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业新年第一个涨停的背后,这家公司令人深思
1月的最后一天,韵达股份(002120)(002120.SZ)完成了其2023年的第一个涨停。至此,A股的快递公司都已经完成了对外披露了其2022年的业绩预告。
从各家披露的数据不难发现,行业整体都保持着向上增长的趋势。虽然韵达的“成绩单”相比几家略显不足,但其用一个“涨停”和不断增长的单票收入告知行业和资本市场――“我回来了!”
同时,这也是2023年A股快递上市公司中第一个实现涨停的公司,这或许成为快递行业触底反弹的一个重要的信号。
单票收入:涨!
近几年来,国内的快递行业面临了多种压力,快递价格较长时间呈现和业务量倒挂的现象,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还受到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快递行业各家公司一直“如履薄冰”,行业利润逐渐被削薄,公司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这让本应该开启“后价格战时期”的时间延迟了几年。
2021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行业规范措施,确保行业“质效齐升”。2021年12月29日,中国快递协会印发《快递企业末端派费核算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2022年3月1日施行。
彼时,安信证券还曾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政策“组合拳”密集发出,将有效规范快递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拐点已经到来,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服务与产品竞争趋势明确。
“春江水暖鸭先知”,数字将高质量发展表现得淋漓至尽。
笔者翻阅了包括圆通、韵达、申通等A股几家快递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从2022年3月份起,各家公司的单票收入不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有着大幅度的提升,而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2022年年尾。
单票收入的不断攀升,也成为了2022年代表快递行业的关键词、主旋律。
其中,在单票收入这项上,韵达公布出的数据最为亮眼,其不仅在11月以全年最高的2.88元的单票收入领先行业,同比涨幅的速度也可以用时下最火的电视剧名字来诠释――“狂飙”。
韵达董秘坦言,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快递行业逐步进入传统旺季,一方面网上实物商品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者信心快速恢复,货品种类更加丰富,促使优质快递包裹的业务量和价格环比稳中向好;另一方面,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入推进“网格仓”等末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路由规划,不断提升全网服务能力、运营效率,快递服务履约交付质量稳步提升,积极改善客户结构和包裹结构,单票收入同比、环比持续增长。
从3月份开始韵达连续10个月单票收入的同比增速高达20%左右,这一增速也远远将其他公司甩在身后。
目前,韵达公布的最新单票收入的数据(注:2022年12月)也已经完全超越疫情前(注:2019年12月),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各家快递公司的单票收入的平均价格仅在2.2元左右。
有快递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亮眼的数据虽并不能断定‘价格战’就此结束,但离结束的时间很近了,也可以不用再讨论这个话题。而且单票收入的连续上涨,也呈现出目前快递行业正在进入利润的修复期的良好态势。”
为什么是韵达?
当大家已经不再讨论“价格战”,那我们应该谈论些什么?从国家邮政局在2022年中提出的“提升行业服务质效”这一首要任务,可以瞧出一些端倪。
也就是说“价格战”之后,“质效之战”已经打响,包括顺丰、韵达、申通、圆通在内的多家快递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加大资源的投入,结合各家的优势,巩固核心竞争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寻求更多的突破点。
公开的信息中不难发现,大量的资本金投向了分拣中心、自动化分拣设备、航空设备、增加干线车辆、提高智能化能力、数字化水平等。
这之中韵达又尤为显眼。
追赶者的脚步,显然已经让韵达的管理层们意识到了严重性。2022年全网工作部署的会议上,再次强调通过优质服务抢占竞争市场成为公司上下的共识,价格驱动的逻辑已经不再适用。
面对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2022年韵达开始加快内部改革和下沉步伐的速度,深度优化网络发展结构,提升加盟商、网点运行的稳定性和管理运营质量。同时,全流程提升数智化信息化能力,对网点进行赋能、支持、帮扶以及统筹调度。
如果提到的这些举措多少显得有些过于书面,那不得不提到一个特别的榜单――抖音双11好物节快递商龙虎榜,韵达在包括顺丰、京东、中通等11家快递公司中拿下榜单的第一(注:考核主要包括揽收及时率、签收率、服务好评度等内容)。
上述提到的单票成本亮眼的数据,和这个榜单的第一,都成为韵达2022年“质效驱动”战略调整的亮眼注脚。
韵达2022年度的业绩预告在几天前对外发布,第四季度的利润超预期,业绩增长的拐点已经确立。
但纵观各家快递公司的数据也都各有亮点,向前的脚步也纷纷加快,2023年韵达可期但压力不小。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读客文化2月6日快速反弹以下是读客文化在北京时间2月6日13:08分盘口异动快照:2月6日,读客文化盘中快速反弹,5分钟内涨幅超过2%,截至13点08分,报11.54元,成交5274.96万元,换手率4.86%。
分笔13:08:0311.54200↑13:08:0011.5054↑13:07:5711.50101↑13:07:5411.49200↑13:07:5111.45212↓13:07:4811.4616↓13:07:4511.4643↓13:07:4211.47150↑13:07:3911.4660↑13:07:3611.45112↓报价卖五
11.58
17卖四
11.57
170卖三
11.56
41卖二
11.55
57卖一
11.54
81买一
11.48
12买二
11.47
29买三
11.46
3买四
11.45
228买五
11.44
172最新:11.54涨幅:1.32%涨跌:0.15换手率:4.86%成交量:4.66万手成交额:5274.96万元主力净流入:-73.08万元 2月6日,读客文化盘中快速反弹,5分钟内涨幅超过2%,截至13点08分,报11.54元,成交5274.96万元,换手率4.86%。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银行消费贷,“卷”起来了!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下调利率、推出优惠券……近段时间,多家银行加大消费贷利率优惠力度,积极推广相关消费贷产品。在促内需扩消费的大背景下,消费贷已成金融机构重要发力点,为消费回暖加力。
1
利率不断“内卷”
《中国银行保险报》梳理发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推出了消费贷优惠活动,其中招商银行力度最大。
招商银行于1月推出“闪电贷”大型优惠活动,符合条件的用户会收到6.6折、8.5折、9.5折等面额不等的利率折扣券,2023年1月期间,使用利率优惠券申请提款,年化利率可低至3.7%起,并且部分客户还可以通过客户经理申请到更低的贷款利率,最低可至3.2%。
从国有大行来看,工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融e借”额度最高可至10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3.7%、年限最长为5年,可在租房、家装、教育、购买家电、汽车等合理消费方面提供服务;中行“随心智贷”额度最高30万元,年限最长为3年,年利率最低可至3.65%;农行针对刷卡、线上消费的客户推出信用卡产品“乐分易”,最高可申请30万元额度,还款期限可达60期,月利率低至0.25%。
在不断下调利率的同时,银行亦推出多个优惠活动为消费贷加码。招行在1月活动期间送出20万份现金红包,提供百台华为手机作为抽奖大礼,吸引更多客户使用“闪电贷”;在3月份之前办理农行“乐分易”业务的客户可享受消费达标送话费的活动;处于不同业务进度的“随心智贷”客户,可领取中行所发放的不同档位的话费券,时间截至3月底。
不过利率虽“内卷”,申领门槛仍然存在。某农商行工作人员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低利率贷款的申领要求较高,一般根据客户的社保和公积金缴纳情况、工作单位、负债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给到利率。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银行降低消费贷利率,一方面是为了响应监管减费让利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旨在进一步做好客群细分,对优质个人客户提供更符合其风险实际的贷款利率,从而增强自身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
2
“火热”中保持理性
1月28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推动扩消费政策全面落地,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多家支付机构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前后,消费者城内游、跨城景区游、跨境游火热异常,春节期间酒旅订单量增长超70%,餐饮订单量增长40%。微信支付数据显示,全国线下商业支付交易量同比上涨23%,超市便利店商户交易量靠前;零售渠道订单量(商场百货、超市便利店等)上涨32%。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春节期间的消费回升有望带动消费信贷回暖,加之消费信贷机构积极发力,消费信贷业务有望走出低谷。
苏筱芮则指出,市场机构在推动消费贷过程中,需要确定重点场景及群体,确保将资金用到实处而不是产生资金空转,机构需要在强化场景方资质审核的同时保障消费贷业务的真实性,多措并举完成完整的尽调流程。
多家银行机构在推广消费贷时也同时提醒,消费贷款用途仅用于个人合理合法的消费支出,不得将贷款用于购房、投资等非消费领域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用途。
“消费信贷发展应在适度合理的范围之内,不可盲目过度增长,服务对象并非越下沉越好。”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居民个人应将自己债务水平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内,一般而言,每月还贷支出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特别是年轻客户,不可通过“以卡养卡”“以贷还贷”等方式盲目借贷。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