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存量思维不可怕,打破它,你的创业之路才会变得更加从容
什么是存量思维?
在解释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存量?
你的学历、知识、技能、关系、资金、经验、名声等等都可能成为一种存量资源,这些东西都可能让你创业时更容易成功,但也有可能成为你创业路上最大的障碍。
存量思维就是指你对这些存量资源产生路径依赖的心理状态。很多人对存量思维的认知还是相对保守的,总觉得存量思维是有害的,要根除掉。
其实存量思维本身是无害的,就要你怎么用。
曾经有位创业者,他准备开一家以女性群体为主的日用品店,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购物中心,一个是在地铁站内,地铁站的人流量比超市的大多了,你可能会说,那肯定是开在地铁站啊!一般选址不都是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方吗?
当时这位创业者也不清楚把店开在哪里好,他做了个实验,在购物中心和地铁站各开了一家店。结果你猜怎么着,地铁站内的那家店亏得一塌糊涂,购物中心的那家店非常火爆,生意好得不得了。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地铁站虽然人来人往,流量看似很大,但是大家都是匆匆忙忙的经过,很少会有人进店,即使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进店,也是匆匆忙忙看两眼就出来了,也就是说,地铁站这家店的有很大的流量,但是没有存量。
购物中心的那家店,虽然购物中心的客流量没地铁站那么多,但是大家去购物中心目的就是去买东西的,所以进店的人70%-80%都会买一些东西,也就是说,这家店流量虽然不大,但是存量大。
这次试验的结果很明显,后来这位创业者就把所有的店都开在购物中心里面,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位创业者就是名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
存量如池中之水,虽然能够给予你创业的基础,但是如果一直依托于存量,就会造成固步自封甚至跟不上时代的惨剧。
展开全文我们来看看死守“存量”思维的例子:
提起柯达这个品牌,应该还有不少人记得,它曾经是全球五大最具有价值的品牌之一,就连爱迪生发明“电影摄影机”时使用的都是柯达的软胶卷。最巅峰的时候,柯达胶卷的销量占据了美国市场85%的份额,千家万户都在使用柯达。
都知道柯达的主营业务由胶卷和相机组成,可是柯达本身似乎更依赖于它的胶片市场。
1975年,24岁年轻的柯达工程师史蒂夫·萨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比索尼的第一台数码相机早了6年,但当他把这项惊人的成果呈现给公司高层的时候,傲慢的管理层对这个只能拍100x100像素的奇怪机器嗤之以鼻—“没有人愿意在电视上看他们的照片”,当时的柯达在胶片时代可是笑傲群雄的。这本该是开启数码时代的按钮,可是却被柯达雪藏了。
30十多年后,当柯达在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当年的决策者们不会想到,敲响他们丧钟的正是他们自己公司发明并雪藏起来的数码相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手机领域,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知名手机品牌都曾经风靡一时,但都由于死守“存量”,在时代的进步下都被淘汰了。
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当中,讲述了大量的商业案例,只为了说明一件事,大企业的衰败并非源于管理不善,而是因为他们过于依赖已有的存量优势。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存量思维的局限呢?
在创业领域,为了避免自己受到已有资源的局限,很多创业者都有一个心法,他们时常逼问自己:“假如今天公司已经一无所有,接下来一定要去干的事情是什么?那现在就去做那件事情。”
英特尔公司创建于1968年,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盘制造商,从自成立起,公司的主要利润都来自于硬盘业务;直到80年代初期,英尔特还只能算是个小公司:人数少、生意少、产品低端。
当时,日本硬盘业务异军突起,英特尔连续6个季度业绩下滑,如果再没有起色,时任英特尔总裁的安迪·格鲁夫就要下台,而英特尔的业务也很可能将从此一蹶不振。
格鲁夫在一次会议结束后问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你认为新进来的那些家伙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说:“他们会完全放弃存储器的生意,而转做处理器。”
格鲁夫目不转睛地盯着摩尔:“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当时英特尔生产的低性能微处理器,基本上都是用来补充大的计算机公司看不上的低端市场,但是由于其性价比高,大家都能够用得起,所以英尔特也占领了大部分个人市场。
1981年,IBM为了快速搞出PC电脑,就找到英特尔合作,使用了英特尔8086处理器,英特尔一举成名。
结局你已经知道了——英特尔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微处理器生产商。
抛弃“存量思维”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学习,跨界学习,不断思考”,“假装自己一无所知 ”,”假装自己一无所有”。
就像乔布斯的那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