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无需纠结财政赤字率是否破3%
在明确今年财政政策将“加力”后,财政赤字率的进一步上调已成为大概率事件,赤字率是否要突破3%再度引发讨论。有人认为今年赤字率需突破3%来支持财政扩张,也有人强调应控制财政风险,不可轻易上调赤字率至3%“警戒线”以上。实际上,我们无需太过纠结赤字率是否破3%,更应关注今年财政政策如何优化组合各项政策工具,综合发挥好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效能。
从推动经济好转的角度看,今年有必要在去年2.8%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赤字率。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以更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来支持适度扩张的安排,完成保持教育、医疗卫生、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强度,保持减税降费力度等任务。提高财政赤字率也能释放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取向,对于提振信心意义重大。
国际上通常将3%赤字率、60%政府负债率作为“警戒线”。目前,我国政府负债率低于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即使财政赤字率在今年阶段性突破至3%或以上,只要年内经济能够恢复向好,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缓解稳增长压力与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赤字率能够在明年随之下调,财政风险仍是可控的。
即使财政赤字率略微上调至3%,在更好守住财政风险的同时,也不意味着财政政策不够积极。由于财政赤字率是当年赤字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若考虑到今年经济总量将呈现恢复性增长,赤字率水平无需设定过高也能实现赤字规模的增长。
加大财政扩张力度,还体现在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务规模的加力以及推动财力下沉上的加力。在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上,财政部也不只依靠对赤字的调整,而是综合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多个政策工具。因此,观察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发力,无需紧盯财政赤字率,更要看到财政如何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实现对稳增长、保民生、防风险等多个发展目标的平衡。这离不开年初财政预算对赤字、专项债规模的设定,更需要财政政策在年内持续动态调控。
此外,不论今年财政赤字率如何调节,在实现“开源”的同时,仍需要做好“节流”工作,今年财政政策注重“提效”的重点也在于此。通过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样是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的重要体现。
华宏科技:公司拟回购不超过217.39万股公司股份华宏科技(002645)1月5日发布股份回购公告,公司拟于2023年1月5日至2023年12月30日完成本次公司股份回购计划,本次回购价格不超过23.00元/股 ,回购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00.00万元人民币,若全额回购且按回购总金额上限和回购股份价格上限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不超过217.39万股,拟回购股份数量上限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37%,具体回购股份的数量以回购期满或终止回购时实际回购的股份数量为准。
公告称,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结合公司经营情况,为有效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引导长期理性价值投资,增强投资者信心,有效推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权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依据相关规定,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本次回购股份拟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和/或员工持股计划。
股票代码股票简称回购股份实施公告日最新每股回购价格上限(单位:元)拟回购资金总额上限(单位:万元)拟回购股份数量上限(单位:万股)拟回购股份数量上限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2645华宏科技2023年1月5日23.005000.00217.390.37%(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旅游业的2022: 在疫情反复中摸索新商机 挖掘本地消费并灵活化转型作者: 乐琰
“整个2022年,对于我们旅游业者而言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疫情已经3年,其实大家也都接受了现在的状态,但是总希望可以找到机会有突破,所以我们并没有放弃做产品研发或人员培训,可是在一段时间内,各地疫情的反复、旅游的熔断等都让我们的业务遇到挑战。”从业数十年的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谈起过去的一年,这样说道。
与周卫红有着相同感受的旅游业者有很多。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并采访诸多旅游从业者后了解到,在2022年,疫情的反复使得旅游业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旅游业者们都努力在本地消费、微度假、直播等方面做转型和挖掘新商机。
疫情反复,影响旺季
进入疫情发生的第三年,旅游业者开始进入平稳接受期,但这并不意味着旅游业者就此暂停业务。虽然2022年依然没有恢复出境游,但境内游市场还是可以挖掘,因此携程、同程、途牛、驴妈妈、飞猪、众信旅游、中青旅和锦江系等都在抓住几个假期市场和常规旺季进行营销。
然而,在2022年,各地疫情时有反复,部分旺季点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比如2022年“五一”假期就与以往不同,因疫情反复,文旅部提示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北京在全市范围内暂停本市旅行社经营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上海市场当时的旅游暂未恢复。组团游在这个假期明显受挫。2022年“五一”旅游消费呈现显著的本地化、小半径特征。在低风险地区,“2小时度假圈”成主流,本地游订单量占比达八成以上,基本都是非组团游客。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当时认为,2022年“五一”,受疫情不确定性和管控因素的影响,短距离、少切换的本地深度游和品质游是主流趋势。
2022年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局、上海税务局、上海银保监局、市总工会等研究形成“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随后在6月底,工信部宣布行程卡“摘星”的消息引爆了旅游市场,这些利好消息都在当时引发了一轮旅游业的小高潮,毕竟接下来就是7~8月的暑期旺季。
然而,疫情的反复又给了旅游业者打击。进入2022年暑期旺季,海南、新疆、广西、甘肃、重庆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均出现了疫情反复,三亚一度滞留了大批客人,由于后续酒店的入住安排等还引发了一些纠纷,之后新疆等地也发生疫情。随着这些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疫情反复,于是2022年的暑期旺季市场提前结束了。这些都使得2022年上半年旅游相关企业的业绩受挫。根据第一财经此前统计,13家景区运营上市企业2022年上半年合计亏损8.47亿元。
催化旅游转型
经历过暑期市场的变化后,旅游业者从2022年下半年的暑期之后,更是注重转型以及挖掘相对稳定性高的市场。比如在中秋、国庆等时间点,更多的旅游业者专注于本地消费的开发,一些“建筑可阅读”、本地游客一日游、本地酒店微度假产品被大力开拓。
“各地疫情的反复让大家都看到,退改、熔断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有些产品准备了很久,结果疫情一来全都改变了。所以旅游业者们需要去寻找一种相对稳妥的方式,因此本地消费成为相对保险的方式。但这样一来,也对旅游业者提出新的要求,即原本做出境游、长线游的员工又要开始转型做本地产品,这里面的服务和商业逻辑都是不一样的。”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分析。
在2022年旅游业者的转型过程中,向本地游、直播等领域发展是不少旅游企业和员工在努力的。尤其是在下半年,更多的云游直播项目上线。
虽然2022年,更多的旅游业者在充满不确定性中寻找新商机,但市场也有“黑马”冲出来,让业者们眼前一亮,那就是露营。在中秋、国庆等节点,露营等搜索量和游客量都是同比翻倍增长,甚至还带动了露营用车、帐篷和户外运动用品的销售量,比如自动帐篷、天幕、折叠桌椅等露营刚需类商品一度在部分电商平台售罄。这些都促使春秋旅游、飞猪等与露营相关企业加深了合作。
“2022年的疫情反复肯定是加大了旅游业者开展业务的难度,但我们也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本地消费的挖掘,灵活化业务的转型和数字化的拓展。同时我们也在露营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从一个简单的旅行社模式向联动上下游的方向转型,以掌握更多资源,助力旅游业恢复。在2022年的年末时,新十条等政策发布,以及对于出境游的有序恢复的好消息,都使得我们对2023年的旅游业复苏有更大的信心。当然,恢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是出境游,我们还在逐步重启,希望在2023年,旅游产业能有序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甚至有所超越。”周卫红如是说。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