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李迅雷:反弹行情接近尾声 股票估值已不低花千骨最后的结局
2023-07-26 20:45  浏览:47

李迅雷:反弹行情接近尾声 股票估值已不低

    反弹行情已近尾声 市场风险在加大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犹存 至少需看两季度数据

    ——专访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当前证券投资对于月度甚至季度的数据过于重视,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判断经济见底或者复苏至少应当看两个季度”,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于宏观经济的回暖并不急于下判断。他认为,中国这轮经济调整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而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产能过剩。

    中国证券报:宏观数据方面,争议不断,矛盾也很多,例如我们看到信贷不断增加,但是用电量却没有同步增加。此外房地产和汽车销售也持续上升,显示消费好转。这些现象您怎么解释?

    李迅雷:我们看经济指标不能瞎子摸象,而应该比较全面地看各方面指标。因为经济指标有些是领先指标,有些则是滞后的。例如信贷指标是领先的,大约领先一到两个季度,但是GDP和消费的关系可能有一年的滞后期。也就是消费不是马上起来,要到一年后相关度再加强。我们要看量和时间,这是骗不了人的,对于CPI等指标都应该看长一些时间再做判断。

    总体来看,我们判断2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1季度,3季度才会真正企稳。而这还取决于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情况,这也决定了钢铁水泥价格上半年反弹无望。

    投资者比较乐观的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我们观察到的是房地产主要成交的是90平方米以下低单价的自住住宅,改善型需求和投资型需求仍无入场迹象。房地产销售井喷主要是去年压抑的刚性需求的报复性释放,持续时间很难判断,汽车和航空受益于降价,也是越便宜越好卖。有投资者认为消费品的反转领先于经济复苏,但是中国的经济更多是由投资驱动。消费者信心仍在低谷,消费提速还需时日。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2季度可能发生第二轮的去库存化,因此2季度的GDP环比增速将低于1季度。

    中国证券报:目前市场博弈心态出现,1季度的业绩情况会好于预期吗?行情能否持续?哪些行业值得关注?

    李迅雷:去库存化告一段落,但是有可能会有第二轮的去库存化。业绩很可能低于预期,企业利润的好转至少要看第4季度或者明年,市场风险加大。我们做研究和做投资的,过于关注当季数据,但是从经济繁荣到萧条,都有一个过程,是逐步消化。不能够太短视,一轮上升有可能持续3-5年时间,下跌的时间也不会太短,对经济的观察期应该拉长。

    目前我们策略研究认为,在流动性的推动下反弹行情尚未结束,但是已经临近尾声。股票估值已经不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还存在。4月份市场很可能创出新高后回落,波动范围在2000点到2500点。

    行业方面,建议超配那些基本面比较确定的行业,主要是医药生物、商贸零售、食品饮料、建筑、电力,加上房地产、银行、保险和证券等,出口复苏会是阶段性的投资主题。

    中国证券报:关于美国经济是否见底观点不一,您是怎样看的?

    李迅雷:美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比较快,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信息:房地产新开工率和信贷数据的好于预期。但是这种好转并不表明美国经济就此复苏,我想观察的时间还应该在两个季度以上。金融系统的问题已经平息,接下来是经济问题如何复苏,在复苏的问题上,我比较谨慎。

    美国去杠杆化的过程仍旧在进行中,消费者也要去杠杆化,这对美国的商品零售制造业都会有影响。美国的特征是去杠杆化,对应到我们国家来讲是产能过剩化,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实体经济要很快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恢复的话,很不现实。过去30年来,本质上讲是我们牺牲了生产要素,我们便宜的人力资本、便宜的廉价的土地,获得了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一旦到欧美日经济开始回落的时候,库存就增加、产能多余了。在中国的产业链上游最明显,例如钢铁、冶金、石化。现在的产业振兴计划,本质是产业调整计划,本身是要去产能化,但这是很痛苦的,至少要一两年才能完成。

    中国证券报:今年我们很希望内需能够起来,有哪些举措可以拉动内需呢?

    李迅雷:外需转变为内需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和欧美国家反过来做,叫加杠杆化。我想是三个层次:首先是政府的加杠杆化。目前在财政,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大概是百分之二十几,美国是百分之七十,日本是百分之一百六十,扩大财政支出方面的空间还是比较大。

    第二是金融机构的加杠杆化。我们银行存贷比这么高,就是由于银行过于垄断。证券行业的杠杆率也非常低,美国四大投资银行破产前平均杠杆率是25倍,雷曼是30多倍,而我们中国是3.2倍。怎么发展直接融资?喊了那么多年的扩大融资比例,现在银行还是间接的融资市场。

    第三是消费者的加杠杆化。中国老百姓的负债率总体比较低,可以鼓励银行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业务,财政可以划出专项基金作为银行的坏账风险准备金。除了家电下乡之外,鼓励消费倾向较低的中高收入阶层消费也是一种途径。如果这几个加杠杆化能够做到,中国经济还是会率先走出谷底,否则的话还是要等待欧美经济的复苏,这样时间会更久一些。

    中国证券报: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关于通胀和通缩的问题开始被投资界关注,您认为我们处于哪一阶段?美国政府开动印钞机挽救经济会导致美元贬值吗?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

    李迅雷:我们面临的还是通缩的压力,今年的CPI是通缩的迹象,但是不能够太早下结论,还要看货币供应量。有人担心通胀,是源于美国政府印钞机大量发行货币,会产生通胀,但是中国的货币发行量也很大,大量美元外汇流入中国,需要垫付大量的人民币,央行也一直在大量回笼票据,给市场注入流动性,会不会也是发行量过大呢?两边都在投货币,不能说一定美元是贬值,中国是升值。中国的M2占GDP有150%,美国只有50%,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M2增长一直是快的,但是也没有通货膨胀,被称为中国之谜。

    我比较反对的说法是“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那现象背后本质是什么?本质应该是商品供不应求。全球都在去杠杆化和去产能化,大家资产都在缩水,债务很重,需求不足,供给太多,怎么可能通胀呢?

    如果美元贬值,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有2万亿美元资产就一定要维护美元的稳定,当初日本在经济高涨时期也是大量持有美元,为了维护美元的稳定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现在来看也是得不偿失的。保持相对稳定才是对各国比较好的结果。中国希望各国政府加强监管,避免金融危机继续,美国和欧洲则是需要加大对经济的刺激度过危机,希望大家都来注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