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圳,记者 吴昊)讯,2021年是当之无愧的新股发行大年,新股发行募资规模突破5400亿元,IPO项目家数突破520家,刷新A股IPO史上最高纪录,这也使得2022年的股权融资市场备受期待。2022年开年IPO市场呈现哪些特别之处?
一是今年1月过会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回暖迹象,据WIND统计,截至今年1月末,36家在审项目中,33家已顺利过会,过会率91.67%。而2021年过会率一度走低至88.07%,尤其是去年11月过会率一度下探至81.58%。
二是尽管今年刚开局1个月,但终止IPO企业数量已达到22家,在去年全年16家终止的基础上再增30%。尤其是不少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频现密集撤单,如1月7日,证监会开展2022年的首批现场检查中,9家被抽查企业中目前已有4家提交撤单申请。
三是2022年的IPO募资规模在去年高增的基础上继续增长,截至今年1月末,IPO募资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较去年同期再增超37%。
四是IPO企业注册用时缩短。例如科创板企业哈焊华通仅用了22天即拿到批文,为获批文速度最快的一家。另有19家企业在不到2个月内,完成了从提交注册到获得批文。
五是全面注册制显然是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抓手。注册制之下,证监会对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与相关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注点一:新股发行在去年基础上加速度强劲
2021年是当之无愧的新股发行大年,无论是新股发行的募资规模还是家数,皆刷新了A股IPO历史最高纪录。据WIND统计,2021全年A股合计募资规模5426.75亿元,在2020年4800亿元的募资高点基础上,继续增长13%;去年内共524家公司完成IPO,与2020年相比再添87家。其中沪深主板市场共122家,科创板162家,创业板199家,北交所41家。
从单季表现来看,募资规模逐季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据WIND统计,2021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的IPO募资规模依次为783.5亿元、1356.44亿元、1611.45亿元和1675.36亿元。
按上市日统计,去年内,IPO承销金额超500亿的主承销商共有3家,分别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以及中信建投。华泰联合、海通证券则募资超300亿元,国泰君安募资超200亿元。
展开全文值得注意的是,IPO募资规模排在前10名的券商中,中信证券的承销家数以68家遥遥领先。不过从平均募资规模来看,中金公司则以30.45亿元显著甩开同行,呈现出少而精的大项目策略。
股权融资市场强劲的扩容加速度在今年仍在延续。据WIND统计,按上市日统计,截至1月31日,今年新股发行家数IPO家数为32家,尽管从数量上看较去年同期减少了7家,但募资规模却达到2210.8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11.26亿元再增37.2%。
关注点二:股权融资市场集中度放缓,但头部优势依然明显
毋庸置疑的是,“强者恒强”依然是股权融资市场的显著特征,2021年股权融资前10名的券商主承金额合计占比为68.6%。不过较之前两年,则集中度略微有所回落,2019年与2020年,股权融资前10名的券商主承销商金额合计占比分别为72.2%和74.6%。
总体来看,IPO承销仍然持续集中于头部券商且市场份额相对较为稳定,其中2019至2021年期间,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华泰联合、国泰君安等6家券商连续3年蝉联承销规模前10名。华泰联合、国泰君安、民生证券、东方投行、光大证券等,更呈现出市场份额的连年提升。
进入2022年后,截至1月末,70家券商累计在会项目已达到839家,其中中信证券在会项目最多,为100家。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则分别为65家和57家。在会项目多于40家的券商还有中金公司、华泰联合、海通证券、民生证券。
北交所方面,截至1月末,有31家券商的68家项目在审。其中,开源证券与申万宏源的在审项目数量最多,各有7家;安信证券有4家在审;东吴证券、财通证券、西部证券、中泰证券、东北证券、中信建投、兴业证券等则各有3家项目在审。
关注点三:2022年1月份IPO过会率相对回暖
IPO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之余,项目过会率更备受关注。根据WIND统计,2021年共计审核项目503家,过会项目443家,过会率88.07%,较去年95.08%的过会率减少超过7个百分点。尤其是去年11月,IPO过会率甚至一度下探至81.58%,创去年内最低。而如果把去年内141家撤单企业也算在内,则全年的实际过会率或将再度下调。
不过,今年1月,IPO过会率似有所回暖,截至今年1月末,已有36家项目在审,33家项目过会,过会率91.67%,环比去年12月提升了5.18个百分点。
从各板块的审核情况来看,据易董统计,去年内上交所共计审核项目204家,沪市主板与科创板共计过会项目185家,两个板块过会率分别为86.54%和92.11%;深交所共计审核项目237家,深市主板与创业板共计过会项目222家,两个板块过会率分别为81.25%和95.61%,较上交所而言,深交所的平均过会率更高。另外,北交所审核项目37家,过会项目36家,过会率97.3%。
从各保荐机构IPO过会看,民生证券、安信证券、招商证券、国元证券、光大证券等39家保荐机构在去年保持了“零失误”的良好战绩。24家券商去年IPO过会率不足100%,其中包括数家头部机构,如中信证券过会率98.41%、中信建投过会率95.56%、中金公司过会率92.86%。
此外,据易董统计,2021年共有29家公司审核不通过,全年被否率6.4%,较去年上升约5个百分点。
从这些被否项目的保荐机构来看,中小型券商所保荐的项目被否率更高。其中宏信证券2021年内仅申报1家IPO项目,被否率为100%;华龙证券、万和证券被否率为50%。
另外,存在项目被否的头部保荐机构中,银河证券被否率25%,广发证券被否率11.11%,被否率超过5%的头部保荐机构还有国泰君安、华泰联合、国信证券等。
关注点四:年内终止IPO数量超去年全年30%
从截至1月28日的IPO受理情况来看,今年内新受理的IPO申请有7家,其中4家为科创板,2家为创业板,另有1家为北交所。
有投行人士分析认为,今年以来,A股的IPO市场呈现出几大明显特点。第一个特点是IPO企业注册用时缩短。例如科创板企业哈焊华通仅用了22天即拿到批文,为获批文速度最快的一家。另有19家企业在不到2个月内,完成了从提交注册到获得批文。
另一个特征则是注册阶段终止企业数量显著增加,2021年全年,终止IPO的企业数量仅为16家,而今年仅1个月内,终止IPO数量就已达到22家,超过了去年全年的30%,其中12家来自科创板企业,10家来自创业板。
该投行人士分析表示,对于科创板企业而言,科创属性与科创板定位,是板块最主要的终止原因。尤其是研发费用的真实性、研发专利来源与准确性、持续经营数据是否继续符合要求、营收是否以核心技术为主等,是被问讯最为集中的几方面问题。
而与科创板终止注册原因相比,创业板终止注册原因则较为多样,不过实控人或重要股东、业绩及政策等方面是聚焦较多的问题。
此外,更突出的特征则是不少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密集撤单的现象更为显著。
1月7日,证监会开展2022年的首批现场检查,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受理的187家企业中,有9家企业被抽查,其中4家来自创业板、3家来自科创板,2家来自主板。有投行人士分析表示,被抽中的9家企业基本为热门赛道上收入与净利润体量较小的公司。
尤为值得留意的是,截至目前,此批被抽中企业中已有4家因撤单而致IPO终止。其中有3家为拟申请创业板上市企业,包括中恒宠物、壹物科技、武汉蓝电,另有1家辉芒微则来自科创板。前述投行人士表示,这4家企业撤单的原因基本来自业绩不达标的问题,例如收入规模小、业绩波动大等。
关注点五:注册制下,执业质量受考验
相比往年,走高的撤单数一方面是由于证监会加强了对拟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力度;另一方面则与注册制之下,证监会加强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与相关责任有关。
2021年是全面注册制的改革之年,资本市场的配套政策环境也对非常有利。2022年,在证监会的重磅文件颁布之下,注册制有望全面落地。
1月28日,证监会制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对全年的立法工作作总体部署。根据部署,市场最为关注的全面注册制落地的相关规章将在2022年出台,规章包括制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
1月17日,证监会召开的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进一步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安排,突出主板改革这个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发行监管转型,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增强各方合力,推动形成有利于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良好市场生态,确保改革平稳落地。
海通证券表示,注册制定价由发行人、主承销商、投资者等各市场参与主体充分博弈形成,全面注册制对投行的估值定价能力、选择发行时间窗口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制全面实施后,发行人、投资者类型更多元,需求更多样,法制与监管体系更全、更严,投行执业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