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生意创始人李涛:2022,预见体育产业的三大爆发点
2022年1月6日,2021第八届体育大企业峰会暨颁奖盛典在广州富力珠江新城的富力思卡尔顿酒店盛大举行。本届峰会由北京盛意体育主办,朝向集团、华体融科联合主办,当代文体、阿里体育、盛意互动作为官方合作伙伴。
在主办方致辞环节,体育大生意创始人李涛发表了精彩丰富的开场感言。继2016年1月体育大生年度峰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后时隔6年体育大生意年度峰会第二次来到粤港澳大湾区。结合2021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李涛对2022年我国体育产业最可能实现体量大爆发的三个细分行业进行前瞻:
一、体教融合继续加速,体育培训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将大幅提升。
自2020年以来,各省市中考体育分值稳步提升,而伴随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出台,体育培训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公认的万亿级蓝海,新东方、学而思等大批学科类培训机构纷纷转型开始从事体育培训。
据央视财经在8月底的报道,当时我国的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已达到66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也增至37万家。随着“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
为推动体育培训行业规范发展,体育总局印发《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明确规至少持有六类证书中的一种才有资格进行体育培训。随着国家规范了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模式,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会有更多企业投身到体育培训行业中来。
二、科技持续赋能体育,数字化体育的沉浸式体验有望实现突破。
作为最依赖线下人群聚集消费场景的行业之一,体育行业无疑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体育办赛模式和体育消费场景因为疫情发生了深刻变革。在后疫情时代,由于疫情不时就会零星爆发,重注数字化体育、智能体育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成为当务之急。
据体育大生意了解,目前浙江、福建等多个省份都在本省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打造智能体育制造中心,支持智能体育制造园区建设,支持体育制造企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推进与高校合作成立智能体育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通从基础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到孵化中试和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加速体育赛事和体育健身等领域的科技应用与突破。
展开全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体育产业将从软硬件两个层面和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移动穿戴设备、安全防范等技术紧密融合。制定推广场馆智能化建设标准,体育场地设施智慧化改造,鼓励体育场馆利用AR/VR、全息成像技术改造沉浸式体验空间。鼓励体育赛事和展览会“上云”。探索健身器材、场地设施物联网智能管理应用。
三、体育金融保险业潜力巨大,有望出现更多新的体育金融保险产品和应用场景。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体育金融和体育保险的需求也在明显变强:一方面,体育产业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够实现年均双位数增长的领域,体育产业5万亿的宏伟目标让很多资本热钱渴望分一杯羹,而我国大量中小体育企业有很强的融资需求,2021年已出现了多个体育投资基金。另一方面,体育赛事在参赛选手保障、体育培训健身机构在学员健身过程中的保险缺失问题也日益显著,以致于在甘肃白银山地越野马拉松和河南625震兴武馆火灾等悲剧后很难善后。
我国在体育金融领域相较国外发展略显滞后,反过来,这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自2015年起,《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开始新增了体育金融类别。2019年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对《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5)》进行了修订,在“体育金融与资产管理服务”中增加了创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的相关内容。体育金融目前最广为人知的两个场景分别是体育融资和体育保险。
当前,体育企业多是轻资产模式,因缺乏抵押物面临融资难题。目前全国有近20个省都设立了政府出资设立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体育融资机构根据体育企业的特点来量身打造相应的融资模式,帮助体育企业融资。
具体而言,体育保险,主要体现在体育赛事和运动员保险。过去两年,疫情导致不少体育赛事取消或推迟,如果有完善的体育保险机制,则可以帮助赛事举办方分摊部分损失。在运动员保险方面,我国体育保险的种类还不健全,目前比较广为人知的是CBA联赛和中国人寿合作推出的国寿职业运动员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不过整体来看,我国在体育保险方面还存在大面积的空白,但我国专业运动员人数高达10万,年均大型体育赛事上千场,可以说体育保险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