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1月14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在构建金融运行安全区的前提下,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进“金融+”战略,着力打造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助力深圳建设有影响力的全球金融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一区四中心”以外,先行先试、探路、示范引领也成为关键词。
面对金融“十四五”规划的一纸蓝图,深圳依然有进步空间和反思需求。据观察,“十三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但与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相比,与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深圳体量规模有待提升:
金融增加值约为北京、上海60%
在业内看来,深圳金融体量规模和国际化程度需进一步提升,而“体量的提升”便是首当其冲。据观察,与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相比,深圳金融业在市场规模、总部机构、资源聚集、开放程度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
上海正是深圳绕不开的参照坐标。南都记者梳理2021年三季度的公开数据看到,上海2021年1-9月金融业增加值5905.1亿元,同比增长10.14%。北京2021年1-9月金融业增加值568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1.57亿元,同比增长8.42%。深圳2021年1-9月金融业增加值3438.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9.71亿元,同比增长10.25%。
虽有后劲,但深圳金融业增加值的体量大约相当于北京、上海约60%左右。而按照深圳金融业“十四五”预期性指标,2025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将达到6400亿元左右,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16%左右。深圳6400亿元的未来目标,不及上海2020年的金融增加值。
金融增加值比重也值得关注。深圳今年三季度的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15.8%, 而202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为18.52%左右。即便如此,上海金融市场较为活跃,金融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外资金融机构也是一个指标。按照深圳官方统计,目前深圳外资法人银行数量约为上海的1/4、北京的1/2,CFA持证人才数量是北京的1/2、上海的1/3。2018年我国放宽金融业外资持股限制以来,全国8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均落户上海、北京,全国31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28家落户上海。
世界500强方面,去年深圳跻身世界500强的金融企业主要是平安保险、招商银行、深圳市投资控股,数量上也不敌北京上海。
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仍较大
地方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尚不健全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需进一步增强。深圳金管局表示,直接融资比重有待提升,“十三五”期间深圳地区直接融资(含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累计增量约占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的比重为24.7%,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创投风投发展仍存在短板,根据清科统计,2020年深圳本土企业接受股权投资金额只有北京的1/3、上海的1/2;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仍然较大,融资有效满足率偏低,融资成本偏高。
展开全文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按照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内容,地方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尚不健全,“7+3”地方金融业态监管规则体系还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等风险处置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仍偏高,部分房企依靠高杠杆扩张模式难以为继,存在流动性等风险隐患。金融科技、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金融业务等领域还存在一定“盲区”,监管治理尚待破题,地方金融监管的制度规则、力量配备、基础设施以及有效识别“伪创新”“乱创新”的能力建设还待进一步加强。
金融资源竞争压力
不仅来自国内,还有亚太地区乃至全球
与深圳“一区四中心”的远景规划作参照,此前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升至世界第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指出,“到2035年,上海应建成引领亚洲辐射全球、以开放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以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为标志、与纽约和伦敦并驾齐驱的顶级全球金融中心。
毫无疑义,“十四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业内有识之士分析,一方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我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过高等叠加风险,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并反映于金融领域,金融业存在风险隐患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外金融资源竞争加剧。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各大中心城市均把金融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倾斜资源,导致城市金融资源“强者愈强”马太效应越加显现,深圳也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压力。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霖芳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