同比变动分别为5.38%、12.02%、4.54%。新希望的公告称,1月份销售生猪129.11万头,环比变动-17.60%,同比变动-0.12%;收入为20.51亿元,环比变动-28.69%,同比变动25.21%;商品猪销售均价14.89元/公斤,环比变动-20.63%,同比变动14.01%。
卓创资讯的研报显示,进入2023年,生猪价格仍然延续2022年四季度的下跌趋势,其中供强需弱仍为主因。卓创资讯通过2月份供需数据分析,出栏增多而需求减少可能性较大,均利空猪价,因此短时猪价或仍有一段时间的探底过程。2023年春节过后,全国生猪价格继续震荡下跌,距2022年高点已经连续下跌接近4个月。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马丽媛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因生猪价格下跌而成本偏高,目前生猪养殖基本处于亏损状态,“2月份终端需求难有好转,中上旬生猪供应充足,猪价仍或偏弱;2月下旬开始随着大猪陆续消化完,供应积压状况有所缓解,加之猪价偏低的情况下,屠宰企业不乏主动入库的可能,届时国内生猪价格或止跌反弹。”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本轮猪周期已经基本见顶,目前处于顶点过后的高位回撤+震荡阶段。
猪价仍可能继续探底
对于生猪销售春节前后旺季不旺的主要原因,徐洪志认为,可以从多个层面分析,“生猪供需关系已经从以前的基本平衡转向宽松;消费方面,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消费有明显好转,但也只是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在供应方面,当前猪肉供应量却远高于2019年同期。由于各大猪企的新增产能全面释放,压栏增重肥猪和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加之储备冻猪肉低价抛售和进口稳步回升,各方供给形成合力,对猪价的压力持续增强,造成猪价的持续低迷。”
目前来看,养殖亏损的现象仍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发生。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通过2月份供需数据来看,已经连跌接近4个月的猪价仍有可能继续探底。供应端,卓创资讯监测全国重点养殖企业2月生猪出栏计划量环比1月增幅4.83%,其中广西、河南增幅较大,分别增加18.07%、12.52%。供应增加,对生猪价格仍有利空影响。
“养殖亏损的原因主要来自猪价下跌而非成本。而在第一季度,因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大叠加消费回升有限,猪价出现较大幅度回升的可能性并不大。养殖亏损的状况很可能会贯穿整个季度。”徐洪志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招商证券:政策环境与项目经济性总体向好 2023年光伏行业需求有望维持高增招商证券研报称,2022年全球光伏需求旺盛,全年全球新增装机约250GW,同比增长45%。展望2023年:一方面,基于对供需关系的判断,招商证券认为虽然硅价短期大幅反弹但年内仍有较大下行的空间;另一方面,除个别地区外,全球光伏政策环境边际好转。在原材料降本与政策护航的共同作用下,光伏项目经济性有保证进而带动需求增长,行业景气度仍处在上行阶段。综合考虑,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330-350GW,同比增长32%~40%。
提前还贷现象调查:排长队预约还款 银行为何劝退?“我从年前开始预约的提前还贷都已经排到5月份了,现在预约就更难了。”长沙市民肖女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反映,最近提前还房贷的人很多,银行预约不但排起了长队,而且工作人员还会劝阻有此意向的居民。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提前还房贷的人数确实有所增长,并且银行也在有意控制还款额度以及还款节奏。然而,居民为何扎堆提前还贷?银行又为何有意拒之?带着这两个疑问,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
理财收益跑输房贷利息
银行理财收益大幅跑输房贷利息,是大部分提前还贷者的主要动因。
一位国有银行长沙某支行行长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提前还贷的基本上是之前房贷利率在5%至6%的贷款人,而目前稳健一点的银行理财最高收益率也才3%左右,和贷款利率存在明显的倒挂,理财收益跑不过房贷利息,所以很多人选择提前还贷。”
相关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说法。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遭遇了两轮大面积的净值回撤:去年3月份,多个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跌破净值的窘境;11月份则是伴随着债券市场剧烈调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数量一度超过6000只。
“去年买的基金套了百分之二三十了,与其这样产生负收益,还不如提前还贷省点利息,我们业主群里好多也是这种想法提前还贷的。”肖女士说道。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提前还贷者中也分为几种类型,有全额还款的,部分还款的,还有商贷转公积金贷款的,但归根结底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长期从事公积金贷款担保业务的吴女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长沙公积金中心调高了可贷倍数,而且公积金利率比商业贷款利率低,因此很多购房者也选择提前结清商贷转成公积金贷款。”
对此,上述银行行长表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无可厚非,不过大家也要量力而行,我们发现近期有一些投机分子鼓动提前还贷的居民在结清房贷后将房屋进行抵押贷款,这种贷款通常年限较短,如果后期遇到家里有急用钱的情况,会对家庭财政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和风险。”
专家建议丰富居民投资渠道
为什么居民有能力提前还贷?央行的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
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与2021年全年相比多增7.94万亿元,较2020年多增6.54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8.14万亿元,住户存款增加额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博士孙文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组数据比较直观地展现了我国居民的经济实力,也证明很多购房者有提前还贷的能力。提前还贷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购房者为了减缓家庭支出压力,或者预防通货膨胀引发贬值;二是在经过近几年疫情风险后,大家的防御性心理逐渐增加,风险偏好快速下降,促使居民存款余额快速上升;三是有投资意向的居民因为缺乏丰富的投资渠道使得这部分资金使用效率难以提升;四是羊群效应,看到别人提前还贷进而跟风,上述多因素共振造成了此次提前还贷集中出现。”
然而,居民手头有钱提前还贷,为什么银行要劝退呢?上述银行行长解释道:“首先,这与国家提倡的鼓励居民消费的初衷是不相符的,对拉动内需、经济复苏有负面影响;其次,银行有要求贷款余额不能出现负增长,提前还贷会降低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再者居民将大量资金腾挪出来提前还贷,家庭结构性风险的抵御能力会显著下降,这对家庭长期稳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就如何化解集中提前还贷,提高居民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从表面看,应该丰富居民投资渠道,提高理财产品或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使其高于居民负债端的房贷利率。但从更深层次原因看,要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时间的产出,进而提升单位资金的效益,使经济保持较高增长,给居民资产端的理财产品或其他资产带来较高回报,形成正反馈或良性循环。在我国宏观杠杆率提高,债务负担和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的背景下,政策应鼓励更多的资金进入高效率部门,继续加大对新动能的投入和支持。”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复苏,资本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将有直观的体现。随着投资渠道拓宽,收益也有望得到可观的回报。”孙文华建议,提前还贷者应从大局观出发,切莫因跟风还贷耽误了投资良机。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