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女版“乔布斯”获罪,硅谷创业文化当反思销售职位描述
2023-06-30 10:41  浏览:43

吴晨/文经历了旷日持久的庭审和陪审团辩论,曾经被誉为女版“乔布斯”的伊丽莎白·福尔摩斯(ElizabethHolmes)被美国法院认定4项欺诈指控罪名成立。这意味着2018年硅谷爆出的“滴血检测”高科技公司Theranos造假丑闻告一段落,福尔摩斯也可能面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牢狱之灾。

有评论者认为,福尔摩斯入狱可能会给硅谷投资人带来寒蝉效应,无助于鼓励更多投资人拥抱风险。我则觉得,只要回顾一下福尔摩斯的创业经历和造假事实,不难看出,硅谷创业文化中已经出现了不少严峻的问题,即使有一点矫枉过正也是必须的。

梳理一下福尔摩斯的创业经历,不难发现,她特别符合硅谷创业者的“刻板印象”,甚至可以说她就是按照典型创业者的足迹亦步亦趋,连装束都效仿乔布斯的黑色套头衫:名校(斯坦福大学)辍学创业、有宏大的理想(一滴血就能完成上百种医疗检测,给千百外害怕针头的病患带来福音)、富有感召力(当年她和脸书的创始人小札并列为硅谷最有前景的高科技公司的年轻创始人)、众多大咖背书(Theranos的董事会曾经是美国政商两界大佬云集的地方,两任国务卿基辛格和舒尔茨都是董事之一)。

但恰恰因为Theranos太像一家笃定成功的公司,让福尔摩斯在遭遇科研挫折之后,没有选择攻坚克难,反而依赖虚构故事,夸张地描述公司的检验能力,甚至公然造假愚弄投资人和消费者,让成千上万使用公司血液检测的用户面临医疗事故的风险。

法院的裁定,至少点出了过去20年硅谷创业大潮暴露出的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硅谷的生态过于吹捧“有远见”(Visionary)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积极寻觅下一个可能被颠覆的产业,纷纷拥抱“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假装可能,直到做到)”的创业箴言,希望用夸张和富有想象力的愿景替代真实的能力,吸引资金和消费者指数级增长,以时间换空间,期望未来兑现成功。

当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就很可能模糊愿景和公然撒谎之间的边界。福尔摩斯并不是跨过红线的第一个。曾经被投资人热捧的氢能源燃料电池重卡制造商Nicola的创始人也将面临欺骗投资人的指控,因为公司在一份宣传卡车自主驾驶的影片中欺骗投资者,把一段卡车下坡滑行的视频包装成卡车燃料电池和动力系统装备完成之后的自主驾驶。

其次,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或许夸下海口募集资金,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烧钱拓展市场并快速迭代,使命达成是有可能的。无论是谷歌还是脸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在制造业领域,在技术还没有取得新突破的时候,仅仅靠愿景和烧钱无法确保使命达成。换句话说,实体领域内的创新和突破并不仅仅是投入巨额资金和假以时日就笃定能成功。

Theranos和Nicolas都是好的反例。两家公司都有足够远大的愿景和足够的噱头吸引到足够多的资金,但是无论是要真正能用一滴血就能开展上百种检测,还是完成氢气燃料电池重卡电动动力总成的研发,都需要有很长时间研发的积累才可能取得突破。市场推广做得再好,并不代表真正有突破性研发的实力。而被资本追捧的创始人很容易在镁光灯下迷失了自我,当现实扑面而来的时候,一旦选择通过撒谎来应对,就可能深陷泥潭而无法抽身。

第三点更重要,在迈向知识经济的大转型中,有远见的创业者很重要,但绝不是创新企业成功的全部。福尔摩斯被判有罪也再次提醒投资者和消费者,到了跳出创业者“英雄崇拜”的时候了。一家创新企业之所以能成功,不仅需要努力的创业者,更需要能够聚合一群思维活跃又能力出众的团队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伟大的创新一定是一群人努力的成果,过去是,未来更是。

走出英雄崇拜的迷思,需要摆脱简单的类比,跳出刻板印象。只是因为福尔摩斯的创业经历和之前的创业者——比如说乔布斯神似,因为她“look alike”(看起来就像是聪明的创业者),投资者就相信她具备成功的潜质,而不吝在她身上投入大量的金钱,这其实是偷懒,期待“躺赢”。甚至可以说,当福尔摩斯有意无意去模仿前人,并且在造假中尝到甜头而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这些投资人至少也是半个纵容的帮凶。

(作者为《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