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近3.2万亿元 机构预判2023年外资净流入最高可达4000亿元
日前,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市值31959.90亿元,较2022年10月末的27679.72亿元增加4280.18亿元,增幅15.46%。与2021年末的39419.90亿元数据相比,虽然有所收缩,但从2022年12月份单月数据看,境外投资者已恢复对境内股票的净增持。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额达1409.17亿元。机构预计2023年,外资净流入规模最高有望达4000亿元。
对于外资买入中国资产的主要原因,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助理刘寸心表示,首先,外资对中国经济复苏充满信心;其次,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很多产业面临重大投资机会;其三,对于看重安全性的外资而言,A股是价值洼地,和最好的避风港。
今年外资净流入
最高有望达4000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北向资金机构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净流入A股超过1400亿元,创单月净流入新高;尽管2月3日至2月8日的4个交易日呈现净卖出的态势,但年内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额达1409.17亿元。
兴业证券认为,从全A指数、创业板指、中证1000指数的表现来看,在类似的北向资金快速大幅流入之后一个月,前述三大指数上涨的概率均超过70%,但3个月以后A股上涨的概率以及累计涨幅均有所回落,北向资金净流入的动能也进一步下降。
粤开证券预计2023年外资净流入规模约2000亿元至2500亿元。中金公司预计2023年海外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
四行业
获北向资金重点加仓
从十大活跃股来看,1月1日至2月8日,共有67只个股现身沪股通、深股通的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其中46只期间处于净买入状态,获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额832.09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1月份外资流入A股超过1400亿元,这说明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我国经济逐步复苏,外资流入A股的积极性正在增加,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经过2022年大幅调整后更具投资价值。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在上述46只活跃股中,电力设备、食品饮料、有色金属、电子等四行业期间北向资金净买入个股数量居前,涉及个股数量分别为8只、7只、6只和5只,合计26只个股,占比近六成。
从北向资金流向来看,今年以来截至2月8日,电力设备、食品饮料两行业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额均超200亿元,分别达到216.34亿元、208.02亿元。另外,有色金属、电子两行业年内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额也分别达到29.35亿元、14.71亿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记者表示,电力设备行业有望延续高景气度,建议关注光伏、风电、燃料电池、特高压等细分领域;食品饮料消费有望延续稳步复苏的态势;有色金属方面,新能源行业景气度的延续对新能源相关金属的需求构成支撑,行业整体利润情况良好;当前电子行业仍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利好政策频出,行业具备较大的发展前景。
“两业融合”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 社论
北京推进“两业融合”,不仅基础好,而且相关行业对融合发展的内驱力也非常强。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近日,由北京市发改委与11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北京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通过两业融合,北京将支持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优质项目,引导市场主体赋能增效、转型升级。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助推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当前全球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此次北京推进“两业融合”的实施意见,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指引和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对于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将发挥“催化剂”作用。
众所周知,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北京始终走在前列。这也意味着,北京推进“两业融合”,不仅基础好,而且相关行业对融合发展的内驱力也非常强。如此次《意见》提出要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应用。
而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论是政策、人才,还是技术、市场主体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把这种优势“移植”到制造业、服务业中去,不仅可以提升制造业、服务业的效率,还可以为两业的融合搭建桥梁、提供纽带,甚至催生“化学反应”,培育出智能经济新业态。
这方面的例子实际还有很多。如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北京也在积极发力。而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汽车制造,还新增了一系列的软件需求。后者,也是北京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突出比较优势之一。那么,推动汽车制造与软件服务业的进一步融合,既有利于车企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也可帮助软件服务业搭上先进制造业的快车,避免一些领域“脱实向虚”的风险,最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事实上,这次《意见》中提出集中发力的八个重点领域,包括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等,都精准结合了北京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一言以蔽之,一个是连续数年占北京GDP比重超过8成的现代服务业,一个是正在迈向“高精尖”的先进制造业,两者融合发展的机会、场景和现实需求都非常多,因地制宜地推进“强强融合”,必将为北京加快构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新动能。
“两业融合”发展,市场主体本身有着很强的动力。但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积极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激发更多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像制造企业探索现代服务业,资金投入是一个硬门槛。这次《意见》就专门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将两业融合发展作为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重点支持领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此外,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等方面,也都有相应的支持措施。这些都有利于为产业融合发展打消堵点和难点。
从另一角度看,“两业融合”是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也可看作是在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北京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引领、示范价值。
经济学界将服务业比重上升,表面上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但实际上全要素生产率并未同步提升的现象称为“鲍莫尔病”。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要将“两业”的效率和专业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更好促进整体产业效能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效率的提高。以此次《意见》的出台为契机,北京无疑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1月新能源车销量为何回落?乘联会分析来了1月乘用车市场遇冷。2月8日,乘联会发布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称,1月乘用车零售量达129.3万辆,同比及环比增速均为本世纪以来1月最低。
其中,受春节假期和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影响,1月新能源乘用车一改往日涨势,零售销量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近乎腰斩。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表现却十分抢眼,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出口占据新能源乘用车总出口的“半壁江山”。
新能源自主品牌持续发力
根据乘联会数据,去年12月出现的新能源车销量走缓特征仍在延续。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38.9万辆,同比下降7.3%,环比下降48.2%。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车市没有实现1月开门红,这是符合预期的合理走势。”崔东树认为,1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受春节和补贴退出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分化走势,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厂商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较顽强。
具体来看,1月批发销量前7名的汽车品牌分别是:比亚迪汽车15.13万辆、特斯拉中国6.6万辆、长安汽车2.49万辆、上汽乘用车1.82万辆、理想汽车1.5万辆、吉利汽车1.1万辆、广汽埃安1.02万辆。
主流自主品牌仍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6%,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4%,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3%,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8.1%,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特斯拉中国创历史纪录
出口占半壁江山
1月整体新能源车市表现较为“低迷”,但特斯拉中国表现却十分抢眼。1月,特斯拉中国销量66051辆,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10.4%,创历史最好成绩。
对于特斯拉中国1月亮眼成绩,市场往往会将其归因于对中国市场销售的Model 3、Model Y进行大幅降价。
对此,崔东树表示:“1月份特斯拉降价,实际上对当月销量增长的贡献并不是特别大,主要是其出口表现特别好。”
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4万辆,其中,特斯拉中国出口39208辆,环比增长近2倍,占新能源乘用车总体出口量的52.97%。出口前五的新能源品牌为:特斯拉中国39208辆,上汽乘用车15316辆、比亚迪汽车10409辆、易捷特4260辆、长城汽车1244辆。
天风证券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伴随补贴退坡、车企调价竞争格局愈发激烈,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或为全年底部。2月整体需求有望略微回升,进入3月后,陆续有新车型上市,新能源补贴等相关政策有望进一步落实,需求有望逐步改善。
政策利好
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快速增长
近期,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频出,部分城市延续此前促消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其中,四川、江西等开展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2月8日,江西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经济回稳向好态势的若干措施》,提到大力提升汽车、家装等传统消费,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促进等促销活动,落实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上海提出,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的财政补贴。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或将有更多政策出台,刺激车市整体消费提升。
此外,今年车企优质供给将进一步加速。华西证券表示,今年各家车企将继续推进供给改善,多款重磅新品有待交付,包括蔚来ET5猎装版、轿跑SUVEC7、小鹏G7、理想L7、极氪003、问界M9等。优质供给快速推出,有望带来新势力交付量的长期向好。
“综合前期开展的调研工作和有关各方意见,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说。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