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四方光电最新的和讯SGI指数评分解读出炉,公司获得了79分。
四方光电指数一如既往的稳当,克服外部不利冲击的吸收能力削弱了季节波动的经营特性,营造出平稳的指数轨迹,呈现出业绩确定性较高的强势预期。
高复合增长率强化业绩增长的惯性,高盈利性刺激了投资偏好,同时在股价的长期上涨中造就了公司与二级市场良好的互动反馈关系,因此,年初以来,四方光电股价稳步上扬,气势如虹。
图:四方光电和讯SGI指数综合评分
经营特征:盈利高、成长性强
四方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披露的三季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8亿,同比增长111.1%;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同比增长163.6%。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取得3位数的增长速度,成长性强。
从成本端来看,费用管控效果显著,营业成本大幅上升,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期间费用率下降5.3%,营业成本1.9亿,同比增长96.5%,低于营业收入111.1%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上升3.7%。期间费用率为14.5%,较去年下降5.3%,费用管控能力有所提升。
从季节效应来看,,受行业特性影响,四方光电的营收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一季度收入占比最低,四季度收入占比最高。第一季度受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影响,公司产品销量相对较低;第四季度是雾霾高发期,亦是“双十一”、“双十二”等促销购物活动集中季节,是下游空气净化家电的销售旺季,公司产品销量随之增加,季节性经营特征在季度指数的高低格局中也有所反映。
行业景气:政策驱动与技术浪潮
政策层面,在“新基建+碳中和”对冲经济下行的战略政策驱动下,传感器细分市场明显扩容,需求进一步释放,产业政策的溢出效应叠加技术浪潮的推动,行业景气持续演绎。
展开全文技术层面,技术浪潮奔涌而至,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家电的智能化、节能化成为主要消费趋势,公司气体传感器产品逐步拓展至洗地机、扫地机、壁挂炉等更多应用场景,成为推动业务增加的重要动力。
新旧增长力量交汇,一方面既有成长惯性的路径延续,同时新的增长曲线也在逐步展露,技术迭代推动超声波燃气表需求,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这在年初以来股价的稳步攀升中已经有所投射。
气体传感器在传统行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更新换代,属于存量市场,而增量市场主要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回顾过往,2018年到2020年,四方光电营收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实现1.18亿元、2.33亿元、3.0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61.85%。
同时,公司净利润增速表现良好,2019年到2020年,分别实现6495万元、844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7.89%、30.06%,随着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增量市场的逐步渗透,成长空间可期。
财务透视:回报高、波动率低
从行业格局来看,气体传感器厂商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以安费诺、费加罗、博世等厂商为代表,当前气体传感器与分析仪器行业呈现外资品牌与国内龙头厂商竞争的格局,以四方光电、汉威科技、攀藤科技为代表的国内厂商由于进入该行业时间较晚,因此在知名度、市场渗透率、品牌影响力方面有所欠缺。
为有效评估四方光电的业绩水平和发展潜力,有必要进行业界头部厂商之间的财务比较分析,以汉威科技作为比较标的,在多维度透视两家企业发展优劣、差异的同时,也为近期略有回调的四方光电股价提供长期预判。
首先,从收入规模和业务构成来看,2020年汉威科技在营收总量上凭借19.41亿元远超四方光电的3.08亿元。单看气体传感器业务,汉威科技也靠3.16亿元略高于四方光电的2.38亿元。汉威科技起家于半导体类气体传感器,强项是电化学技术,四方光电强项表现在光学技术上,具体包括红外、紫外、光散射、激光拉曼。
其次,从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来看,在毛利率指标上,四方光电明显高于汉威科技,而毛利率差异主要是受到产品结构的影响。汉威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物联网解决方案,毛利率在25%到30%,而四方光电的气体分析仪器毛利率60%到70%,构筑了公司盈利基石,而汉威科技的仪器仪表毛利率仅45%到50%,稍显逊色。
此外,从杜邦分析的角度来看,由于四方光电主要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尾气分析仪,导致汉威科技ROE明显低于四方光电,这在指标上体现为汉威科技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双低,原因在于净利率受制于毛利率瓶颈的局限,而总资产周转率在“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模式影响下,导致账面固定资产较大,资产周转率走低。
综上可见,虽然就体量规模而言,四方光电不能与汉威科技相提并论,但是四方光电在成长性、盈利能力、运营能力等发展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汉威科技,这种精细化、专业化、内生式的增长优势,一定程度上从财务视角揭示了四方光电股价波动率较低、持有体验更加适宜的差异根源。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四方光电在公司经营中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空间有限、业务规模较小、天花板效应等不利要素的制约,构成了估值进一步提振的一个堵点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