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金融支持实体力度稳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2023-07-01 01:01  浏览:46

编者按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全力支持助企纾困,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取得好成绩。《经济参考报》特推出“回眸央行2021”专栏,梳理过去一年人民银行如何积极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宏观政策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日前人民银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货币政策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

多举措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回顾过去一年,从年初到年末,人民银行运用各种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年初,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加2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信贷增长缓慢地区。

7月和12月,两次降准各0.5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约2.2万亿元。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至8.4%,较2018年初降低了6.5个百分点。

8月和12月,两次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新增贷款18.8万亿元,同比多增4384亿元;11月末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8.5%和10.1%,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孙国峰表示。

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除了“量”的合理充裕,央行也不断引导“价”的下行: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加点确定;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一年期LPR下行5个基点至3.8%。

“从利率政策看,2021年6月21日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降低了中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12月7日人民银行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都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在上述政策综合作用下,银行资金成本已累积一定的下降幅度,最终带动了12月20日1年期LPR下调。可以说,LPR下调是央行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综合反映,也充分体现了LPR报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特征。”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评述。

数据也显示,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提升,有力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21年1-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54%,为有统计以来新低。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瞄准重点领域

过去一年,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不断发力。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小微市场主体量多面广,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2021年3月,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央行将两项直达工具延期到2021年底。

“截至2021年11月末,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提供了189亿元激励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对2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对15.1万亿元贷款延期。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3175亿元低成本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8794亿元,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9.6万亿元。”孙国峰说。自2022年1月1日起,央行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

为了支持“双碳”目标,人民银行在2021年并行推出两个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的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的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二是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供热、民用清洁采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等七个领域。两个工具提供资金支持的方式都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相关领域内的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人民银行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一定比例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

目前,两个工具已经顺利落地。最新数据显示,人民银行向有关金融机构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已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共2817家企业,带动减少排碳约2876万吨。“后续人民银行将继续用好这两个工具,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放绿色低碳领域,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孙国峰说。(张莫)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