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给大家普及一下玉海楼茶苑是不是有挂,原来确实有挂!2023已更新章龄之电视剧
2023-09-02 00:51  浏览:51
给大家普及一下玉海楼茶苑是不是有挂,原来确实有挂!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输入23例,本土15例(江苏6例,其中无锡市5例、苏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上海2例,均在闵行区;广东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7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7例(境外输入26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6例(境外输入572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9例),台湾地区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国企重组整合步入活跃期 哪些领域值得期待?

  中国宝武重组中钢集团、新钢集团,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揭牌成立,新能源、医疗、管网、检验检测等领域资源整合密集落地……最近一个时期,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呈现提速加力的态势。这项改革给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了什么?2023年哪些具体领域的资源重组值得期待?“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研采访。

  央企重组整合按下“加速键”

  进入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迈出新步伐——

  1月14日,中国三峡集团与中交集团签约,三峡集团旗下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拟重组进入中交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1月10日,央企整合“一日双响”:当天上午,国家电网与国家电投举行管理权交接仪式,国内生物质发电领域头部企业国能生物重组进入国家电投;随后,中国电建与通用技术集团签约,中国电建旗下的医疗机构将加入通用技术集团。

  更早之前的1月6日,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涉及14家央企的22个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

  这是央企重组整合按下“加速键”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2022年,共有37家中央企业25组专业化整合项目分两批开展了集中签约。

  “这几年,特别是去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动作不断、成果频出,力度大、模式新、效果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评价说。

  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观察,这一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态势更为清晰。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7组49家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新组建中国航发、国家管网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等企业,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从10年前的117家调整至目前的98家。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央企之间的整合如火如荼开展外,央企与地方国企、地方国企之间的重组整合也有不少新谋划、新突破。

  2022年底,中国航材集团与海南省国资委开展通航产业专业化整合,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无偿划转方式成为海南省第一家“中字头”企业。

  此外,河北加快整合港口资源;山东坚持“一主业一主体”,组建了省环保发展集团、省体育产业集团等特色优势企业;四川将重组整合纳入企业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推动打造了蜀道集团、机场集团等一批支柱企业。

  重组整合缘何成为

  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彭华岗表示,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从近期实践看,国资央企以加速重组整合为抓手,优化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布局的意图十分明显。

  例如,中企联合油脂有限公司日前正式亮相。这家新国企由中粮集团公司与中储粮集团公司共同组建,是两大粮食央企协同合作、筑牢粮食安全“基本盘”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优化、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创新实践。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去年7月份,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揭牌。“在资源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利于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矿产资源综合服务企业,增强铁矿石等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彭华岗说。

  与此同时,大范围、全方位、跨行业的整合重组使得相关企业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业务结构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突出。

  去年12月末,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正式启动战略重组。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央企集团层面的第一例战略性重组。业内认为,两家企业同属钢铁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契合、优势互补,在研发创新、资源保障、新材料升级等方面协同空间大、潜力足。

  这是中国宝武在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的最新实践。“十三五”期间,这家钢铁巨擘基本一年并购整合一个千万吨级钢铁企业,就在启动重组中钢集团的当日,新余钢铁完成了工商注册,正式加入了中国宝武大家庭。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联合重组,就形成不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所需要的经营规模和竞争优势;没有重组后的整合融合,就不可能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经营效益和企业的市场影响力、控制力。”中国宝武董事长陈德荣说。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表示,实施重组整合,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整合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是希望实现资源的深度融合、创新使用,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其中,专业化整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不少行业领域和区域的无序竞争、同质化经营问题得到明显化解。

  更多整合“新动作”正在酝酿

  2023年开年以来,央企专业化整合动作不断。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在日前举行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表示,着眼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今年国资央企的重点任务之一。

  此次会议提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引导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投向,并明确“要制定节能环保、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布局结构调整指引”。

  1月中旬召开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也释放出清晰的信号——要强化国有企业在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有效供给;要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围绕地方重点产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加快形成央地国企联系紧密、协同顺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据了解,今后一个时期,国资央企将重点围绕“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的目标,从“进、退、整、合”四个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央企重组整合取得更大成效。

  所谓“进”,就是要瞄准高水平、导向性,支持推动国有资本协同合作,促进固链、补链、强链、塑链;“退”就是要持续推进央企“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业务退出,做好产能过剩行业整合。

  “整”就是积极推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煤电等领域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合”是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内部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强大合力。

  “重组整合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周丽莎表示,无论央企怎样整合,最后还是要落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这个根本点上来,放大整合效果,切实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

不光巴菲特套现比亚迪 施罗德也大笔减持汽车产业链股

  作者: 李隽

  [ 随着特斯拉等电动车降价,电动车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传统汽油柴油发动机汽车以及新兴的氢燃料电池前景引发了部分市场人士的担忧。趁港股市场反弹,巴菲特和施罗德近日也继续套现。 ]

  港股大幅反弹一度超过8000点之际,某些获利盘“逢高套现”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在港股套现汽车产业链的,不仅有“股神”巴菲特多次减持比亚迪(002594.SZ,01211.HK),还有知名投资机构施罗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chroders PLC)(下称“施罗德”)套现潍柴动力(000338.SZ,02338.HK)和长城汽车(601633.SH,02333.HK),以及其余多家港股上市公司。

  随着特斯拉等电动车降价,电动车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传统汽油柴油发动机汽车以及新兴的氢燃料电池前景引发了部分市场人士的担忧。趁港股市场反弹,巴菲特和施罗德近日也继续套现。

  减持潍柴动力到仅剩H股的4.9%

  潍柴动力遭到了施罗德的大手笔减持,减持到对H股持股比例不到5%,日后再减持也已经无需披露。

  港交所权益披露数据显示,施罗德在过去18个月内多次减持潍柴动力H股,2022年下半年开始加速减持,对H股持股比例由2021年10月19日的13.18%下降到2023年1月31日的4.90%;持股数由约2.56亿股降至9514万股,累计减持超过1.6亿股。

  “2021年上半年,因为国六切换市场需求已经透支,下半年开始整个行业进入了低迷期,到现在依然没有恢复过来。”一位曾经重仓潍柴动力的私募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来看,整个汽车供应链产业都不理想,预计彻底恢复依然要时间,下一轮明确上升周期什么时候到来还不好说。另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高昂,是阻碍氢燃料产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未来要看怎么平衡这方面的投入产出,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依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1月18日,潍柴动力负责人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氢燃料电池等产品暂未应用至乘用车领域,未来将根据战略规划、市场需求及技术要求等,积极拓展更多的应用领域。”

  西南证券分析师郑连声表示,受疫情散发、需求收缩、高基数等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重卡行业销量大幅下滑57.5%,潍柴动力主要产品销量受影响严重。随着稳经济、商用车贷款延期等政策出台,叠加低基数效应,重卡行业最坏时刻已过,销量底部已现,未来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潍柴动力2022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5.23亿元,同比减少27.44%;实现归母净利润33.12亿元,同比减少58.9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20.68亿元,同比减少71.53%。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7.83亿元,同比减少1.77%;实现归母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减少40.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减少64.70%。

  2022年4月,在潍柴动力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对乘用车领域的电动化、智能化趋势进行了点评,谭旭光认为,国内新能源行业一窝蜂涌入,不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膨胀财富,导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的无序资本膨胀”,另外谭旭光也不认同当前自动驾驶的发展。

  套现长城汽车过半持仓

  近日施罗德趁反弹大幅套现港股,也包括了长城汽车等,从减持幅度来看,施罗德并不看好汽车行业。

  港交所权益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12月7日,施罗德减持长城汽车1568.15万股,每股作价11.15港元,总金额约为1.75亿港元。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1.38亿股,持股比例为4.62%,同样低于5%。持股数由2022年4月的3.14亿股降至12月7日的约1.38亿股,已经套现超过一半,减持幅度类似对潍柴动力的操作。

  2月2日晚间,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快报,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373.51亿元,同比增长0.69%;实现归母净利润82.79亿元,同比增长23.09%。

  平安证券分析师王德安表示,2022年长城汽车受核心物料短缺影响大,从而影响了各品牌新品推出节奏及市场推广,尤其是WEY品牌表现不佳,其年度销量远低于前期规划,年销量低于4万辆。2022年公司总销量下滑,单车均价提升使得全年收入基本持平,第四季度公司致力于渠道库存优化, 加上年底一次性奖金发放等因素,导致扣非净利润低于2亿元(2021年第四季度为5.5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施罗德在伦敦上市,前身是一家商人合伙人银行,由创始人Johann Heinrich Schroder于1804年由德国汉堡迁至英国,目前施罗德家族仍然拥有集团绝大部分的控制权,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港交所权益披露信息也显示,2023年1月31日,施罗德减持新秀丽(01910.HK)247.14万股,每股作价23.20港元,总金额约为5735万港元,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9848.99万股,最新持股比例为6.83%;2022年12月8日,施罗德减持紫金矿业(02899.HK)96.2万股,每股作价10.69港元,总金额约为1029万港元,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3.43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5.99%。

国能准能集团:推进增产保供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

  新年伊始,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和哈尔乌素两个露天煤矿马力十足、生产火热。这里是国家重要的煤炭产区,产能达6900万吨。截至2022年底,准能集团已累计为社会供应优质清洁煤炭8.86亿吨,有效发挥了能源供应“压舱石”作用。

  近年来,准能集团向绿而行、延链减碳,谋划了煤炭产业为主体、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经济为两翼的产业布局,重点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速向世界一流煤炭清洁开发利用能源企业迈进。

  稳产保供智能开采

  1月14日晚,雪后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采场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矿用卡车司机吕金良正驾驶着MT4400负责上煤。2022年,他以2809车、66万吨的运煤成绩登上全矿个人运煤量榜首。“光我一个人可完不成任务,得让设备、人员都动起来,各环节协调配合才行。”他说。

  去年以来,准能集团成立工作专班,克服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制约,以“大一体化”运营格局为导向,推动穿、采、运、排、洗、装等环节紧密高效运行,产、运、销协同运营,2022年完成商品煤生产5901.3万吨,同比增加156万吨,增幅2.7%,创近五年最好水平,并出色保证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关键时期煤炭保供“不断档”。尤其进入迎峰度冬攻坚期,准能集团在做好防寒越冬、防冻车等工作的前提下,持续增产增供,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

  煤炭保供的背后,是绿色驱动、智能护航。2022年12月,准能集团智能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成果亮相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和安全发展推进会,其中展示的国内首创“抛掷爆破、吊斗铲倒堆”工艺年节能2万吨标准煤,让煤炭剥离更加安全绿色、高效智能。

  近年来,准能集团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煤炭开采的深度融合,开发三维采矿设计软件、智能爆破设计系统、卡车智能调度系统等多个智能化系统,实现采矿设计、爆破设计、钻机布孔、排弃等环节智能化,实施智能跳汰、智能装车、智能排矸、智能输送等项目,致力于实现选煤生产连续工艺的整体智能化。在运输环节,实施“一网双控多元”5G+无人驾驶项目,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本地部署的企业级5G核心网,率先实现国内载重最大的36台300吨级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多编组运行,累计运输里程达8万公里,取得了安全零事故、作业无等待、运输低排放、智能少人员的新成效。

  准能集团还积极推进煤炭产业节煤、节电、节油、节水,氢洁能减排系统、智磁高效节电器等一批节能降耗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以降低能耗指标。

  价值跃迁源头减碳

  1月11日16时许,黑岱沟露天煤矿1090平盘南,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炸药顺利爆破,标志着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应用和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炸药工业化应用均取得重大突破。除此之外,该燃料还被验证可应用于柴油发动机。

  科研人员甄鹏介绍,“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是由煤、水和少量添加剂,经先进的纳米化处理工艺制成的具有较高表面活性的新型、高效、清洁环保燃料,其具有原料热值低、燃料固含低、点火温度低、燃料热值高‘三低一高’特点。”

  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脱胎于准格尔煤炭。资料显示,准格尔煤田储量为267亿吨,伴生资源铝、镓、锂、硅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优质原材料储备区。准能集团深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历经数载研发,首创粉煤灰“一步酸溶法”提取氧化铝新技术,形成循环经济产业。

  为破解循环经济产业成本困局,2021年起,准能集团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创造性地制备出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形成“纳米碳氢燃料制备铝硅粉项目配套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工程”项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和“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火力发电”两大技术体系。

  结果表明,该燃料替代普通燃煤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应用于火力发电后,发电煤耗降低50克/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28克/千瓦时。“这实现了煤电产业链源头减碳,为传统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打通了技术路径,为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准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孵化基地负责人黄涌波说。

  同时,准能集团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路径,以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替代原燃料煤炭,形成“煤-电-粉煤灰-绿色电解铝-高端铝产品、金属镓、锂-白泥综合利用产品”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技术自主、全程减碳,使原煤价值提升18倍,解决了煤炭的“吃干榨净”,实现粉煤灰“变废为宝”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煤炭由乌金到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价值跃迁。

  转化路径打造范本

  矿山上树木青翠,果园里瓜果飘香,牧场上牛羊成群,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焕发着产业活力,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曾经是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

  “来准能工作,我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把树种好、管好,好造福子孙后代。”干了25年绿化工作的王三保道出了准能人的绿色情缘。近年来,准能集团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开创了“一基、三山、五重、多园”绿色协同发展模式,探索出“造绿储金、点绿成金、守绿换金、添绿增金、以绿探金”等多元转化方式,形成采矿行业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修复案例。

  截至目前,准能集团累计投入22.8亿元,完成矿区环境治理和复垦绿化面积9.4万亩,种植各种乔、灌木约6945万株、地被植物21.95平方公里,自有土地形成森林面积666万平方米以上,建成20000亩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矿山植被盖度由25%提高至80%,水土流失控制率80%以上,动植物种类由初始的30余种丰富至300余种,在提高矿区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减轻水土流失、保护水源、降低空气污染指数、改善区域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成效显著,矿区生态修复的实践做法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案例,“绿色动能转换实践”项目被国家能源集团授予奖励基金特等奖,并在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2022责任金牛奖”评选中荣获“绿色环保奖”。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准能集团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果”“生态+旅游”等多元产业发展,建成生物多样性公园、生态牧场、优质肉牛养殖园、林果生产采摘园、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婚庆文化园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并通过“红+绿+黑”特色工业生态旅游路径,带动运输、餐饮、酒店、农家乐、乡村旅游和农副产品等产业发展,让周边群众收到生态红利。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