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新氧连续第七年发布医美白皮书 千亿市场“医美归医”成未来风向标爱在记忆中找你歌词
2023-06-28 10:38  浏览:35

《投资者网》向劲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会更多倾斜到注重体验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生活中非刚需的可选消费品。

正是如此,消费偏好发生改变,消费者对外表的重视与日俱增,追求美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而化妆品给面部带来短暂、即刻的改变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提升整体形象的需求。

根据新氧数据颜究院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2021年医美市场重回高增长通道,增速超过20%,超八成大众人群对医美接受度较高,完全不能接受医美的受访者为0。预计到2022年,我国医美消费用户规模将超过2000万。

这已是新氧连续7年发布医美产业白皮书,从2021年的白皮书中我们能探究到怎样的趋势变化和消费潮流?

千亿医美长尾市场

据白皮书数据,预计2021年中国医美产业规模达到1846亿,同比增长21.6%,成为近4年来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年,医美消费呈现出“长尾”趋势。

医美市场恢复高速增长,2021年重回20%增长通道,医美产业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依赖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政策推进以及医美产业本身的发展。

宏观层面上,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客观上为医美消费的崛起提供了经济支撑;中观层面上,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产业资本的持续入局,则为医美产业的蓬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并逐步打破信息壁垒,增强对医美的信任感。

微观层面,求美需求崛起带来的医美需求释放,以及医美技术进步带来的大量新产品落地,则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共同推动医美行业步入高景气期。预计2021年中国医美产业规模达到1846亿,同比增长21.6%,成为近三年来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年。

展开全文

在过去几年,医美行业的高增速备受瞩目。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中国医美市场的增速仅有5.7%,远低于往年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医美消费却开始呈现“破圈”趋势。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美消费人群达到1520万人,同比增幅35.7%,是医美市场增速的近7倍,医美消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到2022年,医美消费用户规模预计突破2000万人,依然维持近20%的强势增长。

此外,另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与发达市场10%左右的市场渗透率相比,中国医美行业渗透率仅为3.6%,未来中国医美消费人群或突破1.5亿。大众医美意识的崛起,成为中国医美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解码2021年医美新特点

从消费人群的地域分布来看,白皮书数据显示,一线、新一线城市是医美消费主战场,医美消费人群占比70%以上,二线城市消费人群数量近三年来持续增长,至 2021 年,这一群体比例已经达到18.33%,与一线、新一线城市呈现三足鼎立之势。未来,二线城市有望成为医美市场新的增长极。

如果说2020年的疫情“助力”非手术类医美消费大爆发,那么,2021年就是“轻医美”需求向纵深化、精细化发展的一年。

首先,医美消费者持续向非手术类消费转向。非手术类项目消费者占比逐年增加,手术类项目消费者占比逐年降低。近三年来,手术类消费者占比从2019年的34.2%降至21.3%,非手术类消费者占比从则从2019年72.%上升至83.1%。

从具体的消费项目来看,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在脸上动刀了,而是选择向身体“开刀”。2021年手术类医美消费,面部项目消费占比较2019年下降了近7%。同时,身体项目消费占比则提升了7%。而在非手术类的花费中,面部项目占比连续三年提升,从2019年的82.93%,上升至86.64%。

而在手术类消费方面,吸脂是最受欢迎的手术类消费品类,紧致抗衰成最受欢迎的非手术类消费品类,其占比分别为17.07%和25.08%;其次则是鼻综合、眼综合、面部提升和隆胸紧随其后,消费规模占比分别达8.64%、8.11%、8.00%、6.11%。

此外,以肉毒素注射为主的除皱瘦脸消费,则成为2021年下单人数最多的项目。玻尿酸类消费,无论是消费规模,还是下单人数,都牢牢占据第三位。

美白嫩肤、非手术类减脂等项目,成为2021年消费增速最快的项目,增速分别高达416%、300%。可以看到,身体塑形需求,也在逐渐走向精细化、非手术化。

不同区域的医美消费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白皮书中“全国医美消费地图”显示,一线城市的消费更为精细化、对非手术项目也更为关注,例如北京最多美白嫩肤订单、上海下单最多冷冻溶脂项目。而新一线、二线城市则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例如南京私密整形订单最多,长沙人下单了最多的肉毒毒素去川字纹等。

医美归医是大势所趋

“让医美行业回归医疗本色,让医生回归专业。”这已成为医美行业的共识。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想要达成却需要很长的路途。今年以来,随着政策层面的强监管,医美行业已进入从过往的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升级的临界点,问题的解决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业内普遍认为,让医美专业化建设推动行业回归医疗本质,这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同时,这也需要在药械端增强正品供给提升品牌认知,与消费者建立更广泛和直接联系。同时,在医美人才端,要完善培养机制,加强激励与培训体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注射类针剂正品率上,据艾瑞咨询《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市面上流通的注射类针剂正品率只有33.3%,在非法医美场所中90%以上的医疗美容设备都是假货。医美产业上下游应该如何协同,才能更好地保护品牌和正品,也是当今形势下品牌厂商正在持续探索的医美创新模式。

医美的本质是医疗,专业医生是医美行业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医美产业链条中最核心的资源之一。即便是火热的轻医美市场也是如此——轻医美再轻也是医疗,医疗品质的关键,在于医生。

高水准医生队伍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不能把优秀的医师培养寄托于“批量复制”,行业始终在探寻医美优质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而这也依赖于社会层面、行业上下游的联动与协同。

针对优质人才紧缺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会长江华曾表示,医美行业从业者需静下心来、避免浮躁,从事医美行业不能只对金钱名利追逐,更应当有一颗医者仁心和对消费者的责任心。人才资源是医美行业的核心资源,医美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尽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优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

医美行业的发展,从稚嫩到成熟,从粗放到精细,蜕变之路总是不易。2021年,疫情的反复,监管从严,短期内必然引起市场的波动,但长远来看,野蛮生长、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将得到改善,医美发展之路日益规范,求美征途也不再是布满荆棘的泥泞小道。当“医美归医”的呼声渐高,变革性技术、产品涌现时,市场潜力将逐渐显现。(思维财经出品)■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