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我来教教大家微信微乐万能挂—原来有辅助挂非典死了多少人真实
2023-08-31 20:40  浏览:45
我来教教大家微信微乐万能挂—原来有辅助挂 据陈磊称,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将收入用于补贴,直到其取代阿里巴巴,成为10亿中国消费者的默认购物平台。理论上,该公司可以削减补贴,同时从商家那里吸引更多广告资金,以实现持续盈利。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今日热搜《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1日报道,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和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希望在美国建立稀土分离厂,寻求增加重要大宗商品的供应。 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也关注了这一消息,该网站称:莱纳斯于5月20日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在美国本土建立稀土萃取分离厂房。

安徽: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融资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消息,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

  意见指出,鼓励发展老年宜居产业。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疗养式、社区式养老项目。设置康复中心、娱乐中心等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提供24小时管家服务,开发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居住、生活照料、医疗照护等为一体的养老社区产品。

  意见指出,促进老年旅游发展。依托康养基地,发展康养旅游和旅居养老。鼓励旅游企业依托线下门店、线上平台,创新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

  意见提出,激发老年教育市场活力。积极拓展老年教育办学主体,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产品和培训课程,适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文化娱乐、健康养生、金融理财等需求。

  意见还指出,释放养老产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用好安徽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强化对养老产业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带动。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出台针对养老产业的专项信贷政策,拓宽贷款抵质押品范围,加大对养老企业信贷投放的精准度。加强对中小养老服务企业的信贷担保支持,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

珍酒李渡IPO背后:去年前9个月实际产能达2.09万吨,销量却仅有0.9万吨,账面存货高企

港股第一个白酒IPO,珍酒李渡估值超300亿

这将是白酒教父吴向东的第二个IPO。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珍酒李渡”)最近披露招股书,拟赴港上市,有望成为港股第一个白酒IPO。

相比起珍酒李渡,背后的白酒大佬吴向东可能更为人熟知。从背靠五粮液(000858)做贴牌酒起家,到让金六福家喻户晓,再到收购十多家酒厂,一手打造了A股“酒类流通第一股”――华致酒行(300755),吴向东的白酒生意做到了坐拥数百亿的财富,一举成为湖南省株洲市首富。

如今,54岁的吴向东又带着珍酒李渡站到了港股IPO大门前。众所周知,最近几年A股市场对于白酒类企业并不太友好,如果珍酒李渡在港股市场能成功闯关,也许为一众跃跃欲试的白酒品牌冲出一条IPO新路。毕竟,眼下还有VC依然坚定看好白酒。

株洲首富第二个IPO

估值超300亿,KKR悄悄投了

吴向东的创业史,更像是中国几十年白酒市场变迁的缩影。

1969年,吴向东在湖南省醴陵市出生。1992年毕业后,吴向东便进入姐夫傅军旗下的新华联(000620)集团工作,他的白酒事业从这里起步。1996年,27岁的吴向东开始学着卖白酒,并在同年拿下五粮液旗下川酒王的代理权,短短一年时间内帮川酒王打响了名声,直接推到湖南白酒第一品牌的位置。首战告捷,这为吴向东和五粮液之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市场白热化竞争,经销商的日子越来越难,吴向东萌生自创白酒品牌的想法。但想借助“巨人”的力量,于是他想到了五粮液,还自创了OEM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贴牌生产”。

之后,吴向东顺理成章地与五粮液签订OEM代工协议。1998年底,第一瓶金六福在五粮液酒厂生产面市,吴向东在白酒业开创了贴牌生产模式。

“金六福”品牌诞生之后,吴向东当务之急要给金六福打响名声。他斥巨资取得央视广告权、赞助高规格的体育赛事,在各大渠道发布广告。还记得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那年,吴向东找来米卢担任代言人,米卢身着唐装说着那句:“中国人的福酒,金六福。”

高曝光度让金六福短短几年进入了亿万家庭餐桌,也迅速成为国民白酒。2008年底,金六福营业额已超60亿元,仅次于茅台(600519)、五粮液。

在金六福高歌猛进的同时,吴向东也没有闲着,他开始进入前端白酒生产制造领域。2001年到2009年期间,他不断整合地方酒厂,先后收购了广东德庆无比养生酒业、云南香格里拉酒业、湖南湘窖酒业、安徽临水酒业、江西李渡、贵州珍酒等十余家地方性酒企。此外,吴向东还掌控了不少中低端白酒品牌,比如榆树钱、今缘春、雁峰、无比、临水、湘山及太白等。

不仅如此,吴向东还同时进入了白酒终端流通领域。2005年,他成立了华致酒行。华致酒行的第一家门店,开在吴向东的家乡醴陵。近年来,华致酒行搭乘消费升级的红利东风,实现了业绩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38亿元、49.41亿元和74.6亿元。2019年,华致酒行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酒类流通领域A股上市公司。

自此,吴向东便打通了酒类产业的全链路,从前端酒厂生产到经销渠道到终端消费者平台,一一攻破。他在业界被誉为“白酒教父”,但白酒产业也只是吴向东资本版图的一部分。目前,吴向东实际控制的金东集团,旗下共有华致酒行、华泽酒业集团、金东投资三个产业板块。涉足金融、文化旅游、新能源、互联网、酒业等多个产业。在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吴向东的财富达260亿元,位居全球第854名,成为新晋株洲首富。

要说吴向东还有遗憾,那就是还没有打造一款高端酒。在多年的并购中,吴向东收购的酒厂规模中等,品牌影响力仅限于区域。曾有媒体报道,吴向东曾坦言犯下最大错误,就是错过了名酒厂。

于是,吴向东带着珍酒李渡来了。其实早在2003年,吴向东陆续收购湖南知名白酒品牌湘窖和开口笑;2009年,他又收购了定位中高端的贵州酱酒品牌珍酒和江西的李渡,2021年,吴向东通过一系列的股权并购将四者打包成了现在的拟上市主体――珍酒李渡。

(官网上部分产品)

从股权上看,珍酒李渡的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吴向东通过全资持有珍酒控股,拥有公司81.28%的股权,投资公司KKR控制的Zest Holdings持股16.2%,大中华网讯持股2.5%。

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巨头KKR声名显赫,被称为金融史上最成功的产业投资机构之一。2021年底及2022年中,KKR分别斥资3亿美元和5亿美元投资珍酒李渡。在IPO前,珍酒李渡估值超300亿元。

揭秘白酒生意:年入超50亿

两年花14亿打广告

透过招股书,我们得以窥见珍酒李渡“赚钱能力”。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9月,珍酒李渡的收入分别为24亿元、51亿元、42.5亿元;经营利润分别为7.4亿元、14.7亿元、11.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2.2%、53.5%、55.2%。其中,珍酒李渡的营收依赖于酱香型珍酒品牌,其在报告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6.1%、68.4%和65%。

看似不错的成绩,不过在已上市的白酒企业相同报告期内,品牌平均毛利率分别可达77.55%、82%和79.8%。头部白酒企业“茅五泸”仅看2022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最低也达到了75%以上。

对比而言,珍酒李渡当前毛利率相较于行业平均水平差距较远,而毛利率“拖后腿”的中端及以下白酒产品销售占比仍达35.34%。此外,珍酒李渡的广告营销及销售支出占比较高,同样拖了后腿。

面对行业竞争白热化,白酒企业靠烧钱出圈比比皆是。吴向东自然也不例外,早在1998年,“金六福”就曾在央视砸下1.16亿元的广告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白酒品牌。

近几年,为了推广旗下白酒品牌,珍酒李渡投入了大量的费用。报告期内,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4.03亿元、10.21亿元、9.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16.8%上升到23.1%。而在宣传营销面上,为了拓展产品全国化,珍酒李渡在广告投入上十分大方,两年多烧钱14亿做广告。

毛利率偏低、销售费用不断走高,导致盈利能力持续下降。2020年-2021年,珍酒李渡的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15.24亿元、9.69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继续下降至10.29亿元。珍酒李渡称,业绩疲软的主要原因为:即便费用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核心品牌珍酒的高增长也难以维系。

此外,珍酒李渡在渠道上高度依赖经销商,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接近九成。为了提振业绩,珍酒李渡在前两年大力招商,经销商数量从2021年初的3628家,增长76.6%至2022年9月底的6408家。招股书显示,珍酒李渡超88%的收入依靠经销网络向消费者销售白酒产品。

尽管经销商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随着“酱香热”的降温,珍酒李渡也出现了产销失衡的状况。数据显示,2022年前9个月,珍酒李渡实际产能达到2.09万吨,销量却只有0.9万吨。产销错配,库存问题随之而来。2022年前三季度,珍酒李渡账面存货43.19亿元,2020年底还只有17.37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由2020年的517天升至571.6天。

但吴向东似乎并不担心目前暂时的产销失衡,仍然选择投资酱香白酒的未来。他曾公开表示,未来几年将投资超300亿元,建设珍酒厂原址扩产、珍酒赵家沟基地和茅台镇金东酱酒园等项目。预计到2024年,公司酱香白酒产能还将增加1.66万吨,其余白酒基酒产能也将提高1万吨,届时酱香白酒总产能有望突破5万吨。此次上市,珍酒李渡所募资金也将主要用于未来5年提升产能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也给出了积极预测。数据显示,中国白酒行业近几年来增长缓慢,2017年至2021年间,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仅为1.6%。而同一时期,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15.8%,预计在2022年至2026年间,市场规模将达到3217亿元,年均增速可达12.2%。

近几年,珍酒李渡逐渐转向高端化酱香型白酒,近65%的白酒产品定位于次高端和高端,售价在600元以上。在白酒行业摸爬滚打20余年的吴向东,或许真的在酝酿不一样的故事。

VC依然在投白酒

年轻人可能最终还是喝白酒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市场毋庸赘述。

尤其是逢年过节,白酒依然餐桌不可缺少的存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1年按收入计,白酒占中国酒精饮料市场的69.5%,中国白酒行业的市场规模预期自2022年的6211亿元增加至2026年的76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

虽然白酒行业盈利稳定,但A股已经多年未有白酒资产上市。究其原因,近年来,白酒企业的A股IPO在实践中一直存在行业性限。

此前,一级市场曾掀起过低度酒融资热潮。曾有VC经常会提到一个观点:随着90后、00后新消费人群崛起,低度酒有望取代成年人的白酒。须知道,中国白酒产业有多么恐怖,仅仅一家茅台就达到市值2万亿。

“但事实证明,低度酒取代白酒的逻辑可能是错的,90后长大后大概率还是选择白酒。”现实就摆在眼前:2022年低度酒熄火,但白酒依然不乏大额融资诞生。

2022年3月,酱香型白酒品牌‘肆拾玖坊’完成B+轮融资。在此之前,肆拾玖坊已经在去年完成了两轮融资,投资方为凯辉基金、CMC资本、创享欢聚投资,其中B轮融资金额高达6亿人民币。肆拾玖坊创始人张传宗曾透露,公司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整体IPO上市工作。

而最新轰动的案例是,8月初,日初资本完成对头部酱酒品牌国台酒业的投资,投资金额数亿元人民币。国台酒业成立于2001年,是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2021年含税销售额过百亿,连续几年实现收入翻番,快速跻身酱酒头部行列。

更惊讶的是,2022年11月,真工酒业宣布完成总金额约6亿元人民币的首轮融资,日初资本战略投资。成立于2021年,真工酒业生产基地位于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贵州仁怀茅台镇,坐落于北纬27度白酒黄金地带,扎根赤水河谷,拥有与茅台酒同享的独特而优越的酿酒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是生态酱香好酒的典型代表。

“白酒行业是消费品领域的黄金行业。”日初资本管理合伙人陈峰曾分享背后的投资逻辑:当前,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已孕育了时代独有的趋势性投资机会,而我们同时也对白酒这一历久弥新的、不变的、中国独有的产业保持持续关注和看好。白酒产业呈现出高端化、酱酒化、集中化的大趋势,而酱酒品类更是迎来了20年一遇的结构性调整,投资酱酒等于投资“时间的朋友”。

更关键的是,中国白酒市场容量巨大,出厂规模超6000亿,零售规模超万亿。其中,主流大单品的价格横跨10元以上到3000元以下,集中度随着价格带下降而降低,结构性机会涌现。其中,300元至500元价格带规模在750亿左右,是2016年以来消费升级动能最强的价格带,当前行业CR5集中度只有37%,新入局的品牌仍有较大成长空间,被认为是酱酒新阶段里‘最大的机会’。

而从消费群体演变来看,年轻人终将成为白酒消费的核心群体。白酒消费核心动因是商务宴请和送礼场景下的职场、社交压力,而非个人自饮。每一代人都需要面临的社交情境意味着现代年轻人亦有消费白酒的需求。“而且在习惯白酒口味后,年轻人群体将因为阈值的提升、社交场景的压力,最终尝试更浓烈口味的白酒。”

“少时不知酒滋味”。不少看好白酒的投资人笃信这一点:兜兜转转,年轻人终有一天会到了喝白酒的年纪。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春节期间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超5% 专家:港股投资围绕三条主线(附港股十大要闻)

  兔年以来,港股市场已经连续两日上涨。1月26日是港股兔年首个交易日,港股三大指数表现进取,恒生指数高开高走,全日升522.13点,升幅2.37%,报22566.78点,创逾10个月新高。1月27日恒生指数高开之后,呈现出震荡走势,最后收涨80.69点,涨幅0.36%。恒生科技指数开年两个交易日以来累计上涨5.14%,报收4803.74点。更多详情

  港股迎看涨信号!恒生指数现“黄金交叉”

  恒生指数(22688.898, 122.12, 0.54%)50日移动均线已突破200日移动均线,这一基准股指形成了所谓的“黄金交叉”,而这一技术形态被一些投资者视为看涨信号。据悉,当该技术形态上次出现在2020年11月时,该基准指数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上涨了11%。受中国重新开放的推动,恒生指数连续上涨6周,为三年来最长的连续上涨时间。该指数自去年10月触底以来已上涨54%。

  券商分析师看港股后市:港股投资围绕三条主线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认为,目前恒生指数已经上涨至22,500点水平,完成了大型头肩底的量度目标升幅,也就回到了去年上半年的横行区顶部,预计指数在这水平表现会有所反复。当前恒指的预测PE为10.63倍,仍低于历史平均的11.3倍,处于十五年来21.0%分位数,AH溢价指数亦回落至130点的水平。留意到恒指的盈利预测正逐渐上调,若春节及2月的消费数据能够保持强势反弹的节奏,盈利预测上调的力量将能够支撑港股的升势。

  他指出,此前累计涨幅较大的出行消费股份短期的性价比不高,注意消费数据公布后股价会出现反高潮的下跌。“继续看好具政策针对性支持的产业安全、数字经济如电力及清洁能源设备、重型工业、新能源、软件、半导体;国企估值重估如电信、石油、煤炭、保险等中字头国企央企等股票会有较好的性价比。科技股方面,继续看好阿里巴巴(9988.HK)的估值修复机会。”他说道。

  此外,他认为,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在1月20日发布通知,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指定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意味内地出境将完全恢复正常,对于如航空、酒店、在线旅游平台等出境游相关的股份带来基本面的提振。

  兴业证券张忆东研究团队认为,短期,行情震荡实属正常。保持多头思维,春季躁动行情远未结束,春节后,港股行情有望从跌深反弹的贝塔行情,转向基本面驱动的阿尔法行情。一方面,3月份,春暖花开之时,需要验证疫情高峰后经济和消费活动的修复;另一方面,4月份,等1季度宏观数据出炉之后,再观察政策环境。3月是港股年报季,市场已经price in年报数据疲弱,但后续要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指引能否符合或者超过市场预期。

  张忆东团队指出,港股投资围绕三条主线。主线一,政策环境改善、基本面见底的港股特色板块,重点淘金互联网、生物医药等。主线二,继续沿着“稳增长”政策发力和内需复苏的逻辑找机会。精选品牌服饰、科技硬件、汽车产业链、地产产业链的机会,包括受益于地产竣工端恢复的消费建材、铝等。主线三,优质央企国企港股的价值重估机会。配置金融、公用事业、能源等高分红的价值股龙头,中期受益于经济复苏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

  春节期间港股十大重要新闻:

  阿里辟谣海外建全球总部:全球总部始终在杭州 搬到新加坡纯属谣言

  1月27日,阿里巴巴方面人士对第一财经透露,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阿里巴巴杭州全球总部项目历经十年持续建设,已正式进入收官阶段,将于2023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阿里巴巴出生在杭州,生长在杭州,发展在杭州。阿里全球总部始终在杭州,是自然也是必然。”同时,阿里希望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积极推动自身全球化建设,成为由中国人创办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记者就此前“阿里在新加坡筹建全球总部”的传闻向该负责人求证,被明确告知“不实,系误读。”该负责人介绍,2019年,阿里巴巴部分参与了当地合作伙伴开发建设新加坡某大厦,但仅作为Lazada等集团部分东南亚业务的办公场所。这番回应,再次确证了近日关于“阿里将在新加坡建全球总部”系谣言。

  港股第一个白酒IPO,估值超300亿

  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最近披露招股书,拟赴港上市,有望成为港股第一个白酒IPO。

  相比起珍酒李渡,背后的白酒大佬吴向东可能更为人熟知。从背靠五粮液做贴牌酒起家,到让金六福家喻户晓,再到收购十多家酒厂,一手打造了A股“酒类流通第一股”——华致酒行,吴向东的白酒生意做到了坐拥数百亿的财富,一举成为湖南省株洲市首富。

  如今,54岁的吴向东又带着珍酒李渡站到了港股IPO大门前。众所周知,最近几年A股市场对于白酒类企业并不太友好,如果珍酒李渡在港股市场能成功闯关,也许为一众跃跃欲试的白酒品牌冲出一条IPO新路。毕竟,眼下还有VC依然坚定看好白酒。

  腾讯创下阶段新高!自低位上涨超100%!

  27日港股高开后,股价反复横跳,半日成交543.82亿港元,成交仍然活跃,外资逐步重新加配港股,给港股带来增量资金。具体来看,港股科技龙头腾讯控股延续强势,继昨日收复400港元大关后,27日早盘一度大涨逾2.4%,盘中最高至416.6港元,创近11个月新高,相比去年10月份188.6港元的位置累计反弹近120%。

  小摩指出,维持腾讯控股“增持”评级,腾讯上季业绩表现对近期的股价影响有限,对公司今年股价前景看法维持正面,在年初至今上升28%后,预计股价会有进一步上升空间,主要由于估值倍数重评,及强劲的游戏产品线等令盈利有正面修正。

  香港零售股普涨,消息称香港提倡给过夜旅客分派1000港元消费券

  1月27日上午,香港零售股普涨,六福集团涨4.1%、周生生涨3.3%,周大福、新秀丽跟涨。消息称,香港财政司司长茂波正就下月公布的下年度《财政预算案》谁行咨询,民建联提出,提倡向香港市民派送不少旅5000港元电子消费券,及向100万名过夜旅客派1000港元旅客消费券,吸引旅客来港。

  AI第一股,狂飙20%

  兔年第二个交易日,港股市场表现最抢眼的个股当数商汤-W。富时罗素日前宣布,商汤符合资格候选为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GEIS)成份股,将于今年3月的半年度资格评估中进行评估。受该消息影响,商汤-W收盘大涨19.91%,报2.71港元,成交额激增至31亿港元,市值回升至907亿港元。

  根据IDC的报告,商汤-W是中国前五大计算机视觉厂商之一,商汤-w、旷视科技、海康威视、创新奇智(23.95, 0.45, 1.92%)和云从科技五大厂商占据了该领域42.3%的市场份额。

  中信证券表示,商汤处于AI行业龙头地位,目前已形成国内顶尖、通用、稀缺的SenseCore AI大模型。光大证券(6.41, 0.14, 2.23%)则认为,商汤科技作为国内计算机视觉软件龙头,实现AI商业落地的跑通,同时积极向人工智能即服务(AIaaS)模式转型,有望实现高质量、更稳定的营收增长。

  外资巨头摩根大通增持 锂电巨头中创新航狂飙16%

  港股锂电巨头中创新航,高开3.23%后股价快速拉升,一度涨超16%,上午收盘涨14.75%,市值高达440亿港元。

  根据港交所披露文件显示,1月18日,摩根大通在中创新航的H股持股比例从0.86%增加到7.62%。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2022年,中创新航累计装车量达19.24GWh,市占率为6.53%,稳居第三位。

  根据天风证券去年12月研报,公司央企+军工出身,早些年专注商用车+磷酸铁锂路线,受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商用车盈利空间受挫。2018年,公司将重心聚焦乘用车,掌门人刘静瑜上任后大刀阔斧调整管理层、股权结构,引入锂航金智、红杉凯辰等新股东。公司港股IPO后,金坛控股(金坛区政府全资持有)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通过下属企业金沙投资、华科工程、华科投资、金坛国发合计间接持有公司25.54%股权。

  客户方面:公司从绑定大客户到走向多元化,不同时期做最优的选择过去,“中航+广汽”复刻当年“宁德+宝马”成功之路,实现快速放量。18年公司战略转型后,凭借高电压产品+动用大半技术团队配合广汽研发,用时一年攻克广汽提出的两千余项技术要求,最终顺利切入广汽供应链。2020年起,广汽埃安迎高速增长期,22年Q1-3销量达18.5万辆,同增124%。

  未来,客户结构多元布局,国内覆盖小鹏、零跑、长安、蔚来等,海外开始建厂开启新征程。22年Q1公司在小鹏、零跑渗透率分别达48.9%、49%。目前,公司已通过本田开发定点、Smart量产定点,产品实力已获国际一流主机厂认可。今年11月,公司宣布于葡萄牙布局欧洲产业基地,迈出出海第一步,有望为未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奠定坚实基础。

  龙皇集团公布黄联东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龙皇集团(08493)公布,黄联东因有意投放更多时间于追求彼的其他业务承担而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并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会审核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各自的成员,自2023年1月27日起生效。

  香港去年楼价累跌约15.6%,结束连续13年升势

  据香港电台网站1月27日消息,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楼价指数创超过5年半新低,并连跌7个月;2022年楼价累计跌约15.6%,结束连续13年的升势。

  碧瑶绿色集团(01397)澄清报导:附属已与“绿在观塘”订立合约以提供服务

  碧瑶绿色集团(0.49, 0.00, 0.00%)(01397)发布公告,该集团注意到坊间近日就碧瑶废物处理及回收有限公司(碧瑶废物处理及回收)在处理纸包饮料盒回收的若干媒体报导。

  为免产生误会,该公司谨此作出下列澄清:

  1)该公司附属公司碧瑶废物处理及回收已与“绿在观塘”就提供服务(包括废纸回收服务)订立合约(“该合约”)。

  2)根据该合约,碧瑶废物处理及回收向“绿在观塘”购入废纸(包括纸包饮料盒),当中涉及成本和资源。上述纸包饮料盒具固有商业价值,更重要的,它是广大香港市民尽心尽力回收的心血结晶。将其弃置并不合乎环保、企业责任、管治以及商业逻辑。因此集团没有亦绝不会将其弃置于堆填区。

  3)处理是次纸包饮料盒合法的途径,可选择包括让本地循环再造商或下游回收商妥善处理。经综合商业因素考虑后,集团已将有关纸包饮料盒转售给第三方下游回收商作妥善处理。

  4)经集团深入调查后,有个别员工就以上安排未与“绿在观塘”作适时沟通,导致过程中出现误解,实有不足及可改善之处。集团已责成有关员工,积极加强与各持份者的沟通,并已迅速成立专责小组,强化员工培训及优化与合作方的沟通机制,以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小米回应“汽车设计文件泄密”:非最终文件,将严肃处理

  1月24日,针对“小米汽车设计文件泄密”事件,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回应称,的确是二级供应商保密的设计文件泄密;该供应商仅仅是为模具打样的供应商,泄密的文件是非常早期的招标过程的设计稿,并非最终文件;公司一定会根据与该供应商签订的保密协议进行严肃处理。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