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盘点2021创投圈八大关键词中国首次参与的残奥会是哪一届
2023-06-27 10:54  浏览:31

每经记者:唐如钰 姚亚楠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1年世界似乎猛踩着油门在前进,创投圈同样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化。

这一年,有机构拿着钱排队砸医疗,有投资人在新消费的热浪中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有机构高举“碳中和”却不知如何布局,也有投资人见证了辉煌赛道的迅速消亡。这一年,更多的人开始强调长期主义、ESG投资;还有更多人把政策解读、拥抱合规放在了创新之前。

回顾匆匆的365天,有许多故事可以讲,有不少事件值得被记住。在今年即将划上句号之际,《每日经济新闻》总结了创投圈八大关键词,盘点多少有些让人猝不及防的2021年。

元宇宙:现实叠加虚拟能激发新的商业潜能

出版于1992年的《雪崩》将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人造空间称之为“元宇宙”;29年后,这一概念吸纳了XR、AI、区块链等日趋成熟的新技术,成为创投圈当仁不让的新风口,2021年可谓是“元宇宙元年”。

Facebook(现已更名为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毫不掩饰自己是元宇宙的信徒,表示5年内要转型为“元宇宙公司”,微软、谷歌、腾讯、字节跳动等海内外科技大厂开始加码企业级应用场景、丰富内容生态,红杉资本、真格基金、五源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在元宇宙赛道投资不断,希望现实叠加虚拟能激发更广阔的商业潜能。

具体来看,VR/AR、虚拟人、游戏、社交等四个细分赛道颇受投资人青睐,超参数科技、影目科技、万像文化、ACE虚拟歌姬等项目在今年均斩获新一轮融资。

“今年最大的热门赛道是元宇宙,元宇宙的出现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天窗,比较朦胧,但至少想象力非常好,资本市场从来都是喜欢新的概念。”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表示,元宇宙极大地迎合了大家对投资的期望,加之消费互联网机会变少,不管是早期基金还是后期基金很多都在看这个方向。

究竟哪些公司有实力在元宇宙世界抢占先机?

今年11月,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DST Global创始人尤里·米尔纳进行了对话,后者曾因投资Facebook一战成名,尤里·米尔纳认为,元宇宙平台只可能由那些大型公司创建,因为真正要建立核心平台每年都需要投入几十亿美元或者更多,而且需要持续投资10~20年,这种做法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做到。元宇宙不仅对软件,同时也对新的硬件开发,甚至是新的处理器有要求,而硬件投资同样需要很大的投入。另一方面,元宇宙是一个极为开放的环境,需要围绕这些硬件做大量的应用程序开发。

碳中和:一场与时间较量的投资拉开帷幕

2021年“碳中和”同样迎来了“投资元年”,一场与“时间较量”的投资拉开帷幕,ESG投资也随之站上风口。这一年,创投资本闻声而动,赛道投资融资规模屡创新高。

其中,以红杉中国、高瓴资本、深创投等为代表的巨头资本空前活跃,争相布局。10月,沈南鹏就公开表示,碳中和正在全球兴起一场绿色工业革命,其重要性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工业革命。产业和投资将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动关系,并成为整个碳中和转型中最为重要的动力链条之一。

据了解,高瓴在2020年也成立了专门的气候变化投资团队,推出了专项的绿色基金,这也是股权投资领域率先以绿色产业碳中和为投资主题的纯市场化的投资基金。

展开全文

对此,也有投资人即表示,单一的能源结构改变并不能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背后是人类活动、生活方式的变革,因此需要新兴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推进、助力。对投资而言,这更是一条时间跨度长达40年的长坡赛道,私募股权投资将是其长期的助力来源之一,但这条投资体量巨大的赛道给PE/VC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实力和投资眼光的挑战,也是一场关于时间和耐心的较量。

北交所:VC/PE退出渠道再扩宽

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横空出世,资本市场向“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抛出了融资的橄榄枝,不仅将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通直接融资渠道,VC/PE行业也迎来长期利好。

从市场定位而言,北交所聚焦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与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形成错位格局。截至12月30日,北交所共有82家上市公司。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曾向每经记者分析道,IPO退出最为投资人所热衷,但在过去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很难登陆资本市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上市机会,VC/PE退出的渠道更丰富、通畅,退出节奏也将更快,其资金使用效率、投资收益率等将有所提升,对VC/PE行业是一个长期利好。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也曾在公开场合感慨道,如今在中国,基金在退出端空前顺畅。“科技领域的资本非常充裕,无论是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基金还是政府主导的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支持程度都是空前的,更重要的是退出端也是空前顺畅。”

VC/PE在紧密连接科技创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北交所的推出令从业者备受鼓舞,退出渠道的进一步打通使得“募、投、管、退”的循环更良性、正如投资人所期待的,“有活跃的二级市场,就会有繁荣的一级市场”。

募资回暖:“二八法则”向更残酷的“一九定律”演进

2021年,市场上不再缺钱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共识,经济恢复和VC/PE支持的IPO退出价值不断提高,VC/PE市场资金加速回流,资金供给更加充裕,募投再次进入“万亿”时代。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据清科研究数据,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规模大幅提升,约为1.27万亿,已超过2020年募资总额、同比上升50.1%,新募基金数超过4500只、同比上升87.3%,募资环境持续改善。从币种分布来看,人民币基金募集近11000亿、同比上升52.4%;外币基金募集超过1800亿、同比上升38.0%。

募资结构上,LP多元化趋势延续,资金的集中性在2021年更加凸显,超大规模基金数量超过了往年,其中不乏单只基金规模超过百亿的大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和基建基金。此外,两极化趋势仍然明显,规模不足1亿元的基金约占基金总量的60%,这意味着一些中小投资机构募资可能还面临一定的困境。

少数顶级机构接连超募,而大批中小机构颗粒无收似乎已成创投市场常态,原有的“二八法则”也正在向更残酷的“一九定律”演进。中小机构要想不下牌桌该怎么做?此前,每经记者在与青锐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吴斌的交流中他给出了自己的策略——专注和差异化。

吴斌认为,VC行业迄今为止依然高度依赖于人,在特定领域触角更长、扎得更深自然需要更多人,但人员扩张可能触及到大机构的管理极限,它们无法通过管理更多的人实现在几十上百个产业的深度扎根,而这恰恰为中小机构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将你的目光不断聚焦,深耕某一个细分产业,和里面的创业者打成一片,多年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其中,等到这个产业崛起的时候,话语权和收益自然就来了。”

新消费:赛道跌宕起伏

如果创投圈评选2021最戏剧化的赛道,新消费应该毫无悬念当选。从上半年的“无人不谈、无人不投”,到下半年行情迅速冷却,赛道的前后对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超500亿资金涌入该赛道。“和府捞面”“Manner”“moody”等品牌屡获大额融资,不断刷新赛道单轮融资纪录。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王维玮向记者介绍道,虽然下半年新消费投资热度下降,但细分赛道头部公司融资能力不减且估值丝毫不受影响;且从投资主题来看,2021年资本更多地布局在线下,其中以餐饮行业吸金能力最为明显,“今年可能是我从业以来,线下餐饮拿到最多投资的一年。此外,咖啡、奶茶、烘焙也是2021年表现较为突出的赛道,这些也是年轻人需求旺盛的领域”。

与此同时,在他看来,下半年消费行情的遇冷,主要原因在于此前登陆二级市场的新消费企业整体市盈率的回调,使资本在投资布局时更加谨慎,“其实是之前市盈率太高,现在反而到了合理的区间”。

不过,对于2022年的消费赛道,多数受访者均表示仍然看好。

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即向记者强调,2022年消费仍是其第一看好的赛道,因为衣食住行玩乐是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如此消费仍是天花板高且宽的赛道;不过,未来的新消费投资会更加聚焦有门槛、有壁垒的细分领域。

王维玮则表示,从长线来看,整个消费行业未来五至十年仍有可观的增长预期;行业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无论是增量领域的基础类消费品和增量的宠物等行业都是可挖掘的赛道。

梅花创投吴世春则认为,2022年具备科技含量、底层创新的消费企业会更受资本欢迎。

硬科技:一场长期主义的较量

2021年,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引擎,硬科技赛道以强劲的势头继续领跑。据清科研究院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硬科技领域融资规模为各行业之首;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融资数占股权投资市场总量的60%;超5352.3亿资金涌入上述领域。

今年9月在“2021 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沈南鹏记表示,和五年前、十年前的创业相比,当下中国的创业主题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个科技主导的创业新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硬科技项目已经超过红杉投资组合的80%。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则向记者指出,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靠的是硬科技;中国也正从人口红利走向技术红利、科技红利。

资本高涨的热情之下,我们也看到了部分赛道的非理性繁荣——有投资人开始担忧,资本排队砸钱抢医药项目的同时是否也埋下隐患;也有投资人预警,集成电路的疯狂之下究竟有多少鱼龙混杂。

当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政策与资本红利推动下,行业的欣欣向荣。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硬科技制造正在实现一次华丽的转身——由曾经的受人掣肘的世界代工厂迈向国际领先的一流制造终端。

与此同时,硬科技投资也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坚持,是技术门槛之间的比拼、是产业化能力的较量,未来的中国硬科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资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双减”:辉煌赛道转瞬消逝

教育一向被视为抗周期、高成长的宽赛道,在过去的几年中,有超千亿的资本涌入国内教育行业,其中尤以头部VC最为活跃,明星企业猿辅导一度登上全球教育科技“独角兽”榜首。然而在2021年,校外学科培训这一黄金赛道却迎来至暗时刻。

今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现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也严禁上市融资、资本化运作。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

“狂奔了10年的教育资本化基本出清,对资本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多鲸资本葛文伟向记者表示,过度资本化使得校外学科培训的出发点出现偏离,“双减”为教育行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了醒:教育有个很重要的属性是民生属性,“市场”、“生意”的成分不能太过。

学科培训赛道的创业几近偃旗息鼓,但2021年教育领域的创新与投资仍在继续,下半年以来,职业教育、教育科技、老年教育等细分领域均有多家企业斩获新一轮融资。正如葛文伟所言,教育是价值的创造,整个教育领域是一个永远没有被满足的市场,也是典型的基于人群聚合的服务业,任何一个覆盖百万用户的市场都值得去创业和投资。

反垄断:监管重拳出击的一年

2021年是我国互联网反垄断力度空前的一年。4月,阿里巴巴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而被监管机构开出182.28亿元的罚单,并责令其全面整改后连续三年向监管提交自查合规报告;10月,美团同样因平台“二选一”行为受到34.42亿元的处罚;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同样因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案受到行政处罚。

显然,史无前例的反垄断强监管是政策向企业的无序扩张亮出的红牌;也是监管为资本设置了“红绿灯”,防止其野蛮生长。

以2021年为转折,互联网行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市场主体竞合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对于资本和企业而言读懂政策、拥抱合规将放在创新之前。

长按识别二维码,前往“场景汇”APP

免责声明:每经路演·场景汇旨在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搭建互动交流、精准对接平台,我们将定期深度报道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项目,所选用的素材均来自于公开资料和采访,请各位投资人谨慎判断、预防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