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千人思维盛宴,第二届中国餐饮品牌节圆满落幕!fn键在哪
2023-06-23 00:44  浏览:47

央广网北京12月25日消息 12月23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央广网和红餐网主办,红餐品牌研究院和央广网餐饮频道承办的“‘赋能 ·跨越’第二届中国餐饮品牌节”,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隆重揭幕。

为期两天的品牌节,特别设置了“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第三届中国餐饮红鹰奖盛典”“餐饮好未来——2021中国餐饮好项目大赛”以及“餐饮产业精品展”四大版块内容,精彩纷呈。

开幕第一天,现场就同步举行了“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餐饮好未来——2021中国餐饮好项目大赛”等重磅环节,吸引了众多知名餐饮品牌创始人、投资人、产业链专业人士、行业专家及1000余位餐饮行业领军人物共襄盛举。

第二届中国餐饮品牌节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先生的致辞下拉开了序幕。

(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邢颖表示:“后疫情时代,中国餐饮要提升对品牌的认知,真正把品牌建设放在培育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激发消费市场的新活力,提高市场竞争的新优势的战略思考和发展的全局当中。

2022年即将到来,新的一年既有机会更有挑战,只有强化品牌意识,全面提升质量,夯实品牌基础,坚持创新驱动,彰显品牌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活化品牌形象,才能实现品牌强国,以品牌的力量推动品牌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这一天,大会现场究竟有哪些亮点?又曝出了哪些干货?

大咖演讲:新时代下,餐饮未来将走向何方?

2021年,餐饮行业无论是经营模式、营销方式还是品牌建设方式都在经历着新的变革与提升,资本的加速渗透,也让整个行业的格局巨变。

变数之下,餐饮未来将走向何方?餐饮人又该何去何从?

作为第二届中国餐饮品牌节的重要板块,将持续烧脑两天的“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特别邀请了30多位大咖,与在场观众一起分享营销、品牌以及变局中经营的宝贵经验,并深入探讨餐饮行业未来的新趋势、新方向。

展开全文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2022年,餐饮行业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冲击,在困境中艰难坚守的餐饮业该如何破局?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表示,经济越萧条,产业机会反而越大,中国餐饮品牌始终有机会,因为“吃饭”是刚需,只要消费者有需求,餐企就永远有机会,消费者的痛点就是餐饮企业的机会。

“高频、刚需、海量,餐饮完全符合这三个词,如何在‘高、刚、海’中发现新商机?答案是‘高、刚、痛’,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就是机会。”

同时,李光斗强调,新消费时代下,餐饮品牌只有打破时空限制、颠覆品类认知、营造消费场景、创新增长曲线才能在新时代脱颖而出。因此,餐企在疫情之后需要重新定义产品、重新定义品牌、重新定义服务、重建商业生态、重塑平台。

李光斗还说到,未来,餐企还需要找到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生意无边界,他认为,餐饮没有一招制胜,必须全品类发展。“企业不能被现有的核心竞争力拖累,要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因为一个不能持续更新和竞争的企业将会被淘汰,退出历史舞台。”

食尚国味集团董事长尹江波(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餐饮这件事,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就是拼勤不勤快、用不用心。”食尚国味集团董事长尹江波说道。

陶陶居发展至今已经 141年,目前在全国有30家门店,门店单日最高排队可达2884桌。多年以来,陶陶居历经数次变迁,不断发展探索,从百年老店翻新到商场模式店、概念店、高端商务店、广府宴会店,一直在与时俱进。

关于陶陶居发展的经验,尹江波总结了三点,即尊重技术,敬畏手艺,坚守出品。在他看来,出品是王道,把饭菜做好,同时摒弃中央厨房标准化,坚持传承正餐手工工艺,是陶陶居发展的关键。

在品牌建设上,陶陶居则坚持与时尚结合、与文化结合、与科技结合。包括,用时尚的手法展现经典的西关文化元素,与国际时尚潮牌跨界合作弘扬广府饮茶文化;设立手工茶点展示区,让更多人了解广府饮食文化;举办广府文化类活动,传播广府饮茶文化;利用数字化生态,实现数据、供应链、业务、客户的全方位链接,满足客户数字化就餐体验。

海底捞执行董事宋青(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海底捞执行董事宋青以数字化为主题,讲述了海底捞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数字化赋能产品管理、食安管理以及厨房管理。

要把产品管理工作做好,从产品数据中去发现消费者的需求,让产品的规划、开发、采购等整个管理更精准,效率更高,就需要应用新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在产品管理上,海底捞目前主要尝试着通过运用智慧产品库、智能审批流、产品参谋、知识图谱等等一系列数字化工作,来实现高效化、精准化以及智能化的产品管理。

食品安全是餐企“高压线”, 海底捞通过构建数字化整合系统、远程巡检系统、监控智能识别系统以及门店自查上报系统,在线培训系统等,实现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保障门店的食品安全。

“如果我们用机器去代替部分人工的话,管理的成本包括管理的复杂度就会有所降低。而且安全保障也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厨房管理上,目前海底捞已经在尝试利用智能出菜机、餐盘植入RFID、智能配锅机等新技术设备,保证厨房的安全以及高效运行。

善志餐饮战略资讯创始人朱明军(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善志餐饮战略资讯创始人朱明军表示,疫情之后,餐饮企业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过去餐企在恰当的时间节点抓住一个好的品类或者一个好的机遇就能成功,今天没那么容易了。餐企已经进入了红海时代,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少,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甚至无利时代。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餐企还抱着产品好、服务好、管理好、营销好的思维做餐饮,一定会被时代淘汰。在今天这个餐饮红海时代,餐企必须要掌握“双轮驱动”,第一个轮子是品牌力,只有你是第一,消费者才会记住你,所以必须加强我们的品牌力,不断迭代品牌力。

第二个轮子是盈利模型,不管你开在商场还是街边、社区,能不能打造比同行或者说竞品更好的模型,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

品牌力是外部力量,盈利模型是内部力量,有了这两个齿轮以后,餐企再来嫁接第三个轮子——数字化,来驱动盈利率,最终实现决策。三轮共同驱动,最终才能助力企业实现良性增长。

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增长专家陈明(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怎么突破增长瓶颈,把企业的规模做起来?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增长专家陈明认为,关键是找到产业的机会点。

关于未来产业的机会在哪里,他分享了以下几点看法:

1、中国企业进入一个“分水岭”时代——1%效应,每个行业只有头部一两家赚钱,其他都是微利经营。分水岭时代下,餐企要么做头部,要么做细分领域的冠军,否则就会被别人生态化。

2、人才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具有“1%效应”。“赢家通吃”现象,也反映到人才市场上。人才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必须精准识别、匹配人才,把50%的奖金匹配给2%的超级奋斗者。

3、随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市场两级分化,两个市场的分化日益明显,一个是有钱人的市场,一个是穷人市场。做消费,做品牌,要么做有钱人的生意,要么做性价比生意。

4、万亿产业机会在县域。随着市场的分级日益明显,下沉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大。

演讲过程中,陈明也给餐饮人提了几点忠告:首先,先要活下来;其次,要学会挣“慢钱、小钱和苦钱”;最后,要敢于面向未来投入,培育核心竞争力,真正靠本事吃饭。

微盟集团高级副总裁&微盟智慧餐饮总裁白昱(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微盟集团高级副总裁&微盟智慧餐饮总裁白昱表示,如今餐饮企业的经营已经从菜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所以,通过私域运营实现品牌数字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传统餐饮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深刻。

在他看来,目前大部分餐饮企业的私域系统都形同虚设,因为许多企业有会员软件,但会员数量不足;有会员数量,但没有专人运营;有专人运营,但团队不够专业,所以很多企业空有数据,并无运营。为此,他强调,私域的本质是以数据驱动的全渠道消费者运营,核心是运营,强大的运营能力是私域建设的充分条件。

据他介绍,私域运营目前已经走过了1.0、2.0阶段,现在正迈向“三店一体”时代。峰会现场,他也结合鼎泰丰、左庭右院两个案例,分析了微盟智慧餐饮如何通过“三店一体”的私域运营模式,帮助餐饮商家实现业绩新增长,包括通过对会员商城、会员外卖、堂食会员的私域运营,覆盖会员的全场景服务,将会员价值最大化,实现品牌私域流量的增值和变现。

商业表达工程创始人陈亚洲(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商业成功一定要做好商业表达。有价值不表达等于没价值,有优势不表达等于没优势,企业或品牌需要通过商业表达放大价值、清晰方向。

陈亚洲表示,商业表达有三个核心逻辑:

第一,价值的独特性,表达“与众不同”。塑造价值独特性大概有两个方法,一是“无中生有法”,即创造,如洋河蓝色经典创造的“绵柔”“情怀等;二是“小题大做法”,即强调,如味远红芳强调的“专属好酱”。

第二,传播的专属性,表达“唯我独尊”。以广告语为例,好的广告语一定要符合三个标准,第一过目不能忘,第二情感有共鸣,第三别家用不了。

第三,优势的系统性,表达“一目了然”。表达品牌优势的时候要将“珍珠”用一根“主线”串起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要追求眉清目秀,避免毫无逻辑、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堆砌和拼凑。

慧运营创始人&中国商业信息化委员会副理事长陶承睿(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慧运营创始人、中国商业信息化委员会副理事长陶承睿表示,对于拥有众多门店的连锁餐饮企业来说,消费者对于服务的体验,对于品牌的认知最终都会落到一线员工和交易的环节。而激活一线,实际上就是帮助企业打通和员工的双向壁垒。

如何才能激活一线?陶承睿认为,餐企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连锁门店营运闭环。这个闭环包含四个部分:第一,把SOP数字化;第二,不断地给员工做训练;第三,让员工制定出每一项标准,并执行到位;第四,对所有sop进行考核,确保执行到位。

在他看来,当做到了一线员工在线化,连锁企业管理层就能够深挖管理的底层症结,确保业务有目标、有计划、有执行;同时也能下达任务指令,优化工作过程,从而极大提高连锁体系下的人员效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围绕《魏朱商业模式方法论与企业发展 》展开了演讲。

朱武祥表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论,学会这些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大的产出。 朱武祥指出,新商业时代的企业赋能可以从产品定义、企业定位、商业模式以及数字化运营这四个维度的方法论出发,并深入展开分析了产品定义和商业模式的内涵。

1、产品定义。产品是企业核心要素,客户的价值主张,它决定了用户是否持续买单。而在产品精细化的时代,所有的产品都需要重新定义,企业要学会从需求侧的用户诉求微观洞察、供给侧的竞品微观洞察两个途径,发现新的产品模式。

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判断一个定义好不好有四个标准,学术抽象性、现实具像性、完整性、普适性。商业模式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业务活动和交易结构优化设计,扬长补短,有效缓解资源能力约束,降低经营和财务危机风险,获得、保持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资源能力利用效益和企业价值。所以找准好姿势(模式),企业才能跳得更高。

最后,他预测,未来中国会出现更多“专精特”的新餐饮企业,它们将针对用户的诉求更细分,不追求短平快赚钱,同时更开放包容,善于利用数据智能科技,构建合作共赢的模式。

蛙来哒品牌联合创始人罗清(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网红餐饮品类牛蛙,未来将如何发展?蛙来哒品牌联合创始人罗清分享了她的看法。

罗清表示,经过多年的聚焦发展,全国牛蛙单品类门店现在有接近4万家,整体市场额规模高达600-800亿。

从养殖端来看,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将牛蛙的水产养殖身份合法化。目前,除了小而散的个体养殖户外,牛蛙上游养殖端已经出现了比较多的大规模企业。罗清认为,身份合法化以及大玩家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牛蛙养殖产业的规范和发展,上游供应链的发展也将赋能餐饮端的健康发展。

“小品类,大未来。2019年全年国内牛蛙养殖量约50万吨,未来,牛蛙或将成为极少数在水产突破百万吨级的品种。”

同时,罗清透露,过去6年,蛙来哒始终聚焦牛蛙单品类赛道,已经在全国开出了300多家店,2022年计划新增100多家店,持续快速前行。

原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吴建国(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原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吴建国分享了餐饮企业“以人制胜”的极简法则——选得准、长得快、干得欢。

选得准,一看能力素质是否过关,二看三观是否与企业相吻合。长得快,强调人才要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入为辅,对员工进行实战教学,边学边练边考核,实现员工的快速成长。干得欢,强调实行 “四位一体”的物质激励,四位即设置固定薪酬、浮动薪酬,长效激励、福利;一体即职业发展路线图,完善晋升机制。

随后,吴建国也分享了餐饮企业“超级店长”加速复制的法则——选对人、快育人、留住人。

其中,选对人的要点之一是拎关键,找准超级店长的画像;要点之二是准判断,准确甄别店长。快育人的要点,一是要在实战场景中加速人才的成长,二是要用行为和结果来检验培训的效果。留住人的要点,一是给予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回报,二是给予看得见、摸得到的上升通道。

瘾食文化联合创始人兼CEO徐林飞(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瘾食文化徐林飞认为,做品牌,核心是做流量。流量在哪儿,生意就在哪儿。

如何看待流量?徐林飞认为,流量分为娱乐流量、销售流量、品牌流量。其中,娱乐流量大部分分布在内容平台上,包括抖音、快手、B站等,数量一直在增长。接下来,餐企一定要把流量模型梳理清楚,针对性地补足品牌缺失的流量。

同时,徐林飞也强调,目前,以内容为主的新流量平台正在强势崛起,直播+短视频更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基于这个判断,他表示,抖音本地生活将蕴藏着餐饮企业的巨大机会,原因有三个:首先,本地生活、心动外卖已经成为抖音2022年重点项目;其次,40%的电商流量已经倾斜到本地生活;第三,本地生活和抖音电商同属一级部门。接下来,餐企需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用抖音以及短视频为自己的企业赋能。

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围绕《品牌企业的成长路径》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他认为,餐饮品牌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需要面对多个拐点,克服这些拐点后就会迎来阶段性的高速发展。

“品牌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面临的瓶颈就称为拐点,拐点是消费品行业成长路径中的核心。不同的业态、不同的规模、不同的生意特征、不同的品类结构都对应不同的拐点。”

翁怡诺介绍称,弘章资本根据收入规模维度,把消费品牌企业的成长路径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核心考量包括经营地区及渠道数量、品牌数量布局、商业模式验证、管理者能力、团队搭建等。

对于很多处于第二或第三个阶段,且正遭遇“中年危机”的连锁餐企,翁怡诺认为,突围的方法主要有4种:不断迭代组织,在组织问题大胆吐故纳新;在战略问题上不断聚焦,先减法后加法;创始人不断学习和迭代认知;以消费者洞察为起点,不断对焦目标客户,选择不同的客单价进行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

亚洲吃面公司发起人/董事长胡传建(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亚洲吃面公司发起人/董事长胡传建围绕“创新“这一关键词,阐述了新时代下餐饮品牌的传播及建设。 胡传建将新时代理解成“自”时代,他认为在“自”时代下的年轻人需要的不是情感、不是标签,而是需要功能,功能就是实用主义。但是,如果企业只给年轻人提供“功能”,就会让他们觉得很无趣。因此,企业需要找到一种情感的方式与年轻人进行沟通,而这也是很多网红店出现并走红的原因。

“餐饮为什么做网红店?因为年轻人需要网红店。今天互联网给消费者带来的特点是信息决策数膨胀,这种日均决策数跟精神幸福感成反比,而网红店的出现可以缩减决策数,减少集体纷争,让群体产生共同感,提供平价的短期愉悦。”

关于如何设计、打造网红店,胡传建认为,前期要做产品研发,中期做场景制造,后期则要专注品牌运营,包括在外部做品牌的传播(品牌名、品类语、标志、广告语),在内部做品牌的建设(品牌战略、商业模式)。

奥琦玮公司创始人孔令博(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奥琦玮董事长孔令博认为,餐饮依然值得长期看好,庞大的中国市场一定可以诞生更多百亿、千亿级别的餐饮品牌。

短期来看,餐企要谨慎看待现金流,立足店面线上和线下的顾客经营,做好活下来的充分准备。中期来看,要做好数字化经营模式的变革规划,强身健体,拥抱新趋势。

孔令博认为,未来具备抗风险能力的、优秀的、规模化餐饮品牌都将具备几个特征:立足消费品类大势;创新消费者体验和运营模型;善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神经网络;搭建员工/供应商的赋能共创机制;活用资本的力量。

圆桌论坛:如何将餐饮品牌,打造成文化标签?

在后浪频出的当下,如果餐饮没有品牌力,没有形成差异化的文化标签,就会被时代无情淘汰。那在新时代下,餐饮品牌该如何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文化标签呢?

食干家品牌战略咨询创始人曾晖、客语·客家菜创始人许可鹏、大龙燚火锅董事副总裁雷星、渝乡辣婆婆创始人李进飞、墨茉点心局副总裁/合伙人李杨、九锅一堂创始人周祖泽,围绕“如何将餐饮品牌打造成为文化标签”话题,展开了探讨。

(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大咖们的的精彩对话,也将本次上午的会议推向了高潮。

以下为嘉宾分享的精彩观点:

九锅一堂创始人周祖泽(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九锅一堂经历了从偏快餐的石锅菜到酸菜鱼到现在的重庆菜的演变,创始人周祖泽认为,餐饮包括九锅一堂每一次的迭代都是基于顾客的需求,都是在向市场传递一种品类的文化,而重庆菜传递的便是麻辣文化。

众所周知,重庆菜是更麻更辣的川菜。过去,麻辣这一口味属性也导致重庆菜在向全国拓展时受限,但如今,随着全国口味的融合以及麻辣味型的普及,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周祖泽表示,九锅一堂在向全国拓展的过程中发现,大众对于麻辣的接受程度明显比十年前更高了,在重庆市场销量前十名的菜品,在武汉、南京等城市同样广受好评。

未来,九锅一堂会把重庆国家地理标志的食材带到中国的每一个城市,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吃到正宗的重庆菜,同时也将重庆的麻辣文化,传递给每一位消费者。

墨茉点心局副总裁、合伙人李杨(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如何理解现在流行的“中国风”?

墨茉点心局副总裁、合伙人李杨表示,中国风一直存在,只不过,这些年中国的崛起再次激起了国风的灿烂。大国崛起以及国民消费升级触发了中国国风,国潮的盛行。作为今天新时代的消费品和餐饮品牌,墨茉点心局只是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红利。

在李杨看来,今天的国潮其实是在用当下时代的语言,在翻译和诠释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因此,其内涵海纳百川,博大精深。

她表示,如果餐企想借力国潮,一定要找到中国文化中与自己品牌性格最匹配的内涵,不能盲目跟风。此外,一定要敬畏消费者。90后、00后的年轻消费者们,要的不仅是好看的皮囊,更多的可能是突破次元,在虚拟的文化世界里找到共鸣。

渝乡辣婆婆创始人李进飞(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渝乡辣婆婆创始人李进飞认为,文化是品牌植入消费者内心并被消费者认可的一个东西,他以疫情期间渝乡辣婆婆的一系列行动,分享了渝乡辣婆婆打造文化标签的过程。

第一次疫情,渝乡辣婆婆针对石家庄治疗新冠疫情的定点医院进行免费送餐,提出“饭店损失一千万,也要送饭到前线”口号,引起了巨大反响以及政府、媒体的高度重视。李进飞强调,在困难面前,企业留下的文化标签给人留下的印记是难以磨灭的,渝乡辣婆婆的这一举动,体现了渝乡辣婆婆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打造了属于品牌的独特文化标签。

第二次疫情期间,媒体到渝乡辣婆婆连续进行了3次直播,再次把渝乡辣婆婆推到了大众眼前,印证了困难面前渝乡辣婆婆心系国家的文化标签。

而后,这一深入人心的文化标签成为了渝乡辣婆婆突飞猛进的密码,基于这样的文化标签,渝乡辣婆婆两年内开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门店。在李进飞看来,这就是文化标签的价值和品牌力量。

客语客家菜创始人许可鹏(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地方菜如何破圈?客语客家菜创始人许可鹏认为,产品背后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背后是生活文化,而客语就是在用客家菜传递客家文化。

许可鹏表示,客家菜被很多人认为是地方菜,且在粤菜里面属于比较弱势的品类,所以在文化的传递上,比其他品类要难得多。为此,客语定位年轻化,90%的门店选址都在年轻群体高度集聚的购物中心,从而实现客家菜及客家文化精准且广泛的传播。

为此,在文化打造上,客语坚持对就餐空间进行“一年小迭代,两年大迭代”,不断更新调整,吸引消费者进店就餐,让消费者不仅能享受到地道的客家美食,同时还能对客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客语用最现代的手法打造了一个线上版客家围屋,向市场传达客家文化。

在选址上,客语定位年轻化,90%的门店选址都在年轻群体高度集聚的购物中心,从而实现客家菜及客家文化精准且广泛的传播。

总而言之,客语构建了一套从产品到产品文化到客家文化的文化系统,让客语成为客家文化的文化标签,从而让每一个顾客真正了解到客家文化。

大龙燚火锅董事副总裁雷星(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如何深挖文化,赋能餐企?大龙燚火锅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裁雷星以大龙燚的发展为例,分享了她的看法。

大龙燚是2013年开始做的,一开始走的就是特别辣的川派火锅的路线,而不是主打某一款产品这种细分品类路线。之所以选择走传统路线,除了考虑到它的教育成本比较低外,还考虑到综合性的火锅吃的是锅底本身的口味,可以融入地域文化,把成都、川派火锅、麻辣等文化赋能给品牌。

这些年来,在品牌的迭代上,大龙燚也融合了非常多的国潮文化。创立之初就打造的龙文化,现在已经迭代到3.0版本,大量提取了传统的中式元素里面的龙纹、龙须以及相关元素,同时结合年轻人的视觉方式进行了呈现。

雷星强调,文化赋能,其实是指,餐企在做品牌的时候要去找一个切入点,把相关的文化价值提取出来,再把它赋予到品牌身上。

食干家品牌战略咨询创始人曾晖(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关于餐饮新零售,食干家品牌战略咨询创始人曾晖发表了他的看法。

他表示,新零售是这两年行业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现在越来越多餐饮品牌开始有了新零售逻辑,探索将产品销售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其实,新零售固然有它的好处,比如很多餐饮周边反响都不错。但目前来看,餐企如果真正去做零售,还是不太可能比真正的零售品牌做得更好。在他看来,餐饮新零售更多是餐企在特殊时期、特殊事件影响下的一个应变,未来,餐企如果真的想借新零售带来巨大回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圆桌论坛:餐饮产业链如何赋能餐饮企业?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餐饮企业与产业链如何才能更好地联合发展、互惠互利?大会头脑风暴”环节,六位嘉宾将从多个维度对于《餐饮产业链如何赋能餐饮企业》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本环节特邀广东省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行膳餐饮研究院院长黄平、维也纳酒店集团创始人、和鲜食品科技集团董事长黄德满、军师餐饮智库创始人欧峰、佐大狮创始人戴振开、川娃子食品创始人兼CEO唐磊与现场观众深度交流《餐饮产业链如何赋能餐饮企业》。

(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以下为嘉宾分享的精彩观点:

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新时期下,选择大于努力,选准赛道才会赢!” 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认为,这次的疫情黑天鹅事件,很大程度上会加速中国餐饮的升级以及资本化、供应链化,同时它也会推动中国餐饮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更加健康地成长。

在他看来,疫情为中国餐饮的发展带来了新方向,未来可能就是迭代的开始。随着消费升级与消费刚需等变化,餐饮发展会进入双赛道制,一种是讲究匠心的高品质餐饮,一种是刚需的大众化餐饮。两大赛道分庭抗礼,处于两者中间的餐企则会越来越难生存。

行膳餐饮研究院院长黄平(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面对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餐饮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高应变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对此,行膳餐饮研究院院长黄平分享了他的经验。

他介绍,这两年行膳餐饮研究院一直在做餐饮研究品牌的孵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建立了强大的研发硬件和软件,同时集合了中国在餐饮技术方面的专家技师或大师、营销专家,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数字化管理团队。

目前, 行膳餐饮研究院已经孵化有9个品牌,而他们在疫情之下取得成功主要是抓住了以下两点:

第一,去人工化。消费者到门店就餐,直接扫码就餐、扫码结账,整个过程没有服务员做服务,节省了运营成本。

第二,与同行分享研发配方,相互交流,获得新的研发解决思路和方案。

维也纳酒店集团创始人、和鲜食品科技集团董事长黄德满(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餐企如何在危机中实现逆生长?

维也纳酒店集团创始人、和鲜食品科技集团董事长黄德满分享到:第一,定位精准;第二,将客户的长期价值创造出来;第三,将公域流量转为私域流量,把弱关系转为强关系,不断变现。

同时,他透露,维也纳做了29年的酒店,同时也做了一个餐饮相关企业——和鲜食品科技集团,为餐饮行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为整个中餐业赋能。未来,和鲜食品科技将把调味的标准化做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爆款菜品标准化的程度,然后依赖维也纳酒店的私域流量,打响知名度,将企业做成像维也纳酒店一样的全国连锁品牌。

军师餐饮智库创始人欧峰(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欧峰表示,疫情让餐饮停摆了下来,大家可以趁机思考一下,到底餐饮行业以及品牌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

在欧峰看来,餐饮生意的本质始终是人、货、场,持续两年的疫情告诉餐饮人,如果大家今天还老是想着怎么去开一家店,或者说看到别人做什么品类火就去追,一定会被时代淘汰。

“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行业内发声,希望大家慢下来,好好思考餐饮生意的本质。不管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先让自己的模型赚钱,活下来。然后,思考如何能够变得更加有生命力。最后再思考,能不能通过整个后台的组织力活得更久。”

佐大狮创始人戴振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后疫情时代,餐饮行业吸引了大量资本入局,释放出不少积极信号。餐饮品牌如何才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佐大狮创始人戴振开认为,优秀的标的应该是想象力极大的品类或品牌,判断的维度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否男女老少都可以吃;第二,是否南方北方都可以吃;第三,是否春夏秋冬都可以吃;第四,是否一日三餐都可以吃。满足以上诉求的餐企,很大几率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高地,获得更多资源。

同时,戴振开也表示,未来十年是餐饮行业的一个重要起点,随着外卖越来越难做,餐饮的发展路径还将以堂食为主、非堂食为辅。在此基础上,餐企的竞争则将演变为从模型到点位到供应链到品牌的竞争,竞争维度将变得越来越全面。而这也意味着,留给餐企的机会其实也会越变越多,餐企需要不断跟上时代需求,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机会。

川娃子食品创始人兼CEO唐磊(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川娃子食品创始人兼CEO唐磊认为,无论有没有疫情,吃这件事情就是人类的本质,餐饮消费是必然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餐饮企业如何用更好的品质、更好的服务、更好的营销,在不确定中脱颖而出。

为此,他表示,餐企应该要“高筑墙管住梁”,把竞争壁垒筑得更高,把品类选得更好,以及更好地协同前中后产业链,在此过程中使品牌产生更好的价值。

“我们不仅要把钱赚到,还要赚取企业品牌的价值,产业的价值。虽然我们的餐饮企业规模比较小,不一定很多东西都能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做生态的协同和资源的组合,形成属于我们品牌自身的一些价值,而当我们真正把品牌价值做好后,即便是面对疫情这样的危机,也可以淡然处之。”

广东省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作为本次圆桌论坛的主持人,在论坛尾声,广东省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做了总结:现在,整个餐饮产业链已经非常专业,各种专业的机构都在赋能餐饮企业的发展。

“过去,我们餐饮业的关键词一直是围绕着大众化、品牌化、连锁化,现在我们已经迈进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关键词除了大众化、品牌化、连锁化,还有数字化、工业化、零售化和资本化。”

针对这个变化,谭海城表示,只要餐饮人不忘初心,创新永续,找到自己的定位,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和价值。

圆桌论坛:餐饮资本化的新机会

疫情复苏之后,餐饮市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融资热,餐饮人该如何正确看待资本?又该如何把握资本化带来的机会?

(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本次圆桌论坛环节特邀餐创营创始人朱玉春、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百福控股CEO王小龙、加华资本合伙人徐大卫、和智资本创始人陈智鹏、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王璞,以《餐饮资本化的新机会》为主题展开了深度交流,让餐企了解资本、拥抱资本、发现机遇。

以下为嘉宾分享的精彩观点:

餐创营创始人朱玉春(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餐创营创始人朱玉春分享称,餐创营自2015年创办以来,深度追踪了近200家江浙沪的餐饮企业,通过研究和观察得出一个结论——“小门店、大连锁”的赛道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融资,而餐饮行业这两年的融资情况恰恰印证了这个结论。

“小门店、大连锁,重后台、重赋能,一体两翼的模型最适合餐饮跑出规模,在这个模型里面,不管是快餐品牌,还是小吃、点心品类,都比较容易走出来,因为开店成本低,选址范围大,回本周期快,极易形成完善的供应链。”

朱玉春认为,这几年餐饮业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的“小门店、大连锁”的品牌,未来都极有可能成长为千亿市值的公司,或是做到千店万店的规模。

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百福控股CEO王小龙(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百福控股CEO 王小龙表示,资本市场对于企业价值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企业的基本面现在怎么样?二是情绪的影响,对行业未来看好还是不看好?未来一段时间整个行业会往哪走?

如今,受疫情反复、行业供给过剩、消费低迷等因素叠加影响,大部分餐饮企业的基本面下跌,再加上很多被投资的企业的成长速度并不符合预期,因此,很多大牌的投资机构对餐饮开始处于观望状态。

虽然目前行业投资降温,但王小龙认为,餐饮行业未来的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也是必然的。

同时,他也强调,餐饮企业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做餐饮,只是想着把产品做好、把店开好,要做到千亿市值基本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把品牌营销、数字化运营、团队建设等一并做好,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此外,在他看来,不管是奶茶、咖啡,还是米、面品类,小模型的品牌更容易做成千亿市值。

加华资本合伙人徐大卫(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同样在疫情的大环境下,美国的麦当劳、星巴克等这些头部餐饮企业的市值一直在创新高,而国内的一些上市餐企的市值却纷纷缩水,为什么?加华资本合伙人徐大卫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人和创业者去思考的问题。

“面对危机的时候,只有准备好的企业才能转危为机。我们的头部企业,包括一批拿了很多钱的创业企业,利用危机的能力还是偏弱的,差异化的能力更弱。不管是头部企业、成长期的企业还是新锐品牌,其实都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品牌的基底是否够扎实。”

而对于未来餐饮市场是否会出现千亿市值的企业,他认为答案是很确定的,但过程会非常繁复和曲折,因为目前餐饮赛道不管是收入还是市值都具有不确定性,资本效率比较低下。在他看来,如果餐饮能够实现效率的突破,未来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和智资本创始人陈智鹏(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和智资本创始人陈智鹏认为,未来餐饮行业将跑出不止一两家千亿市值的企业。

在品类上,他认为赛道较广的品类,如粉、面、火锅、米饭等比较容易跑出千亿市值的餐饮企业。在模式上,他认为,单品类单品牌以及多品牌多品类模式的这两种餐企将有更多机会。

除此之外,陈智鹏表示,过去跑出来的餐饮品牌都是做直营做得比较好的,这两年做加盟的品牌也慢慢跑出来的,未来,加盟品牌的空间潜力也会更大。

而关于明年餐饮资本市场的情况,他认为,总体会有回调,但回调幅度多少很难说。在总体回调的大背景下,有可能会出现资本向头部品牌集中的状况,相对头部的品牌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王璞(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针对餐饮投资市场渐冷的现象,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王璞认为,餐饮投资也是社会生态的一部分,而社会生态商业都有周期,周期就意味着有波动。从波动的角度来看,过热就会回归正常,过低的时候就会有更多人进来,这是很正常的。

整体上来说,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人口、消费,正在由超预期增长往稳健增长这个方向发展,所以餐饮融资渐冷其实是回归正常、回归理性的节奏。

他表示,接下来的2022年,餐饮投融资还会更加理性,而网聚资本将更加关注连锁化、标准化程度高的供应链企业,为其提高能效。

13个优质项目登台路演,2021中国好项目大赛高潮迭起

作为第二届中国餐饮品牌节的重要板块,由红餐网、三万资本携手真格基金、天图资本、加华资本、网聚资本等二十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的“餐饮好未来—2021中国餐饮好项目大赛”也迎来收官之战。

回顾整个大赛过程,历时近3个月时间,共分为项目征集、项目初评、创业马拉松培训、路演决赛四个阶段,经过层层评审筛选,最终有13个优质项目成功晋级决赛,一较高下。这些名单包括:江苏龙骏环保包装、远方云天、柒酒烤肉、鲜不语、日远饮品、猪戈戈超级猪脚饭、陈记顺和潮汕牛肉火锅、比格比萨、苗小坛酸汤鱼、全牛匠·川小馆、九妹凤爪、桂林三养、生来有趣(排名按照路演先后顺序)。

(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决赛现场,13个项目按照顺序依次登台,项目负责人结合PPT展示,进行10分钟的现场陈述。可以看到,参赛选手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从项目创新性、技术能力、商业能力、团队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实战路演,精彩纷呈,他们创业的激情和梦想也感染了现场每一位嘉宾和观众。

在每位项目负责人登台路演结束后,现场13位拥有资深从业经验、丰富投融资经验及企业管理经验的重量级嘉宾组成的大咖评审团,依次进行了10分钟的项目问答,给予专业性点评与建议,并从用户需求理解、行业/品类机会、运营现状、商业模式、团队能力、路演表述等6个维度进行评估打分。

最终评选出此次中国餐饮好项目大赛中“年度最佳创新奖”“年度最优潜力奖”“年度最具投资价值奖”三大奖项的获奖名单。

《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重磅发布

本次大会,《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重磅发布。

红餐网联合创始人&红餐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樊宁在现场对《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进行了解读。

红餐网联合创始人&红餐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樊宁在现场解读(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颁奖盛典:第三届“中国餐饮红鹰奖”重磅揭晓

精彩的演讲、对话之余,大会还进行了第三届“中国餐饮红鹰奖”的颁奖仪式。

“中国餐饮红鹰奖”由红餐网携手官方机构和餐饮产业上下游专家联合推出,旨在挖掘和表彰中国最有实力和潜力的餐饮品牌,助力中国餐饮业健康发展。

从2019年至今,“中国餐饮红鹰奖”已经连续评选了两届,在餐饮行业中享有很高的专业度和美誉度。

“第三届中国餐饮红鹰奖”秉承前两届的初心并进行了升级优化,自启动评选以来,就受到行业广泛关注,各大餐饮品牌积极踊跃报名。

(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在历经海选、网络投票、综合评选近3个月的严格筛选后,第三届“中国餐饮红鹰奖”三大奖项——“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百强”“2021中国餐饮区域标杆品牌”“2021中国餐饮最具商业价值品牌”终于重磅揭晓!

本次“中国餐饮红鹰奖”颁奖盛典现场热情高涨,大量权威媒体追踪报道,并联合发布榜单。

结语

2天1夜的“第二届中国餐饮品牌节”圆满落下帷幕。

在本次品牌节上,近40位超级导师与1000+餐饮专业人士,一起分享了餐饮行业的知识、见解和智慧,探讨了餐饮行业的未来趋势,为众多餐饮人士提供了新的方向。2022年,餐饮究竟该怎么做,相信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了答案。

一直以来,红餐网坚持坚持携手餐饮界上下游领军人物,与全国餐饮创始人、管理者共同探讨餐饮创业和经营发展新思路,为广大餐饮人搭建创业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助,推动行业共赢发展,至今,已累计为数百万餐饮人提供了行业精神食粮和实践支撑。

未来,红餐网将一如既往,致力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餐饮品牌腾飞的助推器,届时将有更多精彩盛会,敬请期待。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