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一度涨超20%!AI巨头商汤正式登陆港股,上市进程一波三折,基石投资者有变…btw是什么意思
2023-06-26 00:48  浏览:41

一波三折后,AI巨头商汤集团(股份代号:0020.HK)终于登陆港交所。

12月30日,商汤集团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开盘价3.91港元,较发行价上涨约1.56%,盘中一度涨超20%,随后股价小幅回落。截至午间收盘,商汤集团股价报4.29港元/股,涨11.43%,总市值1428亿港元。

商汤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在上市仪式上表示,1956年,“人工智能”这个词被首次提出,之后整整十年,学术界对这个名词本身都存有不同意见和疑惑,而今天,人工智能已经作为一种通用技术,成为时代的基础设施,“借助AI算力大装置和大数据技术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拓展人类对于广袤世界的认知边界,一场跨越经济周期、气势磅礴的产业升级就在眼前。”

IPO募资57.75亿港元

12月30日一早,商汤集团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举行上市仪式,原创性地采用了混合现实云敲锣方式。“这在十年前是没有办法想象的,技术正快速拉近虚拟和现实世界的距离。”徐立说,“当我们看到了技术的巨大突破,商汤人希望推动技术落地,用技术突破去重新定义场景和模式,去刷新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

根据商汤集团此前发布的公告,该公司港股IPO最终发行价为每股3.85港元,募资规模为57.75亿港元。据悉,商汤集团向全球发售15亿股B类股份,其中香港发售1.5亿股B类股份,国际发售13.5亿股B类股份,另有15%超额配股权,香港发售和国际发售均获得超额认购。

商汤集团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公司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合计已超过2400家。

今年上半年,商汤集团营业收入为16.52亿元,净亏损为37.13亿元。此前2018年至2020年,商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53亿元、30.27亿元和34.46亿元,亏损额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和121.58亿元。

而在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商汤集团三年半累计扣非净亏损为28.6亿元。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经调整的扣非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2亿元、10.4亿元、8.8亿元及7.3亿元。

招股书还显示,从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商汤集团先后进行了12轮融资,共募集资金52.25亿美元,不乏阿里巴巴、春华资本、IDG资本、赛领资本、鼎晖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

上市进程一波三折

商汤集团IPO进程可谓一波三折。

在多次曝出上市传闻后,商汤集团今年8月27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12月7日,商汤集团开始公开招股,预计12月10日结束。按照原计划,12月17日,商汤集团就应该登陆港股。

然而,在IPO的关键阶段,12月10日美国财政部将商汤集团列入“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实施投资限制。当时,商汤集团紧急回应,认为相关指控毫无根据,反映了对公司根本性的误解,“科技发展不应该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同时,商汤集团仍致力于尽快完成全球发售及上市。

展开全文

12月13日,商汤集团公告宣布将延迟全球发售及上市。仅一周后,12月20日,商汤集团即宣布重启公开招股,发行规模、募资金额及定价区间方面均与此前保持一致。

基石投资者名单则发生变动,且投资规模提升至5.1亿美元。其中,中国诚通发起设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国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汽香港未变,新引入上海徐汇资本、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香港科技园创投基金、希玛眼科、泰州文旅。

首次IPO披露的基石投资者认购情况

最新披露的基石投资者认购情况

人工智能行业标志性事件

商汤集团上市是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徐立表示,“将和投资者、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赋能百业。”

目前,“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申请科创板IPO也已成功过会,目前IPO状态为提交注册;同样冲刺科创板的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也在今年9月末提交注册。

商汤集团中国总部以及全球研发中心所在地上海,12月29日发布《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规划》,上海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形成10个以上百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

《规划》指出,上海将发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基金引导作用,鼓励专业投资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相关市场化基金运作,形成面向人工智能行业的多层次资本集群,持续推动创新企业落地发展。探索科创板相关机制创新,支持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上市,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可以预见,身处硬科技时代,人工智能行业新一轮发展机遇正在来临。

编辑:万健祎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