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2月29日电 (魏薇)“让金融服务更加符合客户和实体经济的需要,要在广度、深度、精准度上做提升,这是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关键。”近日,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表示。
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受访者供图
“在规模上,中国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180多万亿元,全球第一,但是规模并不等于广度。”在金晓龙看来,现在真正缺乏服务,或者服务还比较薄弱的是广大中小微企业,以及更加微小的经济细胞,像个体户、农村经营者等等。
据了解,从电商到码商(注:即用二维码收钱的线下商家),再到经营性农户、小微工商企业,网商银行至今已累计为超过4000万小微客户提供数字信贷服务,其中县域客户占比超一半。最近一年的客户中,经营性首贷户比例超过80%,大量此前未能获得金融服务的小微客户开始建立信用记录。
金晓龙表示,“最近两年,我们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余额客户数分别增长了100%、110%、83%,高于东部地区77%的增速。我们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放增长更快,有助于地区差异的缩小。”
在深度和精准度上,金晓龙认为,在实体经济数字化的过程中,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网商银行和超过500家品牌达成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合作,像蒙牛、海尔等品牌,他们的供应链本身正在数字化,许多经销商的采购、结算都在线上完成,这时候就需要金融服务也嵌入在这条数字化供应链之中,也是在线化的,能够灵活调整额度,匹配淡旺季,同时,通过定向支付的功能,让贷款资金可以定向用于采购等环节,精准流入实体经济。”金晓龙分析说。
此前,基于数字供应链金融系统——“大雁系统”,网商银行提出“1+N2”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供应链金融“1+N”模式中对核心企业的高度依赖,而是通过数据技术,评估每个小微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主体信用,让每一个小微都成为网络中的中心节点,最终大幅提升供应链中小微客户信贷服务的可得性。以往品牌经销商在银行的贷款审批通过率只有40%-50%,而网商银行的通过率达到了80%以上。
支撑网商银行在广度、深度、精准度上提升的力量,正是数字金融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每一部手机成为一个银行网点。
“不仅如此,卫星遥感技术让我们识别农户农作物资产,预估产值产量更为高效;AI、图计算、语义识别等技术,让我们有机会和用户实现人机对话,识别用户提供的自证材料,更深度满足其金融需求。”金晓龙分析说。
金晓龙表示,未来网商银行还将持续探索更多数字创新,并坚持开放理念,与更多伙伴一起,让金融服务无“微”不至,以更加优质、高效、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