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中国经济开局稳气象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新年头一个月,多项经济先行指标回暖,生产消费供需两旺,中国经济持续回稳向好。
新春年味未消,一系列经济指标已经火热出炉。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在三个月后重新回到扩张区间。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全国100个有代表性的科技孵化器周边平均人流量,今年1月比去年12月增长了17.6%,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8.5%,表明众多科创型企业已出现明显回暖势头。
项目中标量数据对普通人来说可能略显陌生,但却直接反映企业投资冷暖。监测显示,1月份全国项目中标数量同比增速达到32.2%,中部地区增速最高,达到45.7%。
新年新作为,新年新气象。
向实,实体经济发展势头更稳,后劲更足。农业春耕备耕播种希望,提升全年粮食稳定供应能力。工业订单充足人机繁忙,今年1月,制造业21个行业中有18个景气度较上月上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迅猛,服务业加速向中高端不断升级。
向新,发展动力加快转向创新驱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1月以来,重点城市传统商圈融合主题活动、体验式消费等新模式,客流量整体增长20%以上,线下消费持续复苏,新落地的重大项目更多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更加吸引全球资本目光。记者近日走访德国商会,看到最新编制完成的《德国企业信心调查报告》中,七成以上的会员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电子、汽车、化工等高技术产业成为德资企业扩大投资的热门之选。
中国经济加快恢复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强信心。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家国际机构相继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新的一年,尽管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实现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的既定目标。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李克强说,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宪法规定的重要职责,也是接受人民监督。要广泛听取意见、汇聚智慧,使政府工作报告更好反映工作实际和形势要求。
李克强说,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推动我国发展取得极为不易的新成就。面对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我们果断应对,靠前实施既定政策举措,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加大帮扶,针对有效需求不足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针对就业压力强化稳岗扩就业,针对输入性通胀压力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保供稳价。经过努力,稳住了经济大盘,城镇新增就业1200多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只有2%,进出口增长7.7%,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说,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奋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我们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围绕企业、商户等需求实施宏观调控,实行规模性减税退税降费等政策,以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这个过程中,没有持续大幅增加赤字,没有超发货币,为稳物价创造了宏观条件。推进改革开放,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促进创新、扩大内需、环境保护等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李克强说,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发挥效应和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当前经济运行正在回升。各部门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继续抓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态势。
韩正、孙春兰、胡春华、刘鹤和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等出席。
李克强会见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日在京会见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
李克强表示,谋和平、求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当前形势下,中方愿同各方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将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各项工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李克强强调,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参与者,是全球开放的受益者、推动者。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克勒希表示,联合国希望同中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期待中国继续发挥更大作用。
【开好局 起好步】山东:加速产业升级 助推高质量发展
新春伊始,山东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推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重点发力,着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春节假期刚过, 在济南高新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技术济南研究院项目正式开工。在青岛即墨,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100亿元的31个产业链补链项目加紧建设。在日照,一个年产两万台轻量型智能机械臂的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齐鲁大地,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推进。
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山东一方面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同时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冶金、化工、机械、建材等传统优势行业,今年,山东启动实施“万企转型”“万项技改”,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万个左右,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山东将省市县三级谋划的重点项目全部列出清单、责任到人,并开展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一对一”对接,跟进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问题。
【开好局 起好步】广西: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新春伊始,广西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春节一过,在广西钦州,平陆运河控制性枢纽工程——青年枢纽工程加紧施工,枢纽航道已初现雏形。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建成通航后将为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开辟出一条运距最短的出海通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今年,广西重点推动黄桶至百色铁路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平陆运河、贵阳至南宁高铁、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工程等一批陆海空重点项目,全面提升西部陆海通道基础设施能级,提升港口、铁路、公路、航运、水运的互联互通水平。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今年,广西还继续扩大通道物流规模,支持企业“组团出海”,推动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加快在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自由便利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质量和水平再提速,预计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突破9000列,南宁机场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确保完成10万吨。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毛纳村:发展生态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海南省五指山市的毛纳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走上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毛纳村位于五指山脚下,背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雨林茶产业,打造黎族特色的原生态村寨。随着游客的增多,村里的旅游基础设施的短板也日益凸显。
最近,市里派人带来了几经易稿的整村推进发展规划,和村民们面对面开碰头会,大到村寨风貌、设施建设,小到每家每户的产业方向,大家一起讨论。
乡村游如何找到本村的特色,手工茶作坊和特色民宿如何更好地经营?通过讨论,大伙儿关心的问题一一有了答案。根据规划,村里将继续做好做精原生态雨林茶产业,成立手工茶坊合作社,加快推进茶旅融合项目建设。
目前,村里已经着手组建了为游客表演的舞蹈队,打造的稻香公园已经初具规模,供游客观光的步道也即将动工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眼下,毛纳村规划的星空露营基地、特色民宿等10多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多项举措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近期联合发布通知,要求便利各类跨境贸易投资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鼓励开展境外人民币贷款,鼓励对有实际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境外项目和企业优先采用人民币贷款。支持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来华投资、境内再投资等。
中国工商银行今天(2月3日)宣布,已设立4500亿元专项融资额度,为境内外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境外人民币贷款等支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也先后出台措施,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据统计,去年我国各类企业的跨境收支中,有近一半使用了人民币结算,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也降低了企业在跨境交易时的货币错配风险。
花开中国 春意绽放
明天(2月4日)就是立春了,祖国大地,万物复苏,花木萌发,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云南昆明滇池湖畔,捞鱼河湿地公园的百万株郁金香竞相开放。通过实施滇池生态修复工程,曾经杂乱的农业设施退耕还湿成为五彩花海,为滇池系上了一条彩色丝带。
在浙江杭州建德的之江村,600多亩早熟油菜花相继盛开。近年来,当地种植油菜新品种,将油菜花的观赏期从1个月延长到3个月,吸引了大批游客。
这些天,福建福州鼓山梅里景区的3000多株梅花迎来最佳观赏期,当地在原有梅树的基础上增种2000多株梅树新品种。经过十几年精心管护,如今,来此赏梅的游客每天超过1万人次。
国内联播快讯
202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增长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4371亿元人民币,执行额16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0.3%,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22年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
记者今天(2月3日)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获悉,2022年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利润1.53万亿元,同比增长8.2%。盈利水平继续改善。
2022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保持较快增速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2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2.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各项贷款高10.1个百分点。2022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
2022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79.4万亿元
银保监会今天(2月3日)发布最新数据,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保险公司总资产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1%。2022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
春运工作专班部署务工返岗和学生返校运输服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城乡交通运力与铁路列车、道路水路客运班线、民航班机等信息共享和衔接,并通过加密客运班次、增开定制客运线路等方式,保障务工人员和学生的返岗返校。
我国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
今天(2月3日),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试点的实施周期从2023年—2025年,包括公务用车、城市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等7个领域。其中,试点领域内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等新能源汽车比例力争达到80%。
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取得重大成效
国家林草局今天(2月3日)发布,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于1998年启动试点,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000多亿元。通过实施有序停伐减产、培育后备资源等措施,和工程启动前相比,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
我国首个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投运
今天(2月3日),我国首个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在深圳正式运营。交易中心将打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准入新平台,力争今年实现销售额1000亿元,到“十四五”末,有望实现销售规模5000亿元。
上海浦东新区科创策源重点平台启动
今天(2月3日),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中科大上海科教基地等7个科创策源重点平台,新增授牌18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市区合作项目,打造前沿科创平台。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开始静态验收
福厦高铁今天(2月3日)进入静态验收阶段,预计年内具备全线开通运营条件。这是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建成通车后,福州、厦门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进一步完善东南沿海快速铁路网络。
贵南高铁广西段完成铺轨
今天(2月3日),贵南高铁广西段顺利完成铺轨。贵南高铁全长482公里,计划今年内开通运营,届时贵阳至南宁通行时间将从目前5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
2月6日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今天(2月3日)公布,自2月6日零时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取消经粤港陆路口岸出入境预约通关安排,不设通关人员限额;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等。
今年1月中欧班列集装箱发送量同比增长13%
来自国铁集团消息,今年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10列、运送14.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和13%,综合重箱率达到100%,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安全畅通,丰富了春节市场供应。
苏炳添夺得世界田联室内巡回赛瑞典哥德堡站比赛60米冠军
在北京时间2月3日凌晨进行的世界田联室内巡回赛瑞典哥德堡站比赛中,中国田径选手苏炳添以6秒59的成绩获得男子60米冠军,这也是他新赛季的首个冠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发布创新亮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今天(2月3日)举行发布会,介绍节目创作和技术创新亮点。晚会延续“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总基调,突出开心信心、奋进拼搏的主旨,通过多项媒体科技创新,元宵夜将为全球华人献上一道文化与科技大餐。
《高端访谈》今晚播出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专访
今晚(2月3日)9点半,总台央视新闻频道《高端访谈》栏目将播出对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的独家专访。阿努廷表示,“泰中一家亲”是两国关系最好的写照。节目还将在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俄乌相互打击对方军事目标 国际人士批评美西方提供武器致局势恶化
俄罗斯国防部2日称,俄军继续在多个方向打击乌军人员、装备,摧毁乌军美制多管火箭炮系统、反炮兵雷达系统等。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前总裁罗戈津当天表示,首批4台“马克”战斗机器人已经运抵顿巴斯地区,目前专业人士正在为其安装反坦克武器。
乌克兰方面称,乌军击退了俄军在东部14个定居点附近的进攻,并在赫尔松地区摧毁俄军一套新型防空系统。
2日,欧盟宣布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和人员培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天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的独立性正在被美国“剥夺”,美国当前一边鼓动欧盟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一边加大武器生产并让欧洲购买。
国际人士批评美西方提供武器致局势恶化
国际人士指出,美西方不断提供武器的做法导致俄乌局势持续恶化。
俄罗斯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80周年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2日举行阅兵等一系列活动,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80周年。当天上午,伏尔加格勒市中心烈士广场举行了阅兵式,1600多名俄南部军区士兵和军事院校学员参加。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在伏尔加格勒,也就是当年的斯大林格勒敬献了花圈。他表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的根本转折点,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俄罗斯人民坚不可摧的象征,当前俄罗斯正面临着西方威胁,俄方将对此进行“回应”。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爆发,持续至1943年2月,历时六个半月,苏德双方伤亡近200万人,德军被迫转入全面防御。这场战役也被视为二战转折点。
国际联播快讯
土外交部就西方旅行警告召见九国使节
针对部分西方国家以安全威胁增加为由,发布赴土耳其旅行警告或暂时关闭在土耳其的领事馆,土耳其外交部2日召见了美国、荷兰、瑞士、瑞典、英国、德国、比利时、法国和意大利驻土耳其外交使节,表达关切。土耳其内政部长索伊卢当天谴责说,这是西方阴谋的一部分,目的是破坏土耳其经济。
伊朗指责以色列与无人机袭击事件有关
据伊朗媒体2日报道,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伊拉瓦尼日前致信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指责以色列应对日前无人机袭击伊朗伊斯法罕一处军事设施事件负责。美国媒体此前也曾报道称,以色列发动了这一袭击。以军方则拒绝予以评论。
叙利亚称禁化武组织涉叙报告由西方主导
叙利亚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阿提亚2日表示,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调查鉴定小组日前公布的涉叙报告受到美西方的政治压力,内容不客观、不科学,其目的是掩盖西方国家空袭叙利亚的罪行。
禁化武组织调查鉴定小组近日发布报告称,2018年4月7日,叙利亚空军涉嫌在大马士革东郊杜马镇使用化学武器。
欧洲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
欧洲中央银行2日决定,自2月8日起,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的第5次加息。欧洲央行还表示,此后将进一步上调利率,以确保通胀率及时回落到2%的中期目标水平。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2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3.5%上调至4%,这是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10次加息。
美国新泽西州一名议员遭枪击身亡
据美国媒体2日报道,美国新泽西州塞尔维尔市1日发生枪击事件,该市议员尤妮斯·杜姆弗乘坐的车辆遭枪击,尤妮斯·杜姆弗身中多枪身亡。目前,嫌疑人在逃,案件仍在调查中。
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活动增强
据墨西哥媒体2日报道,波波卡特佩特火山1日喷发出火山灰柱。目前,该火山处于黄色二级警戒级别,当地相关部门已经要求附近居民不要靠近火山。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南约70公里处,高5426米,在它周边区域内生活着大约2500万人。
结束17天爆买 北向资金猛然掉头卖出事出何因?A股史上还有哪些急转折连续爆买17个交易日后,北向资金突然急转向,今天大幅净卖出超40亿元。
2月3日,大盘低开后震荡回落,上证综指跌0.68%,深证成指跌0.63%,创业板指跌0.85%,北向资金连续大手笔扫货也止步于此,全天净卖出42.46亿元。近期备受“聪明钱”追捧的食品饮料行业今日反遭抛售,贵州茅台、牧原股份分别净卖出5.30亿元、2.72亿元。
事实上,从春节后几个交易日的表现来看,北向资金掉头转向已有端倪。在1月30日和31日接连两天实现百亿净买入后,北向资金净买入的成交量开始日渐缩水,从2月1日的69.73亿,降至2月2日的26.93亿,进而到2月3日净流出超40亿,不复百日净买入高光。
至此,2023年来的19个交易日当中,北向资金已有2个交易日出现净卖出,分别是1月3日净卖出6.45亿和2月3日的42.46亿,而2月3日则是北向资金今年首次出现两位数的净卖出额。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北向资金的超强购买力已持续了17个工作日。在北向资金大举加仓的情况下,截至2月3日,北向资金今年净买入额累计达1467.11亿元。
连续17个交易日加仓A股的“聪明钱”为何戛然而止?掉头转向有何信号?其购买力是否存在后劲不足的隐忧?整体来看,分析师认为,北向资金的转向不宜过度解读,从配置来看,北向资金的属性与被动基金类似,有进有出属于正常现象。对于外资加仓A股的趋势,分析师仍然表示乐观,但需要注意的是北向流入斜率最陡峭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
“聪明钱”连续17日扫货A股买了什么?
连续扫货17个交易日的北向资金有何偏好?“聪明钱”喜好和口味是否出现新变化?
从增持市值来看,北向资金2023年的风格也相对统一,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不含综合行业)当中,有28个行业均获得北向资金的加仓,被抛售的两个行业分别是房地产(-0.32亿元)和公用事业(-2.45亿元),卖出市值均为个位数。
获得北向资金加仓的28个行业当中,12个行业获增持市值超过百亿,主要集中在大消费和大金融赛道,如大消费的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家用电器,大金融的非银金融和银行。此外从增持市值来看,今年来,最受青睐的前五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670.24亿元)、食品饮料(406.58亿元)、非银金融(305.14亿元)、有色金属(256.08亿元)和电子245.92(亿元)。
个股方面,“聪明钱”则对消费、金融、新能源青睐有加,今年增持市值前五的个股分别是宁德时代(268.87亿元)、贵州茅台(191.41亿元)、隆基绿能(146.90亿元)、五粮液(135.75亿元)和中国平安(128.97亿元)。被卖出前五的个股为长江电力(-9.93亿元)、恰恰食品(-8.32亿元)、以岭药业(-7.88亿元)、锦浪科技(-7.86亿元)和保利发展(-6.45亿元)。
“聪明钱”猛然掉头是何原因?
历史上,北向资金有进有出的短期波动并不罕见,2020年2至3月,海内外疫情先后爆发,北向资金也曾有过阶段性撤离;2020年9至10月,中美关系边际恶化,叠加美国总统大选加剧不确定性,北向资金配置盘也出现逃离A股的现象,两个月内有6周出现单周净流出。
那么本轮大幅流入后,北向资金猛然掉头是何原因?
安信证券策略首席林荣雄认为,短期出现波动放缓属于正常现象,北向资金在一月流入超过1400亿,创下历史新高,如此大额和持续的流入自然无法长时间持续。
关于北向资金春节后流入趋缓的态势,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新月在此前研报中也曾提及,她认为,年后进入经济复苏兑现阶段,短期北向资金流入或将暂时趋缓,中期流入规模挂钩经济复苏节奏。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家俊认为,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流入速度创下历史纪录,随着A股市场也录得开门红,北向资金里部分交易属性更强的资金可能阶段性兑现浮盈撤出,叠加海外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议息会议偏鸽发言,美股市场短期或有一定表现,也吸引了交易型资金回流发达市场。
“聪明钱”购买力是否后劲不足?
本次转向后,外资加仓A股的趋势是否发生变化?
中长期看,安信证券林荣雄认为北向流入的驱动因素仍在存在,即中美经济周期错位下,美国面临衰退而中国重启复苏,在此背景下北向不存在转向大幅流出的基础。往后看,北向流入斜率最陡峭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一方面基于复苏的定价后续需要经济数据逐步兑现和进一步政策预期的牵引;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在经历快速升值到6.7附近后进入了平台期。
银河证券王新月的看法是,短期来看,对比美国经济复苏初期我国目前直接促消费措施力度有限,叠加近期上市公司业绩逐步披露兑现,经济修复仍有部分不确定性因素存在,或与外资对我国经济复苏的节奏判断产生预期差,节后北向资金净流入或将短暂放缓。但中期来看,王新月依旧信心不改,“2023年中国经济企稳增长预期将不断兑现,目前是牛市初期部分行业估值快速上升阶段,预计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将持续增加。”
谈及对后市的影响,中信建投李家俊认为,短期来看,可能对A股市场资金面以及投资者情绪带来一定程度扰动,长期来看在美欧难逃衰退的背景下,今年中国资产具备相对盈利优势和投资吸引力,北向资金有望在全年维度里继续保持流入趋势。
相关报道
外资中断连续加仓步伐 热点题材及个股处于去弱留强状态
三大股指全线收跌 短线题材逆势活跃 分歧加剧的市场下该如何应对?
节后债市小幅走高,2月会降息吗?2023年全年,宽货币预期将支撑债市不至于过度走弱
文|唐郡
编辑|张威 袁满
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周,债市超预期走强。
Wind数据显示,1月28日以来,银行间市场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债市表现走强。截至2月3日收盘,多个热门国债品种收益率较春节前下行3个-4个基点,即国债价格上行。同时,不同期限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连续2个交易日全线收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经》记者表示,春节后债市上涨的三大支撑因素是春节消费数据利空出尽、股票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以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事件性因素抬升宽货币预期。同时,明明认为,2023年全年,宽货币预期将支撑债市不至于过度走弱。
近日,央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由此,部分市场人士对《财经》记者表达了对降息、降准等总量政策的期待。
多位市场及分析人士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债市收益率下行幅度不大,尚未充分计入降息、降准预期,预计2月降息概率不大,但年内仍有空间。
春节后债市走强
2022年12月以来,受经济复苏强预期影响,债券市场走弱,债券收益率整体走高,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2.93%,创2022年新高。春节前夕,机构多认为2023年债市表现将不如股市。
Wind数据显示,1月28日以来,利率债收益率先升后降。截至2月3日收盘,活跃品种“22附息国债25”从2.93%左右的阶段高点,下行4BP(基点)至2.89%附近;“22国开20”从3.09%左右回落4BP至3.05%左右。而A股大盘整体跌多涨少,表现略不及预期。
利率债主要指的是国债、政策性银行债等品种,因为有国家信用背书,通常被认为是无风险债券,不存在信用风险,其收益率波动反映了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
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分别为50.1%、54.4%和52.9%,环比上涨3.1个、12.8个和10.3个百分点,均上升至扩张区间(50%以上)。
从分项数据来看,非制造业PMI项下的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环比上升14.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1月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24.0个百分点以上,重返扩张区间,表明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市场活跃度回升。
多位分析人士称,1月PMI反弹表明内需推动经济回升,但亦有部分短板。1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0.5%,100个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3.4%,表明房地产业尚未明显好转。此外,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1%,仍处于收缩区间。
在经济整体复苏情况下,债市不跌反涨,表现好于此前预期。对此,明明认为,2022年四季度以来,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以及稳经济措施的集中发力使得市场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有较高期待。其中,市场对于2023年社零增长的预期普遍较高,GDP增长的中性预期也达到了5%。债市在春节前的下跌已经定价了这些预期,但春节期间的消费数据,距离疫情前的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消费复苏没有超预期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利空出尽,支撑债市上涨。
除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明明认为,还有两大因素支撑春节后债市上涨,一是春节后股票市场不及预期,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二是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央行、外管局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李克强说,“当前经济增速回升向好,金融系统要继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这关系市场预期,稳定的预期是市场经济的‘硬通货’。”明明认为,座谈会内容向市场释放了宽货币预期,对于债市是利好。
“从全年的视角看,支撑年内债券市场不会过度走弱的关键因素是2023年我国仍处于宽货币周期内,历史上六轮宽货币阶段中我国债市没有经历过大熊市,而开年以来的利率点位已经处于较高水平,配置价值逐步凸显。”明明对《财经》记者表示。
降息预期未显但仍有空间
春节后,货币政策取向如何?
1月28日以来,央行累计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OMO)投放资金1.24万亿元,春节假期至今逆回购到期累计2.31万亿元,净回笼资金1.07万亿元。部分投资者据此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偏紧。
对此,明明认为,1月28日以来,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仍然保持较大的流动性投放,尤其是1月29日-31日累计净投放3970亿元,这一阶段的操作相较往年明显偏松;后一阶段即进入2月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在大额流动性到期的环境下仍然逐步缩减,这一阶段央行直接投放节奏相较往年偏紧。“整体而言,春节前央行流动性投放的资金规模较大,导致春节后央行回笼的资金规模也较大,但资金面仍然维持合理充裕。”明明表示。
“1月28日以来,DR007紧密围绕OMO利率(2.0%)波动,体现出当前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的。”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宜依赖净投放量等数量上的指标来判断货币政策的取向,而应重点观察MLF和OMO这两个政策利率的变化。此外,DR007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性参考指标,因此可以比较准确地体现出政策的取向。
货币环境宽松是否意味着降准降息可期?
2022年8月以来,央行MLF 和OMO利率已经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未单独下调,市场降息预期多次落空。近日,央行宣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并部分扩容后,一位利率债交易员对《财经》记者表示,“也不给总量的(货币政策)。”表达了其对降息的期待。
对此,民生证券认为,2022年以来2次MLF降息的共同点在于,宽信用进程明显受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主体信心预期低迷,亟待政策发力提振,而近期票据利率上行亦反映微观主体信心有所恢复,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有其延续性,再考虑到各部门间政策配合,2月央行或“按兵不动”,为总量货币政策留有空间。
从市场表现来看,张旭认为,近期债券投资者的预期较为发散,市场中既存在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也存在经济超预期增长而导致收益率大幅上行的预期。从市场价格来看,两种预期的强弱正处于反复变化的过程之中。前述交易员亦表示,当前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小,不认为市场开始交易降息预期。
多位受访人士亦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降准降息仍有空间。明明表示,2023年稳经济、扩内需的目标下,货币政策仍将为经济修复保驾护航。并且,随着海外加息周期放缓,国内货币政策的外部制约减轻,因而操作空间也较为充足。后续降准和降息都存在落地的可能性。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预计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会更加珍惜操作空间,当前通过降低5年期及以上LPR来引导长期贷款利率下行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作者为《财经》记者)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