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集团推出“最团圆”返乡置业活动 深耕核心城市优势凸显
居有定所,是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当前社会,城市的发展不断突破边界限制,人口奔波、迁移、定居的图景正在不断上演。
对于大部分异地工作者来说,工作城市与家乡是天秤的两端,“回去还是留下”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受房价、购买力等因素影响,在何处置业定居,也成为多数人难以抉择的选择题。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2返乡置业报告》,在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叠加房产市场宏观政策影响,消费者预期已然发生转变。
疫情放松 返乡置业或迎来曙光
基于婚育、养老和改善居住条件等现实需求,面对大城市较高的购房租房成本,是努力在工作地购房,还是返回家乡置业,成为不少人面临的重要抉择。近期,各地逐步贯彻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科学实施,科学精准防控,或许给即将到来的2023年返乡置业带来希望的曙光。
哪些人在返乡置业?根据贝壳研究院的调查,超四成受访者计划返乡置业,“90后”、已婚、中等收入群体成为返乡置业主力。不过,在置业意愿方面,与2021年相比,2022年返乡置业意愿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客群的潜在置业需求依然存在。
贝壳研究院《2022返乡置业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约44.7%受访客群表示“有打算返乡置业,回家乡所在城市或家乡所在省会城市买房”,与2021年相比出现略微下降。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通过问卷调研发现,50.4%的返乡置业客群表示“将来要回家发展”,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成为返乡置业的首要因素,头部城市竞争激烈,而次能级城市叠加人才吸引政策以及相对较低的购房价格,返回家乡所在生活城市或家乡周边经济较发达城市置业,成为了备选方案。除此之外,49.4%的受访客群表示为了“改善家人的居住生活条件”。对于已婚群体,受限于大城市的房价压力,户籍政策,选择返回家乡所在城市或省会城市置业,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机会,也成了一个重要因素。
刚性需求不减 品质房企成置业首选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2727万平方米,下降26.2%。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下降26.6%,其中住宅销售额104188亿元,下降28.4%。
尽管全国商品房销售数据略有下滑,但对刚性购房者而言,需求依然强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曾公开表示,“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变,住房需求依然旺盛。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9%,仍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以上,带来大量新增住房需求。同时,2000年前建成的大量老旧住房面积小、质量差、配套不齐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比较旺盛。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更为迫切。”
对于置业者而言,地段位置、物业管理、保值增值潜力、小区环境绿化、交通便利程度、价格、开发商口碑和知名度、教育资源配套、医疗资源配套、商业资源配套等均是其在购房过程中关注的重要置业因素。
对比贝壳研究院2021年与2022年返乡置业报告,“地段位置”因素占比在2021年为52.3%,2022年下降到47.8%,但仍是返乡置业客群关注的首要因素。除此之外,“物业管理”因素重要性越发突出,位次从2021年第3位上升到2022年第2位。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爆雷、烂尾、延期交付、产品质量下滑、物业服务降级时有发生,也使得购房者满意度受到较大冲击。中指研究院发布《2022年中国房地产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房地产顾客总体满意度五年来首降,为75分,同比下降1.6分。在此情况下,购房置业者也更为青睐开发商口碑与知名度。根据返乡置业报告,“开发商口碑与知名度”置业因素近两年一直保持在前7位。
一家有实力的开发商是优质住宅产品的“护身符”与“代名词”,尤其是在房企爆雷事件频发的当下,具有好口碑、实力强的房企就是房产项目最有力的“壁垒”。作为中国地产品牌40强房企,石榴集团近年以良好的基本面、过硬的交付履约能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2022年石榴集团交付满意度持续上涨,领先行业均值1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凭借着优秀的项目开发运营经验及如期交付的履约能力,石榴置业的实力在业内口碑认可度较高。东方金诚今年在报告中指出,石榴置业项目开发经验丰富,产品多元化程度较高,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很强。
石榴集团作为起步于北京、布局环渤海、长三角、大湾区及成渝等核心经济圈的品质标杆房企,目前已在全国打造逾90个城市封面级作品,其不断进阶的产品力与服务力为人们创造更符合当下需求的健康人居环境:可成长的空间设计适应不同阶段的家庭需求,无接触归家动线拿设计让智慧生活更加便捷安心,全龄乐活园林满足所有家庭成员需求……
目前,石榴集团旗下项目联袂推出“最团圆返乡置业计划”,覆盖全国30余城市,为2023年即将到来的返乡潮提供更多优质选择。
(责任编辑:蒲莎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杰美特:融资净偿还166.5万元,融资余额6545.2万元(12-28)杰美特融资融券信息显示,2022年12月28日融资净偿还166.5万元;融资余额6545.2万元,较前一日下降2.48%。
融资方面,当日融资买入47.67万元,融资偿还214.17万元,融资净偿还166.5万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0股,融券偿还0股,融券余量0股,融券余额0元。融资融券余额合计6545.2万元。
杰美特融资融券交易明细(12-28)
杰美特历史融资融券数据一览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国际客运航班全面恢复,11月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同比翻倍,机构看好航空公司2023年盈利复苏今年以来,尽管疫情对民航运输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仍有部分数据实现正向增长,其中国际航线表现亮眼。
昨日晚间,民航局发布《关于恢复国际客运航班工作方案的通知》。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对国际客运航班实施“五个一”和“一国一策”等调控措施,中外航空公司按照双边运输协定安排运营定期客运航班。逐步恢复受理中外航空公司国际客运包机申请,2023年夏秋航季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流程及要求;按照疫情前流程恢复受理入境公务机申请。不再定义入境高风险航班,取消入境航班75%客座率限制。
对于入境人员,取消入境航班涉及机场相关入境保障人员、国内和国际机组闭环管理、入境核酸检测和入境隔离等措施,要求从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要求空勤人员佩戴口罩和手部消毒,做好客舱盥洗室消毒工作,加强宣传引导,监督旅客佩戴口罩。
价格方面,加强国际航空运输价格管理,根据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和国家有关价格法律法规,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国际航空运输价格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维护航空运输市场正常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11月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同比翻倍
今年以来,尽管疫情对民航运输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仍有部分数据实现正向增长,其中国际航线表现亮眼。民航局数据显示,11月份,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23.2万人,比上年同月增长123.8%,今年累计完成155.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4%。此次国际客运航班多项措施全面优化,显著利于航空公司国际航班的恢复。另一方面,国内航班票价改革逐步推进,有利于航空公司盈利快速恢复。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国际航线放开将带来国际游客恢复,带动整体旅客运输需求恢复。自 2010 年以来,民航旅客运输量增速始终维持在10%左右。2020年疫情暴发后,国内航空需求受疫情反复影响仍未恢复;国际航线关闭导致国际旅客需求受到压制,2021年10月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98.21%,国际航线开放将带来国际旅客需求恢复。
国信证券认为,入境旅客隔离期取消为国际线运力消化进一步扫清障碍,民航基本面复苏有望加速。疫情期间我国经济仍保持正增长,我国民航理论需求增速或明显高于疫情前,但供给增速大幅放缓,理论供需缺口已经出现,叠加疫情期间票价改革仍在推进,持续看好民航需求复苏后票价显著上行。
机构看好航空公司明年盈利复苏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航空运输板块个股共有8只,其中6股获得5家以上机构评级,一致预测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100%,机构明显看好次年航空公司盈利恢复前景。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预测净利润增长率居前,分别为180.68%、133.93%、127.23%。
春秋航空本月以来已累计上涨12.99%,12月28日小幅回调,微跌1.2%。公司月初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结果,募集资金总额为30亿元,发行价格48.32元/股。从发行对象来看,嘉实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均参与了此次定增。
资金流向上来看,5股本月以来获得北上资金持股量增长,包括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中国东航、吉祥航空、华夏航空,其中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持股量增长在3000万股以上。
中国国航11月主要运营数据显示,国际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79.8%,环比上升16.8%;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95.4%,环比上升12.5%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编:谢伊岚
校对:苏焕文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