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头部自主车企定下今年销量目标
在过去的2022年里,车市产销量实现了正向增长,以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为代表的头部自主车企更是表现强势,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如今2023年首月已过,多家车企已对外透露了对新一年的车市展望。记者注意到,在乘联会统计的2022年厂商零售销量TOP15排行榜中,共有5家自主车企榜上有名。就目前来看,除奇瑞汽车外,余下4家自主车企(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都公布了2023年销量目标或做出了相关回应。那么,这些自主车企的新年销量目标是多少,又如何布局呢?
比亚迪
2022年销量: 186.85万辆
2023年销量目标: 不好判断
2022年,比亚迪以销量186.85万辆、同比增长152.46%的表现,成功赶超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一众主流合资品牌,勇夺年度销售冠军,终结了中国车市销冠长期被合资品牌“霸榜”的历史。因此,比亚迪2023年销量目标备受市场关注。
1月3日,有消息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提出比亚迪2023年销量达400万辆的目标。而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比亚迪方面表示,受疫情影响,市场、消费需求及供应链体系等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其对2023年销售目标不好判断。但比亚迪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及变化,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灵活制定各项计划,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虽然官方否认了40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但有业内机构对比亚迪2023年销量做出了乐观的预测。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由于比亚迪在各细分市场均有爆款车型,因此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预测年度销量将接近300万辆。
就目前来看,比亚迪的产品矩阵由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以及腾势品牌组成,旗下已有宋系列、秦系列、元系列、汉系列、海豚系列等月销能达两三万辆的爆款产品。1月5日,比亚迪发布了全新高端汽车品牌仰望,并同步推出了新能源硬派越野SUV U8和纯电动性能超跑U9两款百万元级车型。而海鸥、海狮、驱逐舰07、腾势INCEPTION量产车等多款全新车型,也将在年内推出,这些都将是比亚迪角逐2023年度销售冠军的筹码。
吉利汽车
2022年销量: 143.30万辆
2023年销量目标: 165万辆
据官方披露,2022年吉利汽车销量增长8%,达到约143.3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得到爆发式增长,渗透率同比翻了三番,数月突破30%。2023年,吉利汽车把年销量目标定为16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整体销量目标较2022年增加100%以上,即超过60万辆。
据了解,吉利汽车拥有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等多个品牌,其中吉利品牌为销量担当,旗下由星越L、星越、星瑞组成的“中国星”系列已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2023年,吉利汽车将在吉利品牌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全速发力新能源领域。目前,吉利汽车已构建纯电、混动、换电及甲醇等多技术路径并行发展的电动化体系,实现销量、渗透率双增长。
其中,在纯电领域,极氪与几何纯电系列形成差异化合力,前者瞄准30万元级别高端纯电市场,后者瞄定更亲民的市场;混合动力领域,雷神智能混动体系完成了雷神智擎Hi·X智能混动平台、智能变频混动电驱、高效发动机、电驱系统等混动全技术布局,已是新的增长点;换电领域,旗下的睿蓝汽车已推出睿蓝9等多款可充可换纯电汽车,发布了GBRC水晶架构、胶囊电池等换电技术,拓展渠道超200家;甲醇领域,已推出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今年也将加速甲醇汽车的推广与应用。值得期待的是,“云、数、智”一体化超级云计算平台——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已于1月28日官宣上线。这个能提升吉利整体研发效率20%的数字新基建,能让吉利汽车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智能驾驶、更智能的座舱体验以及更完善的电池云监控,也将是吉利汽车全速发力新能源领域的“法宝”。
长安汽车
2022年销量: 234.62万辆
2023年销量目标: 280万辆
在2022年完成234.62万辆销量的长安汽车,1月12日在官微透露,2023年产销目标突破280万辆,确保规模增长高于行业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长安品牌乘用车销量目标为100万辆,深蓝品牌计划实现40万辆交付任务,阿维塔冲击销量10万辆。
据了解,长安汽车拥有长安、欧尚、深蓝、阿维塔、凯程等多个子品牌,旗下已有长安CS75PLUS系列、长安逸动PLUS、长安UNI-V、长安欧尚Z6等多款明星产品。2023年,长安汽车还将持续投放新款车型,如深蓝S7、C236、览拓者EV、阿维塔E12等重磅产品。同时,长安汽车还在规划C928、C857、D857、C318、C390、B390、CD701、CD570、C916、E15、E16等新产品。
在日前举办的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还发布了长安智电iDD技术(WLTC工况下百公里综合油耗最低1.46升),而三款搭载长安智电iDD车型(全新UNI-K智电iDD、全新UNI-V智电iDD、第三代长安CS75PLUS智电iDD)也已亮相。这些换代车型或全新车型,均有望带动长安汽车2023年销量持续高增长。
长城汽车
2022年销量: 106.75万辆
2023年销量目标: 不低于160万辆
据披露,长城汽车2022年的销量超过106万辆,同比下降16.66%,没有完成年初设定的190万辆的销量目标。而在日前,长城汽车发布公告,将公司2023年的业绩目标达成率由“销量不低于280万辆、净利润不低于115亿元”,更新为“2023年销量不低于160万辆、净利润不低于60亿元”。
对于2023年业绩目标达成率调整的原因,长城汽车在公告中称,当前经营环境与其在制定2021年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时(相比)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实现快速突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发生较大变化。该重大变化与当时考虑的市场和行业环境存在重大差异,因而原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所设定的业绩考核指标已不能和其当前所处的市场和行业环境相匹配。
就目前来看,长城汽车旗下有欧拉、沙龙、魏牌、哈弗、长城皮卡等多个子品牌,近年来正加快向新能源转型的节奏。按照规划,哈弗品牌计划在2023年底前共推出7款新能源车型,其中5款布局新能源家庭主力车,2款A-级SUV布局新能源家庭代步车。与此同时,哈弗品牌多款全新车型、魏牌圆梦、欧拉品牌朋克猫等新车都将在2023年相继推出。同时,长城汽车已对旗下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了哈弗业务板块、沙龙和欧拉组成的纯电业务板块、坦克和魏牌组成的高端智能新能源业务板块、皮卡业务板块四个新的整车组织构架。这些调整和布局,都将影响长城汽车2023年销量目标的完成度。
观点
今年自主车企将会延续快速发展态势
在问及2023年自主车企是否会延续2022年表现强势这一态势时,汽车分析师、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信息时报记者:“是的,因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继续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车企都在忙着向新能源转型。而自主车企起步早,也积累了很多技术成果,在新能源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实现了弯道超车,所以2023年自主车企将会延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在张翔看来,自主车企在2023年的车市中应该紧抓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创新,创新是自主品牌发展的主要动力,2023年自主车企应该要继续做创新。因为现阶段自主车企的发展规模以及品牌知名度还比不上国际车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快速发展,就像比亚迪开发刀片电池和芯片,广汽集团开发弹匣电池,蔚来、小鹏汽车等搭载自研激光雷达等,这些都是自主车企的创新成果。二是发展效率,当下合资车企也在加快向新能源转型,自主车企只有加快发展的速度才能保持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三是海外市场,自主车企要积极发展海外市场,当下比亚迪、蔚来等车企都纷纷向欧洲出口汽车,可以说开拓海外市场也是自主车企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中概股走低 台积电跌近3%格隆汇1月31日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08%,报7832.09点。日月光半导体跌超3%,台积电跌近3%,爱奇艺、达达集团、腾讯音乐、BOSS直聘跌超2%,阿里巴巴、携程网、万国数据、蔚来、京东、贝壳、理想汽车、新东方等跌超1%。
谁在操控影院3D眼镜免费大权转自:北京商报
观看3D电影时不可或缺的3D眼镜,如今正悄悄发生着变化,逐渐从影院直接免费提供向着影院提示观影者自带或租借、购买转变。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内约有53家影院明确在购票平台上标注了“3D眼镜收费”的标签,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一部分影院选择将自己配备的3D眼镜分为免费提供与付费购买两类,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共享租借机,由消费者在机器上自行操作租赁,同样分为免费与付费两种,区别在于是否有独立包装。随着付费眼镜逐渐出现在更多影院内,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变化的出现也引起各方热议。
付费、共享租借3D眼镜风吹进影院
“以前观看3D电影都是直接在检票处拿免费的眼镜,一段时间没去影院,现在竟然都变成自己去共享租借机交押金租眼镜了。”消费者刘博皓日前观看电影时发现,曾经免费的3D眼镜已经不再是影院的标配。
北京商报记者据线上票务平台的信息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内有电影排片的影院中,约有53家影院标注了“3D眼镜收费”的标签,并附上“建议自带或租借、购买”等提示。部分影院如刘博皓前往观影的影院一样,采用了共享租借机提供3D眼镜,消费者需在机器上扫描二维码选择想要租借的3D眼镜并交押金,分为付费与免费两种,付费款的价格基本为2.5元/4-5小时。
嘉华国际影城的工作人员表示,付费款的3D眼镜为独立包装,相对更为卫生,款项将从押金中扣除,免费款则没有独立包装,消费者使用完毕并归还眼镜后,押金也将全部退回。北京金逸影城荟聚店同时表示,目前共享租借机中免费款只有普通3D眼镜,若需夹片眼镜,则要付费租借。
除了使用共享租借机外,部分影院则将自身配备的3D眼镜分为免费与付费两类。其中,北京耀莱成龙影城慈云寺店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影院内提供免费的循环使用的3D眼镜,同时消费者也可购买3D眼镜,普通款与夹片款均为3元/副,观影结束后可将眼镜直接拿走。
卫生安全、控制经营成本为主因
对于影院纷纷设置付费3D眼镜的原因,在标注“3D眼镜收费”的标签时,部分影院同时表示,“为了自身安全,减少公共物品接触”。
某影投北京区经理吴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也确实有观众存在单独使用一副新眼镜来保证卫生的需求,但这也只是影院设置付费眼镜的原因之一,另一重要原因是,3D眼镜的配备、消毒、损耗、替换等方面均存在着成本,但现在3D电影已不复最火爆时作品既多观众也爱看的情形,反而是观众的兴趣逐年下降,平衡之下通过共享租借机等方式提供3D眼镜更便于自身经营。
回顾3D电影最初的爆发热潮,离不开2010年上映的《阿凡达》,其还带动着国内影院更新设备,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内3D的银幕达到600余块,而当时全亚洲的3D银幕数量仅为1000余块,3D电影的数量也进一步增长。然而,随着一批打着3D噱头的电影相继出现,观众对于3D电影的兴趣渐渐下滑,全球3D电影的数量、占比和票房自2017年后逐年下降,到2019年,3D电影的占比已下降至15%。
国内电影市场也是如此。据拓普电影智库数据,2016年我国实现的457亿元票房中,超过294亿元票房来自于3D电影,占比超六成。但从今年春节档可以发现,3D电影仅有《深海》一部,《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其他影片均为2D。影评人刘贺表示,这实际证明了市场慢慢回归至电影的关键表达仍在于内容剧情的设计上,3D等技术也是为内容剧情服务,影片数量减少了,影院也随之进行调整。
只提供付费眼镜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现如今,消费者对付费3D眼镜议论纷纷。刘博皓认为,3D眼镜是观看3D电影必须使用的物品,而不是可选可不选的物品,影院若只给消费者提供付费的3D眼镜,是变相将自身应提供的服务变为消费者额外增加的观影成本。消费者高曼则表示,影院可以为有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付费的新眼镜,但不能由此剥夺其他消费者享受免费3D眼镜的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影院若不提供3D眼镜,要求消费者自行购买,还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消费者协会曾通过官方微博表示,“3D眼镜是观看3D影片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提供3D眼镜是观影服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消费者按照3D电影的票价购买了观影服务,影院经营者就应当依约向消费者提供满足观影要求的全部服务,包括向消费者提供3D眼镜等观影设施。影院自行将自身应当承担的服务义务拆分开来,转嫁给消费者,加重消费者负担,违背公平诚信,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在刘贺看来,影院若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应在继续提供免费3D眼镜的基础上,增加付费购买3D眼镜的服务,让消费者自行选择,若是只有付费3D眼镜,则是将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消费者。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