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从“盟主”到“带头大哥”:腾讯压力还在后面?生产资料私有制
2023-06-22 20:44  浏览:24

王如晨/文

假如腾讯将所持ABCDEFGHIGK等公司股权全这么个方式分红,它就从媒体渲染中的“盟主”成了“带头大哥”。

减持后,留有少量股权,不抛售,持续战略合作。那就等于持续的投资背书。而自己的大小股东们,跟着持有,看它眼色。

尽管损失潜在的巨额收益,腾讯只消偶尔强化一下与A或B的合作,就足以影响后者股价,甚至持续影响治理结构。不止自身业务、股价受益,大小股东账面亦好看。

这比没有实际投票决定权的大股东地位超脱多了。过去的模式,“半条命”在京东们手里。马化腾很牛,很多时候,也得看刘强东们的眼色。

如此,腾讯的资本连接,就从过去的大动脉、动辄黄金分割一样的20%以下模式,变成毛细血管一般的网络。

当然,若都这样分红,外部直接账面损失相当惊人。不过,却会扮演腾讯市值管理的核心利器。昨天消息出来,京东大跌,港股市值蒸发600亿港元。腾讯集团涨逾4%,市值提升1700多亿,超过了分红对应的账面财富。

展开全文

如此,腾讯的股东们,就既有分红带来的实物所获,腾讯账面价值又刺激一轮。只要这种游戏能持续一个周期,它们对腾讯的信心,就不可能消退。而且,拿京东充作中期派息,也是与腾讯股份比例捆绑的。

截至目前,腾讯手中还有一大把外部筹码,总账面近万亿。跟着这个带头大哥,可是有肉吃。

那它在资本市场就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气质。即便后续某家爆雷,或者遭受监管处罚(这已成心理定式哈哈),公允价值波动就不会有实质伤害。

人们老说巴菲特是价值投资。其实,他更擅长通过各种因素影响上市公司治理架构。他的背书,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具有强大的扭曲力场效应。如果腾讯这种游戏能持续下去,只要它的核心业务能维持竞争力,资本市场同样会有类似的效果。

从“盟主”到“带头大哥”,还可以为京东们创造新的治理空间,消除运营风险,优化生态体系。

比如,这轮之后,腾讯在京东中的董事席位,应该就没了。京东董事会面临改组。此前,刘强东与刘炽平同为京东董事。另有多名独董。

京东接下来显然不可能只有刘强东一人担任董事。由于同时身兼董事长、CEO角色,投资人肯定会有想法。新的董事应会进来。至于是否延续以前数量与结构,无法判断。但有一点非常明确,这给了京东集团稳定、独立的决策空间。此前腾讯大股东地位、1席董事并不能动摇刘强东投票权,甚至腾讯投票权也交由刘代持。

我们判断,新席位很难重新释放给外部,比如二股东沃尔玛。不是投票权问题,而是日常决策加集团内部协同诉求。要看到京东经由多年演进,业务趋于多样,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版图、结构、权益已相当复杂。这周期,它既要展示开放维度,又要防止离散,必须建立敏捷协同的创新组织,沉淀更为完整的数字化能力。

最大可能会从内部高管选取,尤其徐雷等人。徐不是核心股东角色,但他此前已担任集团总裁,名义职级很高,若不进董事会,更像最高政委。而刘本人已很难兼顾更多细节。

后续未必如我们判断。刘或暂时多兼。但腾讯若复制此次减持与分红策略(未必类似规模),也一定会出现显著的治理机会。

这仍然是一个相对晦暗的周期。如果腾讯不尽快退出这种资本深度连接的架构,不但它自身会持续遭受质疑,京东们想实现组织调整,也只能在运营层面,董事会层面肯定会受掣肘。

后续可能还有多个类京东案例。这种内在博弈,不止在腾讯、京东之间,也在京东与腾讯投资的其他公司之间。比如,京东、美团、拼多多们早已局部形成竞争,未来甚至局部肉搏。腾讯如继续沿循过往生态投资策略,那就像是美国当年的“门户开放”政策了,看似可以利益均沾,外部单元却一团纠葛,不可持续。

腾讯官方昨日还原了减持京东逻辑。确实,京东已成独立生态,腾讯资本力已很难发挥作用,确实到了退出、选择新的投资赛道时刻。

而它还必须加快速度。因为反垄断、监管、互联互通内在要求一致,当阿里、美团遭受重罚(滴滴何尝不是)后,腾讯怎么可能安心。

这可是2021财年Q4尾巴。它必须做出果断的表态,甚至不惜牺牲外部账面收益。

若只是少量减持京东,按昨天官方口吻,本算不上新闻。这是预期的事。但结合时间点、减持规模,还是透露了紧迫。

这种方案,若没跟关键股东、京东勾兑好,实在难以想象能落实。毕竟,若腾讯与京东之间不能延续一种可持续的战略合作机制,腾讯股东不可能接受京东股票。

看昨今腾讯、京东股价反差,分红策略应该说做了巧妙的利益平衡与新的捆绑。腾讯也算向监管部门做了一次无声的“汇报”。

不过,即便从“盟主”走向“带头大哥”,腾讯毛细血管一样的资本力量,同样会遭遇考验。

因为,它的用户、流量、社交、支付等多重要素组合的形态,很难真正解耦。比如,此刻,微信与财付通能真正切割么?不可能。

如此,腾讯仍就主导着一套游戏规则,左右着许多合作的机制。腾讯经常渲染“半条命”在伙伴那里。但实际上,只要伙伴不同时终止与它合作,或者说不出现储户同时挤兑局面,它就拥有相当稳定的结构。而伙伴则不可能真正走出这种生态制约。哪怕双方之间的资本关联已经弱到微乎其微,你同样要适应这种规则。

这也是为何几年来腾讯与其他生态互相封锁中占据上风的原因。同时,也是最近一年多互联互通进程中显得相当被动的一家。淘系的多端化与主动开放,与腾讯尤其微信的沉默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不是否定腾讯的技术与商业的一套组合,它也是一种移动互联网时代强大的“操作系统”。相对来说,资本力从“盟主”走向“带头大哥”,从动脉走向毛细血管,反而并非最为底层的制约。

腾讯宁肯牺牲本可持续落袋的千亿账面财富,将它充作中期派息,实际损失并不大。当初入局京东时,它的代价本就了了,甚至还伴有甩包袱,多年来战略合作的收益也相当丰厚,而结合上述多方面利润捆绑与平衡,外部生态投资收益损耗完全可转换为自家市值。后者本来也需要巨额成本维护。

何况还有监管压力。谁知道腾讯们、京东们后续是否也会爆雷,遭受处罚。这一刻,至少它发出了主动顺应监管的强烈信号。

所以,真正的压力与挑战,还排在资本连接力的后面。那是腾讯更深的改造,不比阿里系简单。举例,今日蚂蚁整顿与治理到了一个节点,蚂蚁重庆小贷引入战略投资,腾讯金融科技固然形态不一,你觉得它会轻松么?

蚂蚁、阿里已“站着”挨了几顿打,资本市场损失惨重,也不能说没了监管压力,但它们毕竟经受过许多,重大不确定性反而得以稀释,并重新展示自信。而腾讯们还要忐忑不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腾讯会放弃新的资本力释放机会。只是,市场要求更多关注风险较大的前沿投资、前期投资,以及化解行业壁垒的投资而已。加上日益明显的行业互联网与数字化战机,它必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但无论如何,这个周期,想再度借助资本力、耦合过度的技术与商业规则,形成复杂网络与各种关联交易的壁垒,会越来越难。

未来的监管,可能会影响诸多公司的数字化服务方案的独立性、完整性。高度垂直一体、全栈式、过度包揽服务的封闭与半封闭形态,未必能顺畅落地。

这其实也是良性的机制。它会迫使企业寻求外部合作,建立更具开放的运营。这时,拼的就是内功了。你的核心能力,是否真的不可替代,是否真正足够灵活、敏捷地输出,并兼顾生态利益,就要备受考验。

但也会创造更大的舞台。最近几年,区块链已完成初级教育,而“元宇宙”们开始密集炒作。这类有生成全新信任机制、建立新生态的可能。只是今天很多还是在忽悠。尤其“元宇宙”。

不过我们仍还是抱持乐观的预期。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