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香港挂牌成功是不是已经上市了羊毛鞋垫
2023-08-21 10:50  浏览:37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要招股了。外界分析,若是能上市成功,富士康很可能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龙头。在外界看好的同时,此举也引发台媒担忧:富士康“跑了”,怕是还会带动台湾企业到大陆上市。企业要是在台股下市可如何是好?台湾小股东的权益如何保证?

不过,台媒也明白,要把企业留在台湾上市,归根结底还是要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

八大募投项目总投资额272.53亿元 估值或超5000亿

2月9日晚间,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书(申报稿)在证监会网站预披露,拟在上交所上市。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这家有着全球最大代工厂称号的企业,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坚公司(发行前持股比例41.14%)。中坚公司为一家投资控股型公司,由鸿海精密间接持有其100%的股份。

国内科技类最大公司是海康威视3400多亿,360借壳成功也是3400多亿,富士康若是能上市成功,很可能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龙头。

招股书显示,因为鸿海精密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因而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以下简称FII)也不存在实控人。不过,在大众心目中,台湾地区首富郭台铭,作为鸿海精密和富士康的创始人,也是公司的大老板。

招股书指出,富士康共有33位股东,持股总数为177.26亿股,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中坚科技持股72.93亿股,占比41.14%。

富士康的员工人数也是在A股排名前10位,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四大行、外加中国平安和中国中铁。员工总数26.9万元,其中30岁以下员工16万人,占到了约60%。

目前,富士康2017年的财务数据已经发布,总体看:体量大,负债率高,营收利润增速不高。

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的总资产高达1485.96亿元,总负债达1204.41亿元,负债率高达81.05%。

公司最近三年,2017年、2016年、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未3545.44亿元、2727.13亿元、2727.9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58.67亿元、143.66亿元、143.5亿元。

鉴于A股大多数公司还没有出2017年年报,因而以2016年年报净利润来对比。富士康143.66亿元的净利润,在所有3490家A股公司中,可以排名第30位,超越了99%的A股公司,次于中国铁建的148.51亿元。

对于富士康在A股上市后的估值,一位基金经理表示,由于该公司增速不高,给个15-20倍左右的市盈率的话,按正常估值预计在两三千亿元吧。但由于富士康这种巨头在A股的稀缺性,不排除能有更高的市盈率和市值。如果按照30倍左右市盈率,加上发行新股募资,市值超过5000亿也很有可能。

数据显示,富士康的控股股东鸿海精密在台湾证交所最新的市值为15163亿元台币,折合人民币为3257亿元。

根据鸿海精密公告,此次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发行新股股数,暂定为总股本的10%。鸿海精密将持有发行后总股本的85%。

在此次富士康的申报稿中,并未披露发行股份数、发行价和拟募集资金额度。不过,募投项目的总投资额还是有的,八大募投项目的总投资额高达272.53亿元。

招股书显示,募投资金拟主要聚焦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 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八个部分进行投资。

A股上市是转移资产,还是借机转型?

对于富士康,人们喜欢称其为全球最大代工厂。不过,富士康母公司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却不这样认为。

《中国基金报》援引郭台铭去年参加《财富》全球论坛时的话称,邀请我来做演讲的时候,介绍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制造企业。其实我们在二十年前就已经不是只有代工了。

郭台铭表示,“我们很早就用AR,其实我们公司这么多年来累积了非常多(的经验),我们不是传统的制造业,我们已经可以帮客户量身订做,甚至帮客户选择,建议他用哪一种材料,像这一瓶水,老板看到可以找我,我可以告诉他,你用什么材料,用多少尺寸,人家开水的时候不会漏出来,这就是技术。”

从此次富士康拟上市的名称中也能看出来,“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在招股书中,富士康对自我的介绍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

其官网信息还写到,通过电子制造外包服务,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商提供通讯类终端整机与机构件产品。

2017年11月6日,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出席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开幕式。图自视觉中国

在今年1月31日鸿海举行的股东临时会上,董事长郭台铭再度表示鸿海不只是个代工厂,“外界都认为鸿海是代工厂,把公司跟苹果联系在一起,但鸿海将从硬件转型成软件公司。”

郭台铭对企业的定位,不只反映在拟上市公司的名称上,还包括资本金。

招股书显示,FII的注册资本为177亿元。这是在去年12月6日增资后的新资本,之前的注册资本仅为1.3亿元。

百家号“环球老虎财经”指出,相比起注册资本,FII现在的资本已经暴涨了136倍。更为巧合的是,就在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之后,鸿海精密通过了大陆子公司的拟上市决议。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鸿海集团想依托大陆子公司对公司的资产进行战略转移。

外界普遍认为,此次富士康寻求A股上市,意在寻求转型。

鸿海集团称,FII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集团发展既定战略方针,契合鸿海近年来持续投资中、美、日、欧等全球化布局。公告还提到,在全球大步迈向“工业4.0”、“互联网+”、“8K+5G”时代之际,大陆工业互联网发展蓬勃,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环球老虎财经”指出,鸿海目前代工模式利润逐渐下降。将富士康这艘“庞大的船”调转前行方向,或许通过大陆子公司的上市,就是一个契机。

据了解,当初富士康选择将深圳作为自己在大陆设厂的第一个城市,通过人力和土地的价格优势,从中攫取更多利润,那个时候是1998年。后来与苹果的合作,成就了后来的富士康。目前,单是苹果一家就占据了富士康一半以上的业务。这意味着,富士康对苹果的依赖性极大,对于一家代工厂来说,及其危险,一旦苹果要求结束合作关系,对富士康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这种影响,在2016年已经开始显露。2016年,苹果iphone的销量同比减少14%。从而导致了富士康在近25年来首次出现了营收下滑的现象。

本以为在2017年,苹果10周年之际,这种下滑的趋势会有所扭转,但是由于iphone8的销量进一步减少,以及iphoneX的组装难度大,无法大量生产。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富士康的净利润同比跌幅达40%。有媒体表示,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富士康集团利润跌幅最大的一次。

图自视觉中国

不仅如此,从1988年到2017年,30年来中国大陆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陆的人口和土地红利期逐渐过去,想依然以低廉的成本赚钱的公司压力将越来越大。但是富士康在大陆的摊子铺的是在太大,就算是想要转移阵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富士康的转型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公司急于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来帮助公司度过这个转型期。

然而,没有技术核心,转型也并不容易。富士康尝试过在很多方面转型,一方面转型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资金,同时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逐渐发展和布局。显然,面对摆在面前的业绩下降的问题,富士康急需一个突破口帮助公司度过转型阵痛期。

不过,台湾媒体却不只这么看。对于一家2015年才成立,期初注册资本并不高的企业,鸿海精密却积极谋求其上市,意欲何为?

赴A股上市 郭台铭没说的事

事实上,FII本身也有一定神秘色彩。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FII原名福匠科技(深圳),成立于2015年,该公司董事长为毛渝南,是鸿海精密的五名董事之一。2017年,鸿海增持福匠科技103.9亿元人民币后并将后者改名为FII,并将其定位于工业互联网。

《财讯》11日报道称,此次鸿海究竟要拿哪些业务到中国大陆上市?在1月31日的临时股东会上,郭台铭并没有针对FII的实际业务内容与股权结构介绍太多。

该媒体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鸿海集团2017年对福匠科技进行股份结构改造,这家公司大幅增资后,FII再用现金和换股等方式,取得集团内其他重要公司的股权,鸿海在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至少14家公司进行换股和整并。

在这个新的转投资架构下,未来这14家公司的获利,FII都可以分一杯羹。日本媒体更指出,让鸿海iPhone组装业务在大陆上市,才是这次 IPO 案的重点。

股权结构重整后,等于把鸿海集团内从云端、网络设备到苹果供应链重要明星公司全线涵盖,组成一队。

从目前云端服务器是最热的生意,负责生产服务器的天津鸿富锦就在这个队里,专做高端加工的基准精密工业,拥有全中国最多的激光加工设备、杭州统合电子则是鸿海旗下专做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的公司 ;

鸿海也把旗下为苹果制造产品的郑州富泰华精密电子等公司股权,交给FII。

从负责人的背景也看得出,鸿海对FII的期待也有所不同,在福匠科技时代,这家公司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戴家鹏,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自动化技术专家,也是鸿富锦副总经理,帮鸿海打造出 4 万台 Foxbot 机器人大军。

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的登记代表人却换成陈永正,他是台湾交大毕业,原本帮助摩托罗拉在中国大陆打市场,2003年出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一职,替微软奠定中国市场的基础,对当地市场状况十分清楚,要把工业自动化卖进中国, 就像当年要把微软窗口系统在中国大陆开拓市场一样,陈永正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经验超过30年,是值得注意的关键人物。

除了实际业务和股权机构,对于台湾小股东来说,能否分享未来富士康在中国成长带来的利润极为关键。

《财讯》报道称,释股比例是关键。

FII原本是鸿海集团旗下公司,赚的钱要分给63万鸿海股东。如果其顺利在中国大陆上市,部分获利也要先分给大陆的股东。

根据鸿海临时股东会数据,FII目前暂订将10%股份在A股发行,这个数字会决定台湾鸿海股东未来获利被稀释的程度。

而要拿到这家公司未经稀释的获利,最直接的方法是直接到中国大陆开户买股。

据悉,郭台铭在临时股东会要求总财务长黄秋莲和大陆承销商中金公司合作,在台湾提供鸿海小股东抽签,以及开立A股户头和买进股票的服务,让鸿海在台湾的股东,人不用到上海,就能买到FII的股票。

但《财讯》向台湾“金管会”相关单位查证,结果是如果鸿海要请中金公司到台湾替台湾小股东服务,恐怕连说明都不行。证券业是特许行业,中金公司如果要来台说明及公开募资将是违法行为,更别提在台替股东开户和买入股票。

目前台湾小股东虽然可以透过复委托买进上海A股,但只限于专业投资人才有资格这么做,许多支持鸿海的台湾小股东,恐怕没机会完整分享到这一波的获利。

担心“台湾下市”?关注市盈率,重在营商环境

早在去年底,媒体就密切关注鸿海精密的一系列动作。富士康寻求A股上市或许并非鸿海精密在大陆的唯一动作。

去年10月,鸿海旗下印刷电路板厂商臻鼎-KY通过子公司鹏鼎控股申请深圳交易所申请A股IPO。若进行顺利,最快可在2018年底前上市。同时,鸿腾精密7月也顺利在香港挂牌。有消息称,鸿海下一步或许还会将大陆其它业务相继分拆上市。

对于富士康寻求A股上市,台湾媒体就评论认为,这是对台湾市场没有信心的表现。

《天下》杂志援引分析师的话说, 沪指平均市盈率近20倍,台股仅有15倍,而且前者募资规模比较大。像封装测试大厂日月光旗下环旭电子、IC设计公司联发科转投资的汇顶市值都曾超越过母公司,亚翔旗下苏州亚翔集成市值则已稳超母公司。法人圈普遍认为,FII市值可期,可望超越母公司鸿海。

台湾“中央社”援引凯基期货研究发展部分析师李立勤的话说,从市盈率看,到去年底,台股平均市盈率约15.66倍,在上海A股平均市盈率约18.11倍,深圳股市平均市盈率更达36倍。

加之沪指曾在2015年6月中旬触及5000多点,而目前上证指数只有3500点左右,市场充满希望,间接鼓励了台湾厂商子公司赴大陆排队挂牌。

李立勤还指出,从台股角度来看,台股市盈率相对不高,FII计划在沪指挂牌,代表鸿海集团重心转移到市盈率相对高的中国大陆股市,可能对台股上市公司产生影响。

根据安永统计,2017年共有436家公司完成A股IPO,创下历史新高。“

在大陆股挂牌的台商一共才28家。仅前年就通过6家,去年3家,过去两年占了三成,这让台商觉得(在中国大陆挂牌的)时机到了,”勤业众信IPO委员会负责人、会计师谢明忠指出。

除了市盈率外,更重要的是对留住人才的考量。勤业众信IPO委员会负责人、会计师谢明忠指出,现在大陆的台商企业,台湾方面的管理人员比重愈来愈低,大陆方面的管理人员逐渐上升。对于企业来说,要让大陆方面的管理人员安心把业务做好,充分运用人才,就要用股份激励员工,因此在大陆或海外的子公司选择在当地上市,给当地员工发股票较为现实和容易。

一位熟悉鸿海的证券业高阶主管认为,鸿海是按各地市场发展的需要决定上市地点,“工业物联网市场在大陆”,他分析,FII在大陆挂牌,对鸿海吸引人才和发展业务更有利。目前,鸿海在台湾兴柜市场还有沅圣和康联两家公司,“股价也还不错。”与其说市盈率高就去哪里,不如说鸿海重新布局。

另一方面,早期在台湾挂牌的优势式微。比如:台湾挂牌成本低,也就是有意上市的企业找券商辅导、承销的费用远低于大陆和香港。然而,一名不愿具名的台商却指出,如果可以募得到钱,成本并非优先考虑的事情。

也有台湾媒体指出,台湾企业到大陆、香港或是美国挂牌将成为趋势,并担心2018年是“台湾下市元年”。

据悉, 由于沪深股市的相关规定,台湾企业以往在台湾接单,到大陆的生产模式不易于将关联交易较难清楚切割,台商坚持在大陆上市,可能要考虑先在台湾下市,再到大陆上市。

2008年,台湾ERP厂鼎新计算机就在台湾股市下市,改名鼎捷软件后在深交所挂牌;2012年,日月光转投资的环隆电气在台下市,改名环旭电子,在A股上市。

与此同时,台湾媒体还指出,台湾投资环境不友善,造成了台湾人才与资本外流。相比美国减税,台湾却在提高营业税,同时出于对台湾市场没有信心,因此有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子公司、孙公司在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挂牌上市,寻求充裕的国际资金。台湾方面应该多了解哪些原因促使台湾企业到其他地方投资,有针对性地改善台湾当地的投资环境。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