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给大家普及一下YY麻将有没有挂—原来可以开挂!2023已更新饶敏莉个人资料
2023-08-31 00:50  浏览:29
给大家普及一下YY麻将有没有挂—原来可以开挂!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输入23例,本土15例(江苏6例,其中无锡市5例、苏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上海2例,均在闵行区;广东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7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7例(境外输入26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6例(境外输入572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9例),台湾地区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地方国资入主 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考量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从2019年前后多地国资纾困民营上市公司高比例股权质押开始,地方国资入主A股公司的运作已绵延多年,期间地方国资与时俱进,投资思路也在悄然演变。此前广泛覆盖能源、工程、科技制造等多个行业,今年地方国资入主A股公司的头两单均为实体零售行业。此举背后,或体现出多地国资的某些新考量。

  1月中旬,“民营连锁超市第一股”步步高(维权)易主方案敲定,湘潭市国资委将成为实际控制人。这家去年预亏超13亿元的公司,被市场冠以趋向改善的新预期。就在数日前,厦门国资企业建发股份也筹划63亿元收购美凯龙30%股份,收购标的所处的家居卖场行业,同样为终端零售。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国资的入主有利于获得资金与资源方面的有效支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财务状况、强化持续经营能力。对于地方国资来说,一方面必然伴随着提高属地资产证券化率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应有防疫政策优化后国资民资携手把握行业复苏带来的增长机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与民资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敏锐度相对较高类似,国有资金对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把控更为精准,反应也更为敏捷。放在中央明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大背景下,实体零售抢得今年地方国资入主A股的头两单,应该可以视为国资在中国发力消费拉动经济之下,正在显示出更积极的布局、更主动的担当。

  沿着这一逻辑推衍,抢得零售行业两龙头之后,地方国资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方面,也有望发挥更大作用。从产业预期来看,未来A股旅游甚至餐饮等受到疫情因素扰动的泛消费类公司,会否也得到某些地方国资的垂青,值得关注。

  地方国资入主零售巨头背后,不排除还包括某些底层考量。例如,对于安全因素的看重。从最近几年的国资入主潮来看,部分案例体现出驰援纾困意味,背后既体现出国资改革提速的推动力,也体现出稳链通链固链的指向。不过,期间也出现了易见股份、东方网力、星星科技等入主标的公司的爆雷。这些企业在被收购前,往往深藏着债务、担保等多方面问题,接手之后需要刮骨疗伤,否则极容易带来伴生风险。

  而以超市、百货和卖场为代表的线下零售业,是整个零售生态中最古老、最传统、同时也堪称最安全的业态。尤其是在资金和时间成本的重度培育下发展起来的龙头,更给投资人带来增厚的安全垫。

  这从收购标的财报中就可以找到证据。美凯龙和步步高,虽然去年净利润都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但是净利润现金含量却依然均处上升通道,这是不少依赖应收的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今线下经营环境区域改善,只要扬精细运营之长,避盲目扩张之短,企业实现稳定且良性发展是大概率事件。

  国资入主民营公司过程中,这种对安全垫的看重,还体现在其他层面。例如,厦门国资建发股份对于零售的布局,必然伴随着在既有的供应链业务和地产业务行业周期扰动下,对冲周期低估的意图,实现抗周期业务对周期业务的反哺,从而实现周期熨平。

  同时,路径选择也是地方国资入主寻求最大限度安全的佐证。以湖南国资入主步步高为例,早在去年,包括兴湘集团在内的部分湖南国资企业就已经签约向步步高提供流动性资金支持。投资者看到更多的,或许是湖南国资终于可以热热闹闹地“迎娶”步步高入家,实际上期间“先恋爱再结婚”的“分步走”策略,或许才更值得细品。

新发展理念引领 中国ESG生态持续完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论述为我国ESG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也为我国未来ESG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中国ESG蓬勃发展,在政策体系构建、ESG信披、ESG投资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ESG生态不断完善。

  ESG政策:

  小步疾行不断完善

  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是国内ESG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2年国内在ESG监管政策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信披政策方面,2022年1月沪深两大交易所分别更新了《上市规则》,首次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4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将ESG信息作为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之一;5月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更多央企披露ESG报告,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覆盖。ESG信披标准方面,目前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并未给出统一的模板。各类团体标准在2022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如《企业ESG披露指南》等超六项标准集中发布,其影响力有待进一步观察。

  整体来看,ESG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监管层充分考虑国内发展现状,政策出台呈现小步疾行的特点,未来以下趋势将不可避免:

  一是强制信披的范围将逐步扩大。综合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强制信披是大趋势。目前国内部分板块已强制要求披露ESG信息,包括上交所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深交所的深证100样本公司、科创50样本公司等。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欧美国家尚有差距,预计未来政策仍以提倡和鼓励单独发布ESG报告为主,并逐步扩大强制信披的公司范围,央企和金融机构将率先实现ESG信披全覆盖。

  二是信息披露标准将逐步统一。国内ESG信披标准较多,国资委、深交所和上交所各有一套标准,国际标准引用较多的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准则(SASB)等,企业进行体系选择时难以准确定位,满足所有体系的要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发布《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标准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将推动统一标准的建立。因此预计国内将继续吸收国际ESG披露标准的优点,同时结合国内实践情况,逐步推出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标准。

  在双碳战略方面,去年我国出台了一些关键细分领域的碳达峰方案,包括城乡建设领域、工业领域、能源领域、科技支撑领域等。尤其是三部委联合发布的 《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致力于推动中国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核算市场发展。

  此外,2022年深圳和上海等地通过立法形式,强制或鼓励辖区内金融机构披露环境信息。深圳配套出台了《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为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提供统一、规范指引,湖州、重庆等地陆续发布绿色金融发展相关政策,有望带动其它城市和地区同步跟进。

  ESG信披:

  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上市公司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ESG实践和信息披露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响应双碳、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二是满足监管机构要求。

  截至2022年末共有147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的ESG报告,占上市公司比例超过三成,披露数量和比率均创下历史新高。横向对比来看,2017年~2022年上市公司发布单独ESG报告数量分别是867家、939家、1000家、1121家、1472家,其增速可见一斑。

  从信披内容的质量来看,因为目前国内暂无统一标准体系,上市公司披露水平参次不齐,核心数据公布较少,如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占比不足一成,气候变化风险、能耗、水资源消耗等关键数据披露率处在较低水平。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首先国内信披率将继续提升。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前仍有超过七成的公司未发布ESG报告,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随着国内ESG监管政策完善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将倒逼部分上市公司提升信披水平。此外随着欧美等地ESG新规陆续落地,部分跨国企业将提高对产业链公司的ESG要求,推动国内相关公司加快披露相关信息。

  三是信披质量继续提高,核心数据披露意愿增强。据中上协报告显示,以中证800指数成份公司为例,环境和社会维度实践的信息披露近年来不断改善,并在2021年有较大程度提升,主要表现为加强了碳排放、用水情况等信息的披露,员工学历性别构成等已逐渐成为披露“必答题”。随着上市公司ESG治理水平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有望进一步增强。

  四是气候变化关注度上升。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现,气候变化风险议题站上“C”位。嘉实基金表示,双碳目标提出后,气候变化议题成为ESG体系中更加核心的议题。气候变化风险强调环境变化可能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和应对措施,目前主要参考的披露标准是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报告)。据悉美国SEC即将推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准则,港交所则计划在2025年强制要求所有企业披露气候风险。国内关于该议题的披露数量不多,但近年来有持续增加的趋势,预计未来国内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自愿采纳TCFD的数量将增加,气候信息披露水平将逐步提升。

  ESG实践:

  从成本项转为创新增收项

  上市公司是ESG发展的参与主体,近年来其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据数据显示,A股公司ESG管理实践平均得分由2018年的4.09分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4.6分,2022年因评级要求提升,平均分仅小幅下降0.08分,但整体仍好于2020年,反映出A股在环境、社会及治理三个维度的管理实践在逐年加强。部分上市公司在接受访谈时也提到,ESG实践不仅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

  从发展趋势看,“ESG从一个可选项和成本项,变成一个必答题和能转化为效益的创新行动”,北京秩鼎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相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刘相峰认为,从业务场景看,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从开展业务到投融资到降本增效,都与ESG息息相关。首先企业在拓展国际业务时,会发现国际客户对ESG的要求都比较高,企业在ESG能力建设方面进行投入和提升,将能够大幅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其次,根据监管指引,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券商、资管等金融机构把企业的ESG绩效纳入到投融资决策中,这就要求企业提升ESG治理和披露水平,以帮助企业获得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ESG行动:“双碳”时间表和

  路线图加速出台

  2020年中国发布“双碳”目标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目标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年在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政策方面明确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体系,落地更多的细化政策。碳交易方面,作为完成“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上海碳交易市场上线近一年半总体运行平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2.29亿吨,累计成交额104.48亿元。其中2022年12月成交额14.59亿元,创年内新高。

  上市公司是碳排放大户,占全国总额近一半左右,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可谓“举足轻重”。2022年上市公司围绕双碳愿景,普遍展开布局或加速实现低碳转型,并初见成效。据中上协统计,已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公司中,中证全指成份公司平均碳排放量降幅明显,较去年同比下降73%。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推进,企业将加快公布减碳目标和行动规划。究其原因,一是和国际水平相比,国内目前公布减碳目标的公司数量占比不足1%,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全球500强企业中仅有30%的企业制定了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2018年该比例大幅提升至89%,远超国内上市公司水平。二是互联网巨头集中发布双碳规划,同时带动生态体系中更多企业跟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典型如2022年阿里巴巴正式发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提出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腾讯和京东也提出了具体的减碳目标。除了头部明星企业外,调研显示一些上市公司正在加快盘查碳排放数据,探索构建完整的数据收集体系,尽快推出明晰的减排目标和方案。

  ESG评价:

  百花齐放 “和而不同”是趋势

  ESG评级是衡量企业ESG绩效的重要方法,能够为ESG投资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同时为企业实践提供衡量标准。目前国内外ESG评级机构数量超600家,其中海外ESG评级体系发展较早,MSCI、富时罗素、标普等评级机构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国内来看,随着ESG投资的快速发展,市场上也涌现出不少ESG评级机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过去一年国内主流ESG评级机构在多个方面取得有效成果,具体包括评级方法不断完善、评价范围更全面、数据时效性不断提高、评价标准的透明度持续增强、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评级数据产品“出海”提升影响力等。整体来看,国内ESG评级机构仍处于多元化发展的探索阶段,评价对象基本局限于国内的上市公司,国际影响力较为欠缺,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不同评级体系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构建中国特色评级体系是ESG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内ESG标准和体系将呈现出“和而不同”之势。2022年初央行等四部委发布《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建立ESG评价标准体系。2022年11月成立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ESG专业委员会提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认同的ESG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都体现了这一思路。

  ESG投资:

  顺风启航有望快速增长

  近年来ESG投资浪潮席卷全球,投资金额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国内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实施,2021年以来ESG投资发展驶入快车道。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末,境内成立的ESG投资基金合计273只(不同份额未合并),累计发行规模超3150亿元;其中2021年新成立69只,接近过去5年的总和,成立数量创历史之最。

  除了权益资产之外,其它绿色资产规模也快速增加。ESG理财产品迅速扩容,2022年新成立65只ESG主题产品,数量较2021年翻倍。ESG债券方面,截至2022年末境内累计发行超过4.2万亿元,其中仅2022年发行ESG债券740余只,发行规模超1.5万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展望未来,国内ESG投资规模将继续攀升。一是因为当前ESG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但占国内公募基金比例不足2%,和国际总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社保、险资等长期资金有望继续提升ESG投资比例。2022年11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表示,社保基金将构建系统全面的可持续投资管理体系,建立各资产类的可持续投资策略指引和风险管理与绩效评估体系,探索将可持续投资考虑的环境、社会、治理(ESG)等因素整合到基金投资管理的全流程中。2022年12月,全国社保基金ESG投资组合正面向公募招标,涉及可持续投资产品和战略新兴产品,其中可持续投资产品主要投向ESG领域。

  ESG趋向: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举

  ESG理念与标准源于海外。中国的ESG的发展,既要与国际ESG标准积极接轨,也要推动ESG的本土化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议题。近年来,我国监管层、金融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提升中国在ESG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方面,由中国参与的多项金融可持续发展标准陆续出台,包括央行牵头制定的G20(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关于金融支持高碳行业有序转型的政策框架以及《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2022年9月ISO(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正式发布《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项目、活动和资产环境准则指南》(ISO14100),是由中国机构和专家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

  另一方面,中国高度关注和参与国际ESG标准制定工作。2021年成立的ISSB(国际可持续准则委员会)备受各界关注,该机构由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起,目标是建立全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和现有的财务标准形成两大支柱。2022年3月ISSB发布了两份标准草案,吸收合并了市场上多个标准体系,并公开征求意见。中国财政部和证监会都正式反馈了意见,在肯定总体方案的同时,提出一些中方关切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加强ISSB标准的包容性,以便能够适应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还有中小企业等不同情况。近期ISSB宣布将在北京设立办公室,进一步促进ISSB的全球化布局和合作。

  此外,中国机构积极参与ISSB的工作,2022年6月ISSB任命中国财政部代表担任委员;8月ISSB任命世界银行原副行长华敬东担任副主席。此前的4月ISSB成立了特别工作组以加强全球基准和世界各地标准的兼容性,成员包括中国财政部。

首家中国航司恢复国际定期客运航班 民航市场加速回暖

  1月18日11时,吉祥航空HO1325航班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顺利起飞,搭载201名旅客直飞泰国清迈,首班航班客座率达99%。此外,当天飞往泰国普吉的吉祥航空HO1321航班也于16时30分起飞。

  这是目前中国航司首批恢复的国际定期客运航班,有利于进一步有序推动出境游市场的健康恢复及提升航空市场活力。

  销售数据显示,航班恢复当周,上述两条航线平均客座率超八成。随着出境游的热度不断升温及利好政策出台,旅游需求将得到持续、有序释放。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对2019年的平均价格,目前国际机票价格处于高位,整体国际航班恢复至正常水平仍需一定时间。”

  将发力泰国航线网络覆盖

  1月18日上午,吉祥航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举行仪式,庆祝率先恢复上海浦东至泰国清迈、普吉航线的定期国际客运航班运营。“航空业正稳步迈向复苏,完全得益于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地、优化。”吉祥航空董事长王均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成功恢复上海浦东至泰国清迈、普吉航线的每日航班运营,是航空与旅游业复苏的重大里程碑。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国际与地区航线得以恢复往日生机,这将为国家持续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源源不断的交通动力。”

  根据航班编排计划,除了从2023年1月18日起分别执行每天1班上海浦东至泰国清迈、普吉的航线外,吉祥航空还将于近期对上海浦东至普吉航线实现增班至每周10班。

  与此同时,吉祥航空将持续发力泰国航线网络覆盖,上海浦东至曼谷航线自原先每周1班加密至每周7班,其中每周三航班使用吉祥航空旗舰787-9梦想飞机直飞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其余日期航班将降落曼谷廊曼机场。未来,吉祥航空将视市场与客流情况,继续加密上海浦东至曼谷航线至每周8班。

  “2023年是泰国旅游年,我们热烈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泰国,体验历史悠久又富有地区特色的泰国文化,感受神奇泰国的新篇章。”泰国国家旅游局上海办事处处长罗兰在仪式现场表示,“我们期待吉祥航空未来能够开通更多泰中间直飞航线,通过航空运输的桥梁加深中泰一家亲的人文交流与两国传统友谊。”

  民航业正快速修复

  近日,吉祥航空控股股东——均瑶集团总裁、均瑶健康董事长王均豪公开表示,“航空市场正在快速恢复,不仅国际航班满座,国内航班也恢复到七八成的水平,随着中国春节的到来,还将继续回暖,相信国际航线还会不断加密班次。”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郭乐春认为,“出入境政策调整有利于促进国际航班有序恢复,但受限于国际航班编排审批,航班供给量不会大幅增加。目前计划航班数量仅400班,即使全部执飞也仅仅达到2019年的10%,机票价格仍处于高位。但是我们也看到,往返中国的直飞国际航班持续增多,恢复势头是可喜的。”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中长期来看,2023年或将成为我国民航复苏开启之年,我国民航业有望进入修复通道。供给端,机队增速放缓与内生需求之间的缺口逐年累积,将成为行业持续景气向上的重要催化剂,为航司收益水平和盈利上涨提供动力。

  华创证券表示,春运首周(1月7日至1月13日),铁路、民航客运量单日已接近2019年春运同期的80%左右,国内民航旅客量发送量已达到2019年春运同期的85%左右。春运第八天(1月14日),全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12028架次,恢复至2019年春运同期的79.8%,其中国内航班量11752架次,恢复至2019年春运同期的94.5%。

  数据显示,1月1日至13日,三大航航班量环比去年12月整体提升62.4%。另外,春秋航空环比提升23.8%,吉祥提升33.4%,华夏提升28%。票价上,1月14日全民航平均票价同比提升35%,较2019年同期提升8%。

  从机场客流来看,今年春运至今,浦东机场日均航班量692班,较去年12月份日均航班量环比提升74%,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春运同期的55%;白云机场日均航班量936班,较12月份平均提升129%,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的74%,深圳机场日均航班量831班,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的90%;三亚机场日均航班量383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的105%。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