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李蕾
除了“宁王”,最近宁德时代还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叫做“投资王”。不论是积极参与私募基金的设立,还是热火朝天地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这个锂电池巨头在一级市场的根越扎越深。
宁德时代的情况不是个例,而是产业资本快速进击的一个缩影。综观当前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政府产业基金的活跃度相当高,紧随其后的就是产业资本了。有数据显示,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CVC(企业风险投资)可以占到20%~30%的市场份额,并且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增加。
过去,投资江湖中PE凭借背景实力和一二级市场差价赚得盆满钵满,VC则靠着对市场的深刻洞察与丰富经验赚取“高风险中的高收益”。大家各凭本事,井水很少犯得着河水。但是当产业资本强势崛起,开始凶猛地“攻城略地”后,这个平衡的局面就被彻底打破了。换句话来说,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早已不再是传统投资机构横行的天下。
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包含多个维度:资金端,LP构成的调整;项目端,创业者需求与素质的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投资方的退出渠道更加多元化,等等。虽然无论什么时候优质项目都是抢手的,但当前这类项目的稀缺性显得更加突出了,供需矛盾尖锐,也导致有的机构出现手上虽然有钱却投不进去的情况。
在笔者这一年多以来的采访中,越来越多的PE/VC投资人谈起,在拿项目时撞上产业资本基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对很多初创企业而言,资金当然很重要,但订单、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也同样不可或缺,这也是很多VC一直在强调和打造所谓“生态圈”的原因。在这方面,很多产业资本本身就是行业龙头公司,天然的产业场景和产业资源优势给了他们投资上十足的底气,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也使得他们的投资或许更为精准。在硬科技、To B等赛道,这样的优势更为明显。坊间一度有传言称,一家业内知名的大型产业资本在投资某创业公司时,要求将其他资方“挤掉”,自己独家投资,因为这家产业资本可以提供全产业链的资源与支持。
尽管如此,CVC的壮大是否会对传统PE/VC带来“挤出效应”,答案或许没有这么非黑即白。在很多情况下,二者的关系甚至合作大于竞争。
譬如,传统投资机构一般布局的赛道都比较广泛,看的项目范围广,同时决策机制也比较灵活。“财务投资人”的身份使得这些机构在考虑投资时与产业资本的出发点不太一样,或者也可以说更加纯粹。产业资本可以在PE/VC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找出真正有益于其巩固产业地位的关键企业,很好地弥补了产业资本在研究方面的空白。而对于一些不想被产业资本深度绑定的创业公司来说,财务投资人+产业资本的组合无疑是最佳选择。
总而言之,面对生猛的产业资本,PE和VC们其实没有必要慌张。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者当前还颇有一些打破界限、融合发展的趋势。只是传统机构以往在一级市场的这套玩法,确实也该变变了。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