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小巨人 | 吉因加CEO易鑫:选对路源于对目标的坚定什么中文歌好听
2023-06-22 20:45  浏览:4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阿茹汗 从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因加”)的会议室窗户一眼望去,远处就是北京西山。在交谈中,吉因加CEO易鑫时不时会望向它,当聊起过去6年多的创业历程以及其间坎坷时,他又指向了山。

“创业之初,对于目标我很明确,就像那座山一样,但走到山前的路可能并不清晰,只有走得越来越近,才能看得更清楚。”

2015年4月,易鑫、杨玲等离开华大基因创办了吉因加。那一年被视为“精准医疗”的元年。美国前总统奥马巴首次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基因产业在中国市场风起云涌,临床应用、资本进入、基因产业链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带着对于基因科技转化落地的憧憬,易鑫和杨玲带领团队踏上基因科技探索的创业征程。

成立之初,核心创始团队把创业的目标和期许映射在了公司名字上。“吉因”音同“基因”,而“加”则代表着基因技术的想象力,它可以加医学、健康,甚至科技各个领域的应用。

在他们眼中,充满无限可能是基因科技的魅力所在,探索它、转化它也是创业之时就已在心中确立的、不断求索要到达的那座山,但是路途却总有分叉,他们面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抉择。

大Panel还是小Panel?

大Panel还是小Panel?这是易鑫求解的第一道选择题,它的背后也是吉因加的发展是以客户需求驱动还是要按照产品技术驱动的命题探讨。

所谓大Panel,通俗理解就是检测涵盖的基因数量更多。2015年8月创业之时,吉因加首推的业务是NGS(高通量测序)检测业务,通过肿瘤基因的液体活检来对肿瘤信息进行检测。吉因加率先推出涵盖上百个基因的大Panel产品和血液ctDNA检测,这在当时的行业环境中,稍显“奢侈”,甚至有人质疑:“测这么多基因有什么用,太浪费了。”

吉因加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尤其是销售团队的想法更现实,在他们看来成本更低的小Panel更好卖,这对于一家创业型公司来说事关存活。易鑫说,甚至有销售人员提出:“你不用管科学创新,客户想要什么咱们就给弄什么,客户不要的产品,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回想当时的分歧,易鑫说:“从结果看,我们还是偏自己一点”,吉因加坚持了大Panel路线。近乎“偏执”的坚持,源于易鑫对目标这座山的坚定。

展开全文

探索基因检测技术更多的可能性,为人类的健康做贡献——如果没有这个目标,一路顺境成长的易鑫也不会选择自己创业。

易鑫是80后,大学本科就读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按照传统职业路径,毕业后当一名临床医生是他早就计划好的。可是命运却在一瞬间改变,本科毕业那年,易鑫在学校听了一场校友汪建关于基因科技的讲座。那时,汪建团队已经完成了中国参与的1%的人类基因组任务,随着基因测序仪的更新换代,基因技术产业转化也在蠢蠢欲动。

易鑫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怀揣懵懂的兴致,他把本校的硕博保送转到了汪建老师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易鑫入学后的第二年,汪建率领研究团队南下深圳,建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之后的科研、教育与产业体系。日后,华大也成为基因科技产业的黄埔军校。

师从汪建,易鑫边学习边工作,每日与基因科技零距离接触。2010年完成博士毕业课题后,汪建老师问他:“你接着是要去继续做学术科研还是产业化?”考虑到自己的本科是临床医学专业,易鑫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后者。当时,基因测序临床转化还在启蒙阶段,产业前景并不明朗,甚至没有“精准医学”这个词,大家只是叫“转化医学”或者“个体化医疗”。不过,华大集团的平台,给了易鑫亲自参与并见证基因测序技术转化为精准医疗项目的机会。从研发组小组长做起,2015年创业之前,易鑫主攻产品研发,做到华大医学COO。另一名核心创始人杨玲负责华大临检中心,主攻临床NGS检测。

谈起2015年创业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在华大呆的太舒服了,从上学到工作从未离开;另一方面,自认为拥有足够的技术和能力去做更垂直的基因检测探索。汪建老师也鼓励:“你们出去闯一闯没有问题”。于是,公司初创团队选择了极具潜力的肿瘤赛道,确定了吉因加“探索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应用”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回到大Panel还是小Panel的问题,易鑫说,朝前看,吉因加的目标就是要用基因检测技术来提供肿瘤的精准医学应用,显然大Panel因为检测基因数量多,能提供更全面的数据,站在这个角度考虑,大Panel是大势所趋,只是市场需要时间去接受。最终时间证明,吉因加的选择没有错。

为什么选择国产化之路

在创业路上,易鑫常常面临类似选择,又如,要不要做被市场看作超前的术后复发监测(MRD)。在他看来这些关于具体业务方向的选择题,都有调整的机会,这条路走错了,可以再选另外一条路。可是“国产NGS大平台战略”是吉因加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次选择,如果这条路选错了,那就是错了,结果无法扭转。

2016年,吉因加决定开启医疗器械板块,布局基因测序平台。当时的市场,国外测序仪一家独大,国产平台的选择充满不确定。这次,不仅是销售团队质疑,自己的研发团队也表达担心,毕竟基因科技公司的圈子很小,互相都有沟通比较,面对稳妥和冒险,更多的人会选择相对靠谱的路径。

投资人也有顾虑。2016年吉因加曾创造中国精准医学领域液体活检方向最大的A轮融资,涉及金额2亿元,由华大基因领投,火山石投资、松禾资本等共同投资。但是在这笔融资之后,吉因加也感受到了来自投资人的犹豫,更确切的说是投资人对于冒险国产平台的疑虑。

为什么一定要去选择国产平台?易鑫解释,从技术角度看,虽说国产测序仪需要面临高难度的技术挑战和高额的成本投入,但是国产测序仪具备巨大潜力,拥有核心技术,也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另外从商业角度来看,测序仪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证之后,吉因加就拥有了NGS检测全套设备,能够更好地与医院合作。易鑫强调:“这个大的方向是非常清楚的。”

还是在“大方向”的指引下,吉因加排除外界的疑虑之声,坚定地选择了国产化这条道路。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吉因加Gene+Seq-200和Gene+Seq-2000两款基因测序仪生产上市。

易鑫介绍,吉因加测序仪是在华大智造测序仪元部件基础上针对测序应用做了系列优化、专为临床检测开发的测序仪。2019年吉因加实现了软件、试剂、仪器的“三证齐全”。目前,已有三十多家国内顶尖医院采用了吉因加的国产体系和全套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来,吉因加国产NGS全流程解决方案在公司自己业务板块上价值得到验证的同时,也在肿瘤、感染等更多应用领域中赋能行业生态伙伴,真正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跃迁。

也是在2019年,吉因加迎来了B轮2亿元的融资,由基石资本领投,华大基因、火山石资本、松禾投资、荣之联、德商资本等新老股东共同跟投,融资用途中的重要一项是国产基因测序平台临床应用的落地。

易鑫说,时间是最好的答案,这句话看似俗套,却适用于吉因加,但是吉因加不仅仅是靠时间来解决争议,更重要的是看准了趋势。

可是每次都能踩到点,准确预判趋势吗?吉因加今天的成就,易鑫并不认为是靠运气,而是理性逻辑推想的结果。他说,在基因科技领域判断一个赛道能否成型是有先决条件的,首先要看科技逻辑是否清楚;第二,关注成本,老百姓能不能用得起;第三,有没有大量的临床数据做支撑,如果有大量的论文出来了,那市场化的拐点就出现了。

转变认知

易鑫条理性强,喜欢理性复盘,要讲一件事情前先抛出两句总结,后具体说明第一、第二。因此当回顾吉因加走过的六年时光时,易鑫只是认为走了一些认知上的弯路,这些经验也都是未来的参考系。不过,易鑫也有感性的表达,“回头看,自己还是太傻了”。如果换做现在去做决定,他自己会更加当机立断。

比如在商业团队的建设上,创业之初,吉因加也曾犹豫是照搬药企的营销模式还是打磨自有模式,“当时耽误了很长时间,如果是现在的话,第一天就自己搞了。最怕的就是在最宝贵的机会期,摇摆不定。”

对于易鑫自身而言,这也是从一位聚焦产品研发的科研人员向执掌一家创业公司的管理人员转变的过程,角色之变事实上就是认知之变。“我以前觉得要把一个事情做成,战略战术、前瞻性是最主要的因素,可是我后来才理解,这只是一小半,更主要的是落地的问题,而落地执行能力的核心是团队”。

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章苏阳是吉因加的投资人之一。当被问及为什么会投资吉因加时,他的回答,一个是它的ctDNA检测技术,另一个是完整的团队。正如章苏阳所说,一套成熟的、科研能力卓越的人马是吉因加2015年亮相行业时最引人注目的。可恰恰是这个让人羡慕的团队,有时也会让易鑫犯难。“我们都是比较有个性的专业型人才”,科学家们最大的特点是潜心于技术,往往对客户的需求和商业化落地不以为然,所以才会出现研发思维还是销售思维的争论。作为CEO的易鑫是如何化解矛盾的呢?他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团队认同吉因加的价值观、使命和企业愿景。

其实,从十几人的创始团队开始,吉因加的愿景就很清楚,那就是用基因检测技术去服务更多的人。在这个共识之下,科学家们也做出了让步和调整,他们逐渐明白衡量他们工作价值的并不只是发表于全球顶级杂志上的论文,更要考虑能不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用到这项技术。

易鑫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约定俗成为“721”原则,即要求科学家们在日常工作中,70%的决策要按照公司战略去做,20%的决策由团队商量产生,10%可以自己做主。易鑫很骄傲地说,尽管公司内部有争议,也有坎坷之时,但是今天创始团队都在,员工已也增长到900多人。

基因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也让吉因加搭上了发展的快车。今年7月吉因加完成7.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目前D轮融资也在进行中,下一步就是IPO,易鑫介绍,吉因加还处在前期的投入中。

因为基因科技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需求永无止境,技术日新月异。吉因加的“加”字后面列出了更多的计划:肿瘤早筛、新药临床试验、器官移植监测……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