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凤凰涅磐——上海财经大学90年校史精萃粽子的正确煮法
2023-07-26 00:39  浏览:36

1917-2007校史精萃

  1917年 鉴于“商业亟待发展,商业人才甚缺”,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业学科应运而生,宣告中国高等商科教育新时期的到来。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杨杏佛先生担任商科主任。

  1921年 “治商业学科者,不独贵具书本之学识,尤贵具实际之常识。”考虑到“人才与环境之关系”,学校迁往中国商业金融中心上海。著名人士黄炎培、史量才、马寅初等15人组成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黄炎培任主任。中国近代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郭秉文先生担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马寅初先生担任教务主任。[注:自1921年始,学校扎根上海。其中1921-1932年,学校仍隶属国立中央大学领导]

  1923年 现代诗人、文史学家、五四文学革命倡导者胡适先生来校讲学“哲学与人生”。

  1924年 中国会计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出任学校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

  1926年 著名教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程其保先生出任学校校长。同年,学校学生发起成立会计学会,编辑出版《会计学杂志》学术期刊。

  1928年 学校编辑出版《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丛刊》,发表有关商学经济的研究文章。

  1931年 学校全体学生赴南京示威游行,抗议日军侵华罪行,往返历时3日。

  1932年 学校从国立中央大学划出,直属教育部。学校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财经学府。校长由原交通大学代理校长、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徐佩琨先生担任。学校宗旨为“灌输高深商业技术知识,养成企业精神及提倡研究学术风气”。[注:1932-1950年,学校全称为国立上海商学院]

  1933年 法国巴黎大学博士裴复恒先生出任学校校长。

  1934年 学校学生发起成立研究会,编辑出版《经济学月刊》、《会计学专刊》等学术期刊;同年,学校实习商社成立。

  1936年 学校与社会科学研究社联合编辑出版《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期刊。

  1937年 中日战争爆发,学校校园毁于战火。

  1946年 学校筹备委员会成立,办理复校事宜。著名学者何炳松、马寅初、刁培然、顾毓琇、彭瑚、吴保丰、徐佩琨、徐柏园、朱国璋、陈行、刘攻芸、徐广迟、潘序伦、李道南担任委员会委员,何炳松先生担任主任,刁培然先生担任秘书。委员会经议决聘请朱国璋先生为学校校长。

  1947年 时任教育部部长朱国璋莅校视察并访问各位教授。

  1948年 学校聘请凌舒谟、钱王倬、吴道坤、徐宗士、褚葆一、许本怡、倪惠元、娄而行、谢文钊、邹依仁、杨开道、张永广、吴耀中为校招生委员会委员。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指令学校教授褚葆一、凌舒谟、邹依仁、许本怡、雍文远等为校务委员。同年学校举行建校33周年校庆纪念。

  1950年 教育部任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先生为学校校长、褚葆一、褚凤仪为副校长。为纪念孙冶方先生对经济科学作出的重大贡献,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于光远、许涤新等人后来发起设立了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注:1950-1985年,学校全称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

  1951年 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大厦大学等校的财经院系并入学校。

  1952年 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东吴大学、复旦大学等校的财经院系并入学校。

  1953年 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山东财经学院并入学校,学校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综合性财经高校,直属中央人民政府高教部领导,著名学者有褚凤仪、褚葆一、李炳焕、李鸿寿、孙怀仁、吴承禧、王惟中、杨荫溥、龚清浩、许本怡、薛仲三、周伯棣、邹依仁等等。

  1954年 《上海财经学院院刊》出版。

  1956年 学校举行建校39周年校庆纪念。同年《上海财经学报》、《财经研究》创刊。

  1958年 学校和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联合组成上海社会科学院。

  1960年 鉴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批准学校恢复建设。

  1964年 学校迁至中山北一路369号,即为后来的研究生部。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教学科研陷入停顿达十二年之久。

  1978年 我国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大批优秀财经新生力量,大量财经理论也亟待进行研究。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建设,从此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1979年 财政部和上海市共建学校,以财政部领导为主;学校开始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同年,《外国经济与管理》创刊,旨在反映国外经济管理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和新热点。

  1980年 遵照财政部指示,学校与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联合举办中国中高级官员讲习班、举办外国财经图书展览。同年《财经研究》复刊。

  1981年 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哈佛大学帕金斯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王念祖教授来校讲学;美国普华永道会计公司来校商谈合作事宜;同年,财政部和上海市决定在学校设立上海国际经济管理学院,进行国际间的合作联系;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在校举办研究班;学校财政经济研究所成立;

  1982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李兰翰、会计学教授施托勃、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沈叔勤教授、美国德勤会计公司来院讲学。李兰翰主讲“微观经济理论”。

  1983年 世界银行行长克劳森先生来校访问;美国诺顿教授率领学术讲习团来校讲授美国银行制度、商事法规;聘请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王念祖博士、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杨叔进博士为名誉教授。

  1984年 《外国经济与管理》学术期刊公开发行;学校博士点增至3个,硕士点增至11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维克雷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统计学教授斯尼维斯博士、日本九州大学经济学部教授西村明来校授课和讲学;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代表团来校访问;学校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协议。

  1985年 学校定名为上海财经大学,陈云同志题写了校名。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顾衔时博士、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星野中来院讲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校长FrankE·Horton率领代表团来学校访问并签署合作协议;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院长威洛比先生偕夫人来校访问。

  1986年 学校教授、著名学者姚耐、李鸿寿、娄尔行、胡寄窗、龚清浩、杨荫薄、刘洁敖、彭信威入选《中国人名词典》;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国际会计发展中心主任阿道夫·J·H恩索文来校讲学;财政部教育司司长杨春一、人事司司长朱希安、教育司副司长张玉泰、纪检组司级纪检员杨素琴等来校视察;

  1987年 学校举行建校70周年校庆纪念;同年学校成为招收博士留学生的试点院校。

  1988年 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学。同年,与日本一桥大学签署学术合作及人员交流协议;财政部人事司副司长张庆荫来校检查工作;荷兰王国外贸大臣范罗伊女士率领的荷兰对外贸易官方代表团来校访问;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商学部伊藤博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经济学部长沼进一教授、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清川雪彦教授来校讲学。

  1989年 博士生培养工作会议召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斯来校讲学;财政部教育司副司长张玉泰来校视察;学校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签署教学和科研合作协议。

  1990年 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副部长张佑才来校视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分院院长蒋一苇教授来校讲学。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院长戈兰来校访问;

  1991年 学校获得教授资格审定权,并成为全国首批MBA试点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Lardy教授、德国统计局卡斯顿·史德沫博士、日本中央大学根本光明教授、台湾辅仁大学乐梅江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郑丁旺教授、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总干事尹衔梁博士来校讲学。财政部副部长迟海滨、教育司副司长张玉泰、人事司任免处副处长刘双北来校视察。学校与美国国际经营管理研究生院签署学术交流协议;

  1992年 国务委员王丙乾为学校题词:“育理财之英,走强国之路”;学校成为全国首批设立社会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院校;学校在全国率先引进ACCA培训项目;美国伊利诺大学华裔教授陈立齐来校讲学;学校教授、著名市场学家梅汝和入选美国世界名人录。

  1993年 学校教授、著名学者姚耐、胡寄窗、彭信威、娄尔行、刘挈敖、杨荫溥、龚清浩、李鸿寿被《中国人名大词典》收录;学校与美国普华会计公司合作成立普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1994年 学校成为拥有博士生导师资格审定权的试点单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学校顾问教授吴敬链来校作题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的学术讲座;加拿大公认注册会计师协会CGA来访并设立博士奖学金;

  1995年 财政部部长刘仲黎、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签署《国家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财经大学的意见》;学校与国际货币基金学院、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联合举办进修班。

  1996年 通过211工程预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首次进行自主招生;国际著名政治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来校访问;

  1997年 学校举行80周年校庆纪念,国家 江*民为学校题词:“面向新世纪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国务院总理李*为学校题词:“面向21世纪,培养优秀财经人才”;国务院副总理李*清、国家教委党组书记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财政部部长刘仲藜等先后为学校题词。

  1998年 国务院副总理李*清、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财政部部长项怀诚、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国务院副秘书长徐荣凯来校视察;学校成为首批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与国家人事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全国博士后第二届经济学管理学术研讨会”;学校获国家计委立项批复,成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61所高校之一;

  1999年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来校视察;《财经研究》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学校承办中国精算教育研究圆桌会议;学校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0年 学校划转教育部领导,同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学校设立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清华大学前校长张孝文来校视察;世界著名统计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J.W.Andersen来校讲学;学生代表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启动。

  2001年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来校作题为“财政十年回顾与思考”专题报告。学校在全国率先实行教师挂牌上课制度;芬兰大学校长马提.亚科布教授、美国夏威夷州州长Benjamin参议员、夏威夷大学代表团来校访问。

  2002年 教育部部长周*、教育部规划发展司司长牟阳春等来校视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龙永图、英国剑桥大学米切尔·邓普斯特教授、美国加州大学钱颖一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团、留英经济学会 刘芍佳教授、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委员会 Laurence Harris教授来校讲学;全国首家经教育部批准在香港设立研究生教学点;《上海财经大学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学校与台湾中央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2003年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Mirrlees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概率统计学家陈希孺教授来校讲学;加拿大对外贸易部部长来校作专题讲座;学生代表获“日立杯”第九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冠军。

  2004年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田国强博士担任学校经济学院院长,并以“经济学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全面启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体制内教学与科研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英国剑桥大学J教授西蒙·迪肯博士、中国银监局局长王华庆博士、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倪世雄教授来校讲学;学校与台湾中央大学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校代表队荣获首届”德勤全国税务精英挑战赛”冠军;学校学生赵政获美国托福考试全球状元。

  2005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计量经济学家Clive Granger教授、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教授、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校长Prof.Bill Wakeham教授、美国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来校讲学;教育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来校视察;学校博士点增至42个、硕士点增至74个。

  2006年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谭国富博士、美国托列多大学教授张欣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艾春荣博士分别担任学校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系院长/主任。

  2007年 学校成为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正式签署“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协议的46所大学之一,每年将选派50名优秀研究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学校将在本年举行建校90周年校庆纪念。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