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 娜 每经编辑 何剑岭
2021年,放眼全球,新冠变异病毒持续阻碍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国内高速增长的出口再次超出了大众的预期;针对新经济防止资本无需扩张,让互联网公司感受到了冷冬;发烫的新能源主导着A股剧烈的结构化行情。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22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定为“稳”。
2022年,全球经济会有怎样的变化?投资者要做好怎样的准备?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东吴国际副董事长、东吴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官陈李。
东吴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官陈李 受访者供图
通胀:PPI降幅或不大
展望来年,总绕不开老话题——对通胀的看法。
岁末,券商业内对2022年通胀的预期似乎已达成了共识:工业品价格下降,农产品价格有向上的压力。其背后的逻辑则是:外围市场要控制通胀、减少需求,同时工业品涨价趋势会向农产品传导。
“确实,在通货膨胀方面,目前市场的共识是认为2022年PPI工业用品价格会下跌,CPI农业用品价格会上涨。而在调整幅度方面也有了共识:PPI可能从2021年的8%以上下滑到3%~4%,CPI可能从2021年的1%回升到2.5%左右。”东吴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官陈李指出。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2.9%,环比持平;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4%。
在陈李看来,这样的判断可能还存在一些变数,主要是PPI下行的幅度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陈李介绍道:“这种判断来自于很难能够准确判断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比如说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对于全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会不会造成再一次的封闭还是正常开放?如果奥密克戎造成再次封闭,那么就很可能会影响到产能的供给。如果供给紧张,物价水平是很难下降的。还有就是,从海外来看,经济确实也在复苏,假如奥密克戎没有产生负面影响,海外人员和物资流动都可以实施,经济就会开始回升和复苏。如果需求上升,也可能会拉动工业产品价格不出现下跌。所以我觉得不论奥密克戎病毒有无影响,都有可能让我们在PPI的下降判断上出现一些偏差,PPI可能降幅不大。”
展开全文若PPI降幅不大,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陈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若PPI降幅不大,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上游行业的利润率下滑不明显,进而不用对上游行业过于悲观;另一方面,终端下游可能没办法做出很强的刺激政策,因为物价水平很高,强烈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都只能会加重价格上涨的趋势,对经济并没有太多帮助。”
出口:上半年增速或有10%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对国内出口持悲观态度的声音不时响起,但现实中国内出口却是不断超出预期。
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其中,出口19.5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25.8%;进口15.81万亿元,同比增长2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贸易顺差3.77万亿元,同比增加20.1%。
翻阅多家券商已发布的2022年策略报告不难发现,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各家也基本定下了出口增速或下滑的基调。
“我们认为,2022年国内出口还会保持一定增速,但增速肯定会有所下降。”陈李坦言,增速下滑主要来源自三方面的考量:首先,回头看历史数据,2020年和2021年中国出口的同比增速水平是2000年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最好水平,这也奠定一个很高的基数。其次,海外有些供给可能会有所恢复,不会完全依赖于中国供给。最后,就是中国出口主要是商品出口,比如经常提及的电子产品、医疗器械。而本轮伴随着海外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其最大的需求则是来自于服务方面的需求,比如旅游、吃饭等。
“但是我们对出口可能会更偏乐观,即出口下滑得不多,预计2022年上半年还有10%的增速。”陈李进一步表示:“经过这两年,中国制造类企业接了大量的海外订单,在此期间,不仅塑造了自己的技术优势,还营造了规模优势。即使海外恢复了生产,可能相当多的订单依然会保留给中国企业,倒不是因为国外生产不出来,而是中国产品有更高的性价比,从而形成了竞争力。比如,光伏或者锂电池产业链上,欧美的企业两年都没有扩产,但中国企业两年扩产了50%,从而就产生了规模效应。”
房地产:“输血”而不是“救”
对于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陈李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这次会议确实是中央明显对于当前经济工作政策的转向,而且是比较迅速的。即强调设置红绿灯,防范资本无序扩张,转向要面临三重压力,各部委各地方都要把主要工作任务放到经济建设上来。”
陈李估计,到2022年1月份春节前,不断地会有一些实质性政策的出台。比如,2021年12月的一年期LPR利率下降。
总体来看,未来应该能看到降息,看到信贷投放扩大,看到财政支出明显加大,看到地方债发行显著上规模。
如果大量的地方债集中发行,会对2022年的债券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陈李认为:“这对2022年的债券市场肯定还是有很大影响的。2022年上半年债券发行量较大,发行压力也比较大。大规模的供给,伴随经济刺激,对2022年整体的经济增速的判断也会有所抬高。经济向好,债券利率下行空间也会被压制。整体来看,2022年债券市场整体是个先抑后扬的过程。”
2021年下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供需双降的负反馈循环。恒大事件发酵之后,对中资美元债不能按期兑付的担忧加大,地产建筑业中的民营企业或者曾经的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也出现了明显的抛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市场对房地产行业政策的看法也再度出现分歧:救房地产还是平稳着陆。
陈李直言:“我认为相关政策是要向房地产行业‘输血’,但不是‘救’房地产企业。”
“向房地产行业的‘输血’,主要是救房地产上下游的建筑、家装、家具、家电、装潢等行业。此时,向房地产行业‘输血’,或者说放缓、减轻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管制,主要就是为了帮助房地产的上下游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对房地产行业确实会有资金上的松绑,这是可以预见的。”陈李分析称,“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要去‘救’房产,也不意味着对房产的态度发生变化。这些政策都是为了缓解上下游企业的压力,保障就业。”
政策:不确定性将会消失
“十四五”规划将“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范围。2020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围绕这一政策基调,2021年以来一系列监管和规范政策出台,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平台以及民生经济领域,以规范平台经济竞争秩序和深化医药、教育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反垄断执法。与此同时,2021年反垄断相关处罚案件和处罚规模大幅上升。
2021年8月底以来,相关监管政策就不断强调坚持规范和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而在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这方面的表述为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可能这一判断有些大胆,我们认为针对反垄断和防治资本无序扩张,对于这种新经济互联网的管制政策快要出台,会形成稳定的监管框架。我们注意到这方面的表述发生了一些变化:2021年8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传出的是‘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表述,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表述已变成了‘取得重大成果’。最后一只靴子就是2022年3月份反垄断法的修改,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对资本的约束确定下来。而这也意味着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会消失。”陈李指出。
此外,对于市场聚焦的共同富裕话题,陈李预计2022年3月份的两会期间,关于税收调节会有一系列的讨论,比如说房地产税、消费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等。不过,目前来看,市场对于消费税和房产税的试点有争议,主要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共同富裕最主要的还是除了缩小贫富差距以外,兼顾效率与公平。
港股:2022年机会可能来了
2021年港股市场确实充满各种不利的因素,因此恒生指数的表现在全球主要市场的排名是垫底的。不过,港股中大市值的股票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抗跌,反而是小市值的个股更为抗跌。港股金融机构股票的表现一般,互联网反垄断政策出台,使得以往耀眼的高科技行业受挫下行。恒大事件发酵之后,中资美元债不能按期兑付的担忧加大,地产股的表现同样不佳。
对此,陈李向记者强调指出:“我想说的是2022年,调整了三年的港股有可能会有一些机会了,因为港股在2021年下半年已经完全进入底部阶段。我觉得2022年港股在春节后,即3月份以后上涨的概率会显著上升。”
在陈李看来,2022年3月份反垄断法的修改可能会是港股的最后一只靴子,靴子落地以后,以互联网新经济为代表的港股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反弹。港股投资还是建议布局以新经济为代表的行业。中概股确实还是会慢慢地回归,这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恒生指数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在消费、互联网、新能源方向上的转型,拥抱新经济的过程还在不断加深。
对于2022年投资,陈李认为,其实A股一直以来都比较结构化,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很难再回到过往高速增长或者说是双位数增长的时代了。目前的需求是高质量增长,不是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目标也定义为现在的5.5%水平,那就意味着没有办法出现全部公司都上涨的动力,只能是结构化机会。从这个角度看,A股结构化行情会一直延续下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是比较积极的,短期内,交易热点都应该集中在偏建筑、偏跟新基建投资挂钩的品种,比如机械、新能源、农业,然后是部分的周期化工和机械。2022年,整体持偏防御的态度,也更倾向于配置大消费行业。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