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创投梁颕宇:生物医药企业未来五年如何高质量发展?
“医疗健康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投资周期长且专业性要求高。因此,投资团队需要具备深厚的产业背景、支持研发能力、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良好的行业资源,能够在公司发展战略、人才招募、团队搭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引入、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企业及时有效的帮助,用更长的时间维度去跟踪和陪伴企业。” 在不久前举行的麦肯锡与启明创投的尖峰对话中,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表示。
在经历了爆发式、跨越式发展之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梁颕宇认为,在2022年,受资本市场整体下行、集采和PD-1医保谈判降价超预期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及融资回归理性,企业估值加速去泡沫化,市场开始自我梳理、重新审视。
“企业家常用一句话来描述2022年,即要有穿越周期的决心。宏观环境有很多不确定性,医疗健康企业也遇到很多自身的发展瓶颈。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过去的5到10年,很多企业家和投资人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代。”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王锦表示。
梁颕宇认为,未来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尤其是硬科技驱动下的创投行业,一定会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并且向早期阶段延伸,对于已获得投资支持的生物医药企业,想在未来五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继续加强化企业管理,加大研发投入及企业内生动能;同时也需具备全球化视野,构建全球化思维,通过全球化布局,成为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
形势如何变化
受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2021年有大量新投资机构涌入医疗健康行业,甚至众多传统上关注科技、消费、工业等领域的投资机构,也在医疗健康领域配置大量基金。
然而,随着巨量资本的涌入,梁颕宇坦言,在促使整个医疗健康赛道异常活跃、不少项目估值水涨船高的同时,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估值泡沫化现象。“2022年受到资本市场整体下行、集采以及PD-1医保谈判降价超预期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出现降温,企业估值加速去泡沫化,市场开始自我梳理、重新审视。”
“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过去两年,很多通用型基金或者TMT基金,也希望在医疗健康领域进行投资,但现在这些基金都已退出。例如,开发一款新药可能需要8至10年时间,且企业需要有深厚行业背景经验的投资人进行帮助,但有些急于转型的基金并不具备该能力。在当前阶段,企业家更加希望获得专业医疗投资人的引导。” 梁颕宇分析称。
对此,梁颕宇认为,未来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尤其是硬科技驱动下的创投行业,一定会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并且向早期阶段延伸。
谈及2022年医疗健康行业的整体投资形势,梁颕宇表示,2022年是逐渐迈向整合期的一年,很多TMT基金在市场火热时进入,但目前已基本不再进行投资,其中也包括大型基金公司。“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可能难以继续融资,有些公司可能获得部分融资,但其原有研发药物生物后续发展机会可能有限,这包括药物性能不佳、数据不利或竞争过于激烈等原因。”
关于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梁颕宇介绍,当一家公司成为中国医疗健康细分领域的代表或领军者,获得融资时会较为容易,但如果企业在行业细分领域排行第四甚至更靠后,想要获得融资会比较困难。
“可以看到美国的医药生物科技指数XBI,半年多来也下跌了50%以上。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很多人选择投资医疗,导致大部分在进行临床的公司,原本10亿多美元的估值,突然上升至50多亿甚至100多亿美元。然而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数据还没有体现,无法判断药物的疗效。” 梁颕宇指出。
对于当前投资形势,梁颕宇认为,从短期来看,在全球宏观经济变化下,受市场情绪影响,投资者会较为谨慎,且估值也会陆续产生较大变化。但从中长期来看,整体估值的调整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也是发掘优质企业的良好时机,而一些不具备真正创新能力的企业,也会在市场震荡过程中被淘汰或重新洗牌。“能够在逆境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继续以创新驱动,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稳健性也可以经受住压力测试。”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梁颕宇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变化下,投资机构会通过更长时间来建立、甄别和辨识硬科技企业技术壁垒的专业能力,进行充分市场调查,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而不再盲目追随热点。
“从宏观视角而言,伴随人口的老龄化、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支出以及中国医疗科技和研发能力的长足进展,我们相信中国的医药健康市场依然充满机会,而中国创新将在全球市场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梁颕宇表示。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已获得投资支持的生物医药企业,未来五年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CEO在管理战略上应如何提升?
梁颕宇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创新药企CEO应不断地强化企业管理,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内生动能。同时也需具备全球化视野,构建全球化思维,通过全球化布局,成为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
“创新驱动转型,是中国经济在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医疗健康在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创新药企CEO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梁颕宇表示。
从微观层面而言,梁颕宇认为,在资本市场下行影响下,创新药企CEO应在经营模式、运营上博采众长,既要从以往实践中获得经验,也要开拓创新,找到更适合当今行业、企业发展的路径。同时,公司CEO更应当加强对企业预算的管理,通过降本增效来减轻现金流压力,关注产品开发的投入效率,对于持续需要资金投入的企业而言,需要有足够的现金储备,保证其正常的研发投入速度,以度过震荡期。
梁颕宇称早在一年半之前,就已提醒投资企业,比较困难的时期即将来临,企业需尽快获得融资,使公司至少在未来两三年、甚至三四年拥有良好的现金流。
此外,在研发管线方面,梁颕宇指出,很多公司的研发管线过长,需要从中挑选有价值的管线,再进行投入研发。而对于较早期或风险较大的研发管线,应建议公司先进行等待。“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未上市公司,投资人都会关注公司的进展,如果公司达到较好的里程碑,融资将比较容易。”
除研发管线外,面对今后几年的震荡期,处于调整期的企业还将面临哪些抉择和取舍,梁颕宇认为,首先,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建立生产基地。“在港股18A推出后,不少企业在融资后就去建立生产基地。但同时,这些企业的在研药物却未能投入资源向前推进,包括进行临床试验等。此外,最近也观察到,陆续有3-4家在港股18A刚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新药企业,所建厂房正在卖出。”
“所以我们一直都在提醒投资企业,不要花时间投入生产,而可以通过CDMO公司进行生产,价格也较为便宜。如果生产量较大时,可以再考虑是否建立自己的厂房。但仍需明确知晓,建立厂房是十分耗费精力和财力的一项投资。”梁颕宇指出。
此外,谈及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整体产业链,梁颕宇认为,相比半导体等领域面临的供应链安全问题,如何杜绝供应链过度依赖问题,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则较为幸运。“无论是自身的创新研发,还是通过me-better和me-too,对于大部分项目,中国医药企业都有自身能力进行生产研发。”
华统股份拟参投76亿元抚州生猪全产业链项目2月7日,华统股份宣布与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就抚州市华统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的合作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华统股份与抚州市农垦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州市绿缘实业有限公司拟投资76亿元,协议有效期6年。
公告显示,具体合作项目为拟投资62亿元建设或收购年出栏育肥猪10万头养殖基地20个,拟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饲料加工厂2个,拟投资8亿元建设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及配套食品深加工食品加工厂1个,拟投资1亿元组建农业开发公司。
项目分2期投资建设,其中第一期建设周期3年,计划投资38亿元,分别为年出栏1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项目,投资31亿元;年产50万吨饲料加工厂项目,投资2.5亿元;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及配套食品深加工食品加工厂项目,投资4亿元;组建农业开发公司项目,投资0.5亿元。
华统股份称,通过双方项目合作,有利于公司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主业发展,完善生猪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同时有利于促进双方产业发展与环保生态双赢。
民生证券春季投资策略会重磅开启,会场人气爆棚“一年之计在于春。”民生证券“踏雪寻春”春季投资策略会于2月7日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重磅开启,为今年各行业领域的投资注入信心。大会汇集了560余家中大型投资机构和近500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首日总量主会场座无虚席、人气爆棚。
本次策略会为期3天(2月7日至2月9日),涵盖总量、金工、新能源、汽车、能源金属与新材料、电子、大消费、周期、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与信创十大主题论坛,数百家上市公司小范围闭门交流。针对2023年消费能否如期复苏,地产能否平稳着陆,产业转型与能源转型能否继续推进,以及困扰全球的通胀走势将会何去何从等市场焦点,民生证券携手各位明星分析师和行业专家,全方位展望2023年的崭新投资机遇。
迁址上海后,民生证券的快速发展备受市场和多方关注。其长期坚持的“投资+投行+投研”业务发展战略极具务实性和前瞻性,使民生证券把握住了注册制的机遇,快速成为行业内以投行业务为龙头,“投资”+“投研”为两翼,三投联动、特点鲜明,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特色券商。民生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持续保持行业优势地位,在IPO过会数量、承销保荐收入和在审项目数量均排在行业前列。民生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的福斯达成为上交所兔年上市第一股,截至目前,民生证券在审IPO数量排名行业第四。2022年,民生证券过会IPO项目26家,IPO项目过会数量排名行业第六;发行上市16家,行业排名第八位;在股转系统挂牌21家,排名主办券商第一。
当前全面注册制即将实施,IPO市场将进一步扩容,研究、定价、承销能力将成为券商核心竞争力,投行由上市通道向三投联动模式转型,将为券商带来更多业务增量,这将无疑利好民生证券此类投行和投研具备一定优势的券商,市场也对其在全面注册制下的发展拭目以待。
民生证券研究院去年取得长足进步
投研业务是民生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民生证券弯道超车、差异化竞争的重点方向。民生证券代总裁熊雷鸣对此寄予了厚望,他去年曾在策略会上表示,“我们致力于形成具有民生特色的卖方研究机构,在恪守研究的基础上强化协同,实现发现价值、传递价值、创造价值的双闭环,全力提升定价能力、销售能力和投资能力,持续打造特色精品投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又文为本次春季策略会作开幕致辞。他表示,“面对去年疫情的不利影响,民生研究院上下团结一心,去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22年,民生证券研究院全力推进贯彻深度、前瞻、真诚相伴的研究服务理念,不断突破自身的边界,强势崛起,新团队研究业务以黑马之姿大跨步挺入佣金收入“亿元俱乐部”。根据wind数据,民生证券2022年上半年分仓佣金收入1.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80万元,同比增幅达331%,在31家“亿元俱乐部”成员中的增幅排名第一位,市场排名也从去年的第43名提升至第29名。
民生研究今年的爆发力如此之强,与其团队搭建有莫大关系。据悉,民生证券近两年来引入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胡又文担任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新财富最佳销售服务团队领头人冯诚担任研究院副院长、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形成“白金分析师+王牌销售”的最强组合。
此后,民生证券研究院陆续引进能源开采首席周泰和金属首席邱祖学两位副院长,以及宏观首席周君芝、策略首席牟一凌、电新行业首席邓永康、电子行业首席方竞等一大批业内优秀分析师,其未来发展备受业内关注。
由于出色的研究能力,民生证券荣获第20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最具潜力研究机构第2名,最佳产业研究团队能源与材料第4名,多支分析师团队及销售团队入围、榜上有名;荣获第十六届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评选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1名;2022年中国证券业分析师金牛奖评选最具潜力研究机构;第四届新浪财经金麒麟评选最具特色研究机构;上海证券报最佳分析师评选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1名;2022年Wind金牌分析师评选最受关注机构、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等奖项,向各位投资者及关心的朋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胡又文表示,“2023年,民生证券研究院将一如既往,重视研究团队的建设,加强行业研究覆盖面,适应市场多样化的研究需求,提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能力。”
陆铭:中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
刚刚结束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表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GDP,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2000美元,这标志着中国站在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上。”
在产业化结构的角度,陆铭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以2021年的中国产业化结构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在GDP占比分别是28%、53%,服务业约是制造业的两倍左右。就业占比的差距更加明显,服务业的就业占比为48%,制造业仅仅为18%。
产业发展方面,陆铭此前一直在强调,如果中国真正实现了制造业强国,那么服务业的比重会变得更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制造业越强的国家,其制造业附加值往往越来自于生产型服务业,尤其是包括研发、设计、品牌、销售在内的服务业。二是,制造强国一定会带来国强民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层次会发生变化,服务消费所占比重会更高。
区域经济方面,去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二十大又再次提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同时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对此,陆铭认为,这意味着城市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人口持续向中心城市及周边范围集中;一些超大和特大城市将进入到与周边中小城市连片发展的都市圈状态;以及县城分类发展。未来,都市圈战略将是值得各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特大、超大型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陆铭认为此类城市将持续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其中的改革方式之一可能是探索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而特大、超大城市将更加强调以实际居住年限和社保缴纳年限两个主要指标,来加快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和大学生落户。
长期以来,地产行业将中国的房价高、房价租售比高理解成泡沫,陆铭十多年来一直在呼吁“这主要不是泡沫,而是供给不足”。近期,很多商改住的房子在上市,增加了市场供应。陆铭建议,建设更多的商品房和公租住房,适度放松容积率管制,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对城中村等低成本居住形态的包容度。“如果我们对城中村、群租加大打击的话,是在挤压低技能劳动力的生存空间,并进而导致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上升。”
周君芝:股债仍存在战略性机会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速保持稳定。据民生证券测算,以2019年的增速作为潜在增速趋势值,测算得到2022年“超额”储蓄规模接近8万亿。
据民生证券测算,超额储蓄主要由地产减配和消费节制贡献。其中,居民减配地产贡献了约4万亿超额储蓄;居民消费节制贡献了约2万亿超额储蓄;居民赎回理财贡献了约0.8万亿超额储蓄;减税降费贡献了约0.7万亿超额储蓄。
民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周君芝认为,2022年超额储蓄本质上是财政货币扩张结果,其经济含义是“政府扩杠杆,私人部门缩杠杆”。当消费和地产失去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基建扩张顶上,保证经济增长及居民收入不过度下降;当地产价格下行叠加民营房企信用收缩时,财政信用顶上,避免金融缩表。
超额储蓄之下何类资产将受益?周君芝表示,超额储蓄本质上与地产周期相关性极高。在超额储蓄释放过程中,当地产销售未有明显起色,股市和债市仍存在阶段性机会,节奏上债市早于股市。
牟一凌:看好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
中国基本面修复方面,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认知修复是基于一种“边际上不能更差”的思路。这种朴素的思路并不能从长期战略配置上看解决问题。
民生证券策略首席牟一凌认为,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波动是巨大的,且将超出市场想象,新的主体接力过程中,因为“合法性”和“必要性”的制约,往往需要出现在力挽狂澜之际,比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下中国的货币乘数在7.38,高于全球一般水平,日本、美国的经验指示了要么一场冲击带来巨大的波动让央行突破原有范式,要么用一个更漫长的过程迎接更长时间的估值收缩。
此外,牟一凌也提到,中国进入了类似于1930s年代在安全中求得发展的时期,基于安全建设的诉求本身也是以中央政府和国企央企为主导的主体信用扩张的时期。对于过去几年更多的是收入预期受损而不是资产负债表受损的中低收入群体来说,可能也会在其中获得资产负债表扩张的机会。
民生证券对于2023年的展望,大幅偏离于当下市场的一致预期,即中国边际修复,海外衰退流动性宽松,外需下降内需上升;中国经济一季度修复预期,二三季度等待基本面,三四季度基本面牛市;经济复苏温和,因此流动性宽松有利于权益。
牟一凌表示,我们担忧的是市场一致预期可能已经大幅偏离了现实基本面,这意味着风险和历史性的机会都会孕育而生。
应对未来动荡的环境,牟一凌建议配置以下几类资产:第一,伴随以美元为代表的信用走弱,站在货币反面的黄金,有供给约束和战略意义的大宗商品将会迎来机遇,包括油、金、铜和部分小金属,以及资源运输(油运和部分中国优势产业运输);第二,价值成长策略将在传统行业中逐步被挖掘,包括:煤炭、电信运营,部分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重资产央企迎来重估(涉及建筑类、运输类和炼厂);第三,军事工业在全球GDP中比例上升的趋势会初步形成。第四,主题投资将从产业政策和海外映射上带来机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元宇宙。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