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文化活力迸发 多条赛道领跑我们的立国之本
2023-07-16 20:45  浏览:55

“十三五”期间,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3%。

2021年上半年文企营收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31.3%。

截至2020年底,广州共在169个镇街建立了实现通借通还且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294个,全市图书馆覆盖率达96.02%,平均每5.2万人就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分馆)。

在2021年7月至10月间,广州艺术季近60台超130场艺术演出陆续上演,统计数据显示,其间的观演人次近5万人次,惠民补贴达760万元,总票房近1130万元。

创新:从动漫到电竞 用“技术”嫁接“文化”

“十三五”期间,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3%,2021年上半年文企营收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31.3%。新业态的发展更是亮点,已初步形成动漫游戏、数字音乐、高清影视等占主导的产业优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为12.51亿,酷狗音乐平台月活量达2.92亿人,欢聚集团直播产品全球用户达3.5亿。2021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中广州占9席。2020年,广州文化新业态各行业共实现年营业收入1830.58亿元。

2020年广州动漫业总产值约为300亿元,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目前广州市有动漫游戏企业约2000多家,其中全国非上市类动漫企业100强榜单中,广州占30家,涌现了奥飞、漫友、天闻角川等一批龙头企业。动画片年产量超200部,产量和播出量均在全国领先。原创漫画发行占全国漫画市场30%以上的份额。广州出品的《漫友》杂志被誉为中国原创漫画第一刊,发行量居全国第一。2020年中宣部“原动力”动漫创作项目中,广州市获奖数量15个,排名全国第一。

2021年11月7日,在备受玩家瞩目的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中,来自中国的EDG战队勇夺桂冠,引爆社交网络。而这支战队正是在广州成立的。目前,广州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电竞产业链条,广州市电竞行业协会在册的电竞企业共有43家,涵盖赛事运营、教育培训、俱乐部、游戏开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2020年,广东电竞产业收入达1197.6亿元,同比增长29.5%。广州市游戏企业数量达到2768家,其中上市游戏公司14家。2020年,广州游戏产业营收1066.4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居全国前列。网易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632.32亿元,其中海外营收占比超过11%,是国内游戏龙头中出海占比最高的企业。粤港澳大湾区游戏研发高地、中国电竞直播之都和世界电竞名城——这些都是广州未来的发展目标。

聚集:从产业园到直播间 以“空间”延伸链条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显示,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数字文化指数排名占据前4位,北京蝉联榜首,广州位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列入广州发展任务书。广州现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超过了220家,包括22个国家级园区(基地),2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021年,《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全市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达到300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达到50家。

2021年12月7日,“2021广州文化产业园区系列榜单”揭晓,上榜20家园区总产值超千亿元。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介绍,广州现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超过了220家。

展开全文

2020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授予广州“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的牌子,形成了产业集聚。2021年5月,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在网络直播方面,广州涌现了YY、虎牙、酷狗直播、网易CC直播、荔枝等骨干企业,创造了多个全国首创和行业第一。虎牙公司2021财年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85.43亿元,同比上涨7.81%,月活跃用户数达8510万。

2021年11月,第四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结果公布,广州有两家企业入选单体类基地。截至目前,广州地区拥有4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主要城市前列。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文化企业超3000家,全年全市文化企业累计专利申请数超6500件。广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涌现一批“文化+科技”领军企业,成为推动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底蕴:从《广州大典》到《南越宫词》 让“老树”绽放“新花”

文化是累积而成的事业。历经十年完成的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广州大典》首期编纂工程,系统收录了1911年以前近2000位著者有关广州的著作和广州版丛书共4064种文献,被评价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精品巨作”,全方位反映了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雄厚的资源存量固然重要,对于它们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尤为迫切。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广州市共有1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公示名单。“十三五”以来,广州市先后出台《广州市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工作方案》《广州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方案(2018-2020)》《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广州市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广州文化馆新馆非遗园即将竣工;2020年8月成功创建了首条非遗街区——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广州还全面推进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的“五进”工程,推动“非遗+”的创新保护方式,成为培育文化新业态,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1年12月30日晚,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厦门揭晓。粤剧电影《南越宫词》获最佳戏曲片奖;《中国医生》获颁最佳音乐;《拆弹专家2》获颁最佳剪辑。这是继2020年《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之后,“广州出品”影片在金鸡奖上再获殊荣。本届“广州出品”电影不仅在数量上再次突破,入围影片的类型也更为丰富,体现出广州作为传统电影产业名城,在面对新的市场和技术挑战时的成熟与适应。

惠民:从图书馆到艺术季 把文艺送到身边

“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近年来,广州大力推动粤剧振兴,编撰出版《粤剧艺术大全》,举办羊城粤剧节,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获金鸡奖提名。广州出品的舞蹈《醒·狮》获“荷花奖”,曲艺《大营救》获“群星奖”,纪录片《海上来客》获金红棉优秀纪录片奖,杂技节目《升降软钢丝》荣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60多篇文集作品完成创编,150余件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省和市级重要美术展览,近百人次分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等40余项荣誉,“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历时六年共展出36站。话剧《林则徐》是国家大剧院首次与地方文艺剧院合作的剧目,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

《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提出,要利用城市更新改造同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全城布局,共规划区级以上文化设施项目109个,其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25个、远期规划重点项目14个,努力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广州的“图书馆之城”建设水平全国领先。截至2020年底,广州共在169个镇街范围内建立了实现通借通还且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294个,比2019年增加了48个,全市图书馆覆盖率达96.02%,平均每5.2万人就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分馆)。目前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注册读者量总计已达396.79万人,注册读者率为25.92%,首次超过全市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

文化惠民将文艺带到群众身边。据统计,在2021年7月至10月间,广州艺术季近60台超130场艺术演出陆续上演,统计数据显示,其间的观演人次近5万人次,惠民补贴达760万元,总票房近1130万元。

筑基:从“海丝”到新博物馆 携“历史”走向未来

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博物馆建设也举措频频:“博物馆之城”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65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馆15家,居全国前列,广州艺博院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又是国家重点美术馆的“双料馆”。而它的新馆选址在广州塔东南侧,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与观众见面。

广州是中国唯一持续2000多年从未间断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716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49处、市级373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2处。备案登记博物馆67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二级博物馆111家,三级博物馆7家。一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近年来,广州完善法规制度、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文物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大力推进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和红色史迹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令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愈加彰显。

广州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的系统性、制度化补助机制,在全国独树一帜。广州的文物开放利用工作也纳入了国家文物局首次主编的文物建筑开放案例。广州市文化遗产信息管理平台、广州市文物数据管理与信息应用平台一期建设已告完成,梳理公布了广州市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410处;完成广州传统建筑壁画、古代城防遗存等专题调查;公布了首批214处革命文物名录。

2018年,广州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史迹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同时,积极推进越秀区“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制定《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年)》。近年来,杨匏安旧居、中共三大会址、春园、广州起义旧址等重要红色史迹修缮、提升后,成为公众体验红色文化最直观的载体。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介绍,广州是中国受现代考古学思想影响最早的地区之一。南越国宫署遗址、南汉二陵的发掘三次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被评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公众对考古的热情也在不断提升。考古院积极利用发掘现场组织公众参观体验活动,把火热的考古工地变成生动的历史记忆课堂。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里的考古知识展览、考古体验模拟活动区、文物修复和拓片体验室、考古科普读物阅览室经常热闹非凡,成为青少年了解历史、读懂广州的实践之地。

来源: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