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以制度分敌友: 乌克兰分明中了“北约”的毒?雾里歌曲原唱
2023-07-22 10:35  浏览:31

  以制度分敌友:

  乌克兰分明中了“北约”的毒?

  作者:方敏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其实,如果一个人敌友不分,被别人玩死了,他可以不明真相地含笑九泉。

  而一个国家分不清敌友,问题就严重了,其后果大抵如同一国民众被无脑的政客带上一趟死亡列车,列车上醒着的人和睡着的人都逃不过完蛋的命运。

  客观来说,睡着的人死了,或许他们死于美梦之中;而醒着的人,当然会不甘,肯定要想办法做自救的努力。

  眼看着国家进入“死亡冲刺”,民众能够想到的最有效的办法,大概就是将那个手握方向、脚踩油门的家伙赶下来,换一个人上去踩刹车。

  正如2019年4月的乌克兰,在波罗申科导演的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对抗升级到僵硬、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刻,一个73%:27%的选举结果,戏剧性地将一个喜剧演员推上了乌克兰总统的位置。

  一开始,这样的结果就让世界错愕不已,以至于世界的眼睛都在怀疑事情的真实性。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演员要如何带领乌克兰从身陷地缘危机、内战、经济崩溃,民生困苦、寡头横行的泥潭中爬出来?

  老实说,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对候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的智慧、勇气和魄力是极大的考验,而且在这三项之外,还需要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政治统合能力才是关键。显然,世界有一个共同的认知,这些要求对一个喜剧演员来说实在是太“科幻”了,因此世界的观点都是倾向于看乌克兰的笑话。

  以至于出了这样的段子:媒体采访乌克兰选民。

  媒体:你对泽连斯基当选总统有何看法?

  选民:我认为他的当选90%是个灾难!

  媒体:哦?那你是赞同波罗申科继续执政乌克兰?

  选民:不,不是!波罗申科继续执政100%是个灾难!

  客观来说,波罗申科推行无底线“亲西方”、交恶俄罗斯的政策,确实是将乌克兰带入了一条死胡同,让乌克兰的国内事务陷于多重“死结”的困扰之中。

  亲西方?是个问题!

  从“亲西方”这个选项的初衷,来看乌克兰走过的路径。

  本质上,乌克兰选择“亲西方”的终极目标,是靠向西方制度然后加入富有的西方社会阵营。简单来说就是促成乌克兰加入“欧盟”或者“北约”,最终保障乌克兰的经济、安全利益。

  而促成乌克兰“亲西方”选项的一个关键,就是来自于外部世界的一个诱因:“北约”东扩!

  让我们将视线拉回到1991年,前苏联崩溃之后,中、东欧“华约”成员国,因为历史、经济、政治原因响应了西方世界的号召,进行“颜色革命”放弃原有的政治制度,从制度上贴近所谓民主政治进而投入西方阵营,其中很多国家为进一步获得国家安全而加入了 “北约”。

  2004年底,“颜色革命”来到乌克兰,“亲西方”的反对派领导人维克托•尤先科,利用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存在所谓舞弊现象,发动大规模“街头斗争”——亦称“橙色革命”,迫使乌克兰议会当局作出让步,重新举行投票。

  而后,尤先科在第三次投票中获得51.99%的选票胜出。

  客观来说,尤先科是以“非正常”手段将第二轮投票中胜选的“亲俄”派维克托•亚努科维奇打落马下。

  美国和“欧盟”对此深表“满意”,认为它是“自由、公正的”,由此也奠定了乌克兰“亲西方”的政治基础。

  2010年2月10日,此前“橙色革命”中被暗算的亚努科维奇,以微弱优势战胜“亲西方”派候选人尤利娅•季莫申科,当选乌克兰总统。

  直到2014年2月23日,乌克兰议会宣布解除亚努科维奇总统、国家元首的职务,乌克兰武装部队也宣誓效忠人民,亚努科维奇这个“最后”的“亲俄”派总统,政治生涯在这场政变中结束。

  然而这场政变,实际上只是一场更加波澜壮阔大博弈的序幕。

  后续博弈的是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即著名的“克里米亚危机”,而克里米亚危机造成西方世界一致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直到今天也未解除。

  同时,这场政变也促使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顿涅斯克、卢甘斯克两州发生谋求独立的抗争,乌克兰内战爆发,这场战争延续到今天也看不到结束的希望(两州均完成独立公投)。

  由此,乌克兰陷于领土分裂的泥潭难以自拔,绵延5年的内战,也极大拖累着乌克兰的经济,国家动荡、凋敝,底气日渐衰弱,国人几乎到了缺衣少食的地步。

  无疑,这就是乌克兰“亲西方”的代价。

  一个值得问的问题,那就是乌克兰到底亲不亲得到西方?

  或者说,西方世界能够给乌克兰想要的东西吗?

  乌克兰希望要么加入“欧盟”,要么加入“北约”,当然能够两个都加入就最好。

  但是很可惜,加入“欧盟”是有“门槛”的,因为“欧盟”从一开始的既定方向就是奔着“一体化”路径去的,因此对成员国的经济水平有着一条严格的“红线”,水准之上的欧洲国家才有被“欧盟”纳入的可能,以此避免成员国拖累团体经济。

  很有意思吧?以乌克兰2638美元的人均GDP(2017年数据)水准,可以肯定,“欧盟”这条船乌克兰是上不了的!

  尽管“欧盟”给了乌克兰一份“联系国协议”的名头,欧盟国家与乌克兰人员往来可以做到“互免签证”,最后乌克兰也只会是一个与“欧盟”有“联系”的人才供应地。

  经济指标达不到“欧盟”标准,乌克兰加入“欧盟”就绝无可能。

  再来看“北约”。首先,“北约”第5条宪章规定:对任何成员的攻击应视为对全体成员的攻击。

  这个条款的含义就是:如果有国家打了“北约”成员某个成员,那么所有“北约”成员国有帮那个被打的成员打回来的义务。

  注意哦!“视为对全体成员的攻击”,就是全体成员要绑在一起对侵犯“北约”的敌人进行反击。也就是如果你惹了一只“北约”马蜂,那么整个“北约”会一窝蜂地跑出来蛰你!

  无疑,这是一个凝聚“人心”的条款,而制度设定的最初目的,是方便“北约”老大(美国)吸引、捆绑小弟,共同对敌。

  比如,2001年911事变之后,美国就援引“北约”宪章第5条,捆绑着一众小弟在中东“反恐”战场征战了10年。

  看起来,“北约”宪章第5条就是美国实力的“倍增器”。其实这个条款也是一把危险的“双刃剑”。

  因为这个条款,美国这个老大(棋手),也存在被小弟(棋子)绑架的风险。

  比如,2018年波罗申科挑起的“刻赤海峡”冲突,如果乌克兰是“北约”成员,那么根据宪章第5条,美国必须带领整个“北约”向俄罗斯进行反击来为乌克兰讨“公道”,不然“北约”这个队伍就不好带了。

  但是,这样的后果或许就会变得很不可控了,招惹核大国是很危险的,整个世界都面临危险。

  或许,“刻赤海峡”冲突发生之后,美国很庆幸乌克兰不是“北约”的成员国吧!

  如果乌克兰是“北约”成员国,在决定招惹俄罗斯的时候,胆子会不会很大?

  很显然,“我是‘北约’我怕谁!”是起码的底气。

  今日,愈发不愿意为全球治理承担责任的美国,特朗普不止一次提出美国退出“北约”宪章第5条,看来也是有道理的。

  以乌克兰的地缘态势,俄、乌克里米亚领土争议以及乌东地区“亲俄”势力的独立抗争,意味着乌克兰很“方便”随时与俄罗斯擦枪走火。

  事实上,与俄罗斯接壤的“一线”国家申请加入“北约”,接受美国和其他成员国审核的程序异常严格,因为谁也不愿意从对抗俄罗斯的第一线捡个炸弹回家。

  美国如果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大概就相当于捡了个“炸弹”来背着,一旦“前线”小弟犯个糊涂与俄罗斯发生武装冲突,美国也避不开跟俄罗斯干一场,这就是“棋子”绑架“棋手”的格局,原则上很不符合美国利益。

  基于此,美国会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

  尽管“北约”接受了乌克兰的申请,大抵会一直“吊着”,乌克兰只能被动接受漫长的等待。

  结果对乌克兰来说,也许“做梦”更现实!

  确实来说,乌克兰的“亲西方”之路,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是应该白日梦醒的时候了。

  亲俄?也是个问题!

  再来说“亲俄”,或者今日乌克兰“亲俄”的选项更不现实!

  事实上,乌克兰的几任“亲西方”领导人,有意识地将“亲俄”的棋走死了:《俄、乌和平条约》废除了,两国走进相互制裁的局面,乌东地区独立战争日趋激烈,宗教问题,以及“北约”军事力量在乌克兰的存在感愈加凸显等等。

  也许,这些都还可谈,在俄、乌双边的努力之下还有可能博弈出缓和的成果。

  但是,关键点在克里米亚,这块土地已经“公投”入俄!让俄罗斯吐出来的可能性绝对为“0”。

  而乌克兰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做不到让人民承认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正当性。这才是俄、乌矛盾的焦点,也是“结构性”矛盾。

  俄、乌关系缓和必须要以“搁置”克里米亚归属之争为前提才能展开。“搁置争议”这一点俄罗斯容易接受;而对乌克兰方面而言,任何总统当政,“克里米亚问题”都会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难怪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讲:(乌克兰)改善与我国的互动,机会还是存在的。为此需要什么呢?诚实!还需要务实的态度。……因此首先应祝愿乌克兰的新领导人能理智处事。当然也希望他能够理解两国人民关系的深厚意义,这种关系应高于政治形式。

  从这段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梅德韦杰夫在强调两国之间族群融合的特殊性应高于政治形式。同时建议乌克兰新政府必须持极端“务实”的态度面对现实(暗示克里米亚不在谈判之内)。总之,世界不难从这段话的表达中看见梅德韦杰夫在俄、乌关系缓和上也持不确定的观点。

  因此,乌克兰选择“亲俄”,也不具有实操意义!

  两边“找平”,有一线机会

  世界可以看到乌克兰即将前卸任总统波罗申科的政策:差不多就是全心地向西方一跪!

  其后果是,乌克兰成了俄罗斯的仇敌,失去克里米亚不说,乌东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渐行渐远的格局。

  由此,可以断定,波罗申科执行的乌克兰国家政策概括起来就3个字:没脑子!

  但就其个人来说,波罗申科确实以此换来了“北约”对他政治生命的全面支持。世界都看见了,在乌克兰选举期间,“北约”全面升级了与俄罗斯在黑海的对抗等级:“北约”与乌克兰、格鲁吉亚互动的海军联合军演是,与乌克兰之间的陆战队协同演练是,增加军舰于黑海停留次数与时间是,美国军机侦查逼近俄罗斯领空也是。

  总之,波罗申科拥有美国为首“北约”的全方位站台,信号明确到就差直接站出来喊一嗓子:“北约”力挺波罗申科!

  奈何,乌克兰人民输不起了!穷则思变,他们不再有理由满足西方的意愿,在一个“烂桃子”和一个青涩的“毛桃子”之间,乌克兰人果断选择了更多可能性的“毛桃子”。青涩的“毛桃子”也许味道不好,但是“备不住”它成熟起来味道还不错呢,人心思变啊!

  乌克兰人民或许已经看明白,“亲西方”派的“药方”救不了国家,或许,这就是泽连斯基73%选票压倒性胜选的原因所在。

  而波罗申科的遭遇,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美国“影响力”的成色实在是不怎么样啊!或者美国发挥的“影响力”只是起了反效果。也就是美国发挥“影响力”越深刻,其支持的候选人被抛弃的越快、越彻底!

  所谓美国“影响力”,事实上成了“伙伴”的“猪队友”!

  支持这个观点的还有一个案例:2018年的台湾“九合一”选举,当时美国力挺的民进党,内外两个方向都用力:外部,美国军舰持续在台湾周边航行;内部,美国在台协会(AIT)出面喊话、打招呼,美国智库对民进党“溢美”加以“助推”,种种手段不一而足,快要恨不得亲自抓着选民的手去投民进党的票了。

  但是,最后民进党还是输了,输到差不多连底裤都没有!

  就此,美国国会发出声音,要求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局出具报告,重新评估美国对台湾的“影响力”。

  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本质上需要评估的或许不应该是美国对乌克兰或台湾的“影响力”,真正应该评估的应该是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乌克兰候任总统泽连斯基胜选的第一时间,西方社会的祝贺和溢美之词就滚滚而来,美国总统在表达祝贺的同时,还提出美国愿意与乌克兰合作对抗俄罗斯的“入侵”。

  但是,泽连斯基第一时间宣布的重要施政事项里面,就包括表达寻求解决“乌东危机”的谈判愿望,并且确定是按照“诺曼底模式”。

  而所谓针对“乌东危机”的“诺曼底模式”,其实就是德、法、俄、乌四方磋商机制。很重要的一点,这个机制体现一个原则:欧洲事务的欧洲化解决方式(这里面降低了美国因素)。

  所以,泽连斯基也许稚嫩,但看起来至少不是“没脑子”,也许力有不逮,却可以感受到乌克兰或许会逐渐在美、俄博弈之中倾向逐渐“找平”的策略。

  客观来说,在乌克兰政治主导方向上,“亲西方”势力还没降温的当下,泽连斯基也做不到所谓“亲俄”,事实上他也没理由选择“亲俄”。

  因为“亲俄”选项在“克里米亚难题”之外,还有个难以逾越的困难,那就是西方世界的现实阻力,乌克兰已经没有力量支撑其“弃西投俄”的选项,俄罗斯力量也做不到为乌克兰遮风挡雨的程度,这就是现实。

  最后的结果或许是:乌克兰一直成为俄罗斯的一个“问题”;而“乌东”还是长久地成为乌克兰的一个“问题”。

  两个“问题”都不能消除而达成相互牵制。

  只要乌克兰一直以俄罗斯的“问题”存在,美国主导的“北约”就能够表现较大的容忍度,而“北约”也缺乏冒险推高俄、乌对抗烈度的动力。

  而乌克兰和俄罗斯在“互为问题”的前提下,则有机会寻找双方对抗等级的降低的路径,逐渐达成双方可以接受的乌东问题的一致意见。

  比如乌克兰推动 放弃“单一制”,让乌东的卢甘斯克和顿涅斯克以加盟身份重入乌克兰“联邦”版图从而实现国家和平。

  而克里米亚问题,“搁置争议、面向未来”应该是个智慧的方法。

  当然,乌克兰局势的现实进展还很不明朗,不久之后的议会选举和总理人选都影响着乌克兰政治进程的方向。

  但是,无论如何,因为泽连斯基的出现,乌克兰或许有了从毒药的迷症中清醒一刻的契机。

  也许,已经错过关键时机,再也难以挣脱大国的束缚。

  或许,乌克兰人民“求变”的意志是一份“祛毒”的良药!

  *坚持原创,如果觉得不错,请随手转发一次,谢谢!*

  (以上,作者只是基于有限信息对时事的观察,仅代表个人观点,特此声明!)

  2019年04月30日于重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