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每日一词: 常用金融名词解释
原创2017-04-13张尧浠
张尧浠
1、 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存款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2、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4、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5、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7、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8、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9、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10、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1、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2、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3、贴现:指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放款。
14、承兑:指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分析师张尧浠
15、股票价格指数:即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16、法定存款准备金: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该比例被称作法定准备金率。
17、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18.固定汇率:是按照汇率是否固定来分的。固定汇率是一国的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率,是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的。
19、浮动汇率:浮动汇率是指不规定上下浮动的幅度的汇率。
20.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21.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22、超额准备金率: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紧占全部存款的比率。 超额准备金:是指准备金中法律规定的部分,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即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2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24、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2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26、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2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即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
28.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29.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子并维持本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主要有:黄金、外汇、IMF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
30.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3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量是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32.外生变量:外生变量是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通常能为政策所选择。
33.内生变量: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
34.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3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是就其狭义而言,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6、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急剧的波动。
37、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38、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选取的基本要求有三: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39、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40、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41、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主要指后者。
42、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
43、金融压制: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体系与实际经济同时呆滞落后的现象,金融压制使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出现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
44、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
45、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面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46、再贴现:是指商业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生贴现。
4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48、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