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何剑岭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44698
12月7日,前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杨仁文正式宣布履职国海证券,任公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
就在昨天晚间,杨仁文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官宣了他就任国海证券研究所所长之后的第一次“引援”人选——国海证券新任金融工程分析师李杨。值得注意的是,与近年来许多卖方分析师选择加入买方行业不同的是,李杨在加盟国海证券研究所之前,曾在银河基金、易方达基金等买方机构任职。
而李杨之前的从业经历与今年市场的“风口”——量化投资——有着不少的交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为了迎合热点,一些券商研究所的金融工程团队也纷纷改称为“量化团队”。
此外,由于近年来A股结构性行情特征越发明显,策略分析师的重要性随之提升,近期首席策略分析师岗位俨然成了研究所招聘市场的“香饽饽”。
那么,普通投资者将如何直面新一年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呢?12月23日14点至17点,“中国投资价值趋势论坛”将通过每经全媒体平台进行直播。本次论坛以“成长2022”为主题,届时将有包括李迅雷、刘煜辉、徐高在内的资本市场“意见领袖”齐聚论坛,为广大投资者2022年的投资献计献策。
卖方行业快速崛起的“量化团队”
12月7日,前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杨仁文正式对外宣布履职国海证券,任公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
就在昨天晚间,杨仁文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官宣了他就任国海证券研究所所长之后的第一次“引援”人选——李杨将履新国海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
展开全文图片来源:国海证券金融工程团队公众号
而此次官宣也显然是有备而来,据国海证券金融工程团队公众号披露,早在今年10月份,该公众号就发布了多则国海研究所金融工程团队的招聘启事。
值得一提的是,与近年来许多卖方分析师选择的职业路径——从卖方转入买方行业——不同的是,李杨在加盟国海证券研究所之前,曾在银河基金、易方达基金等买方机构任职。
从李杨之前的从业经历来看,他与今年市场的“风口”——量化投资——有不少的交集,例如他曾在银河基金从事过量化和指数投研工作。另外,从前期国海证券金融工程团队发布的多则招聘启事来看,“量化”也是团队招人的关键词。
谈到“量化”,今年各大量化私募所取得的业绩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国内量化私募的规模也实现了快速扩张。据招商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显示,从国内头部量化私募的规模变化来看,近两年,仅头部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就扩张了6倍左右,从2020年初的750亿左右扩张到接近5千亿规模;规模爆发期集中在2020年6月至今年5月,一年时间规模扩张了4倍,部分量化私募甚至有单月规模翻倍的经历。
在这样的“风口”之下,记者注意到,一些券商金融工程团队的名称都纷纷改成了“量化团队”。
图片来源:招商证券研报《国内量化私募的高光与隐忧》
今年11月中旬,招商证券量化团队发布了一篇关于量化私募的深度报告:《国内量化私募的高光与隐忧》,而在2020年,该团队的名称还是招商证券基金评价团队。
图片来源:国盛证券金融工程团队公众号
据了解,多次获得新财富第一的国盛证券金融工程团队目前也对外宣称是“国盛量化团队”。
图片来源:海通证券量化团队公众号
此外,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头部券商目前也有了各自的量化团队,其中中信证券的量化团队基本是由原先的金融工程团队“演变”而来。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其实这些所谓的“量化团队”和之前的金融工程团队是大同小异。
某头部券商金融工程团队首席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一些研究所的量化团队和金融工程团队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叫法不一样。”
西部地区某上市券商金融工程分析师向记者指出:“现在一些券商的量化团队,其实就是金融工程团队。”
据上述分析师介绍,目前,券商研究所“量化团队”的主要服务对象并非是近年来规模快速扩张的量化私募,还是以传统客户如公募基金、保险公司为主,因为“量化私募客户没那么多需求,好多量化私募也没在公司开户”。
6大资本市场“意见领袖”共谋“成长2022”
近年来A股结构性行情特征逾发明显,以今年为例,市场的风格较前些年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小盘成长、周期股完成了对大盘价值、消费股的逆袭。相应的是,策略研究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从上述量化团队发布的研报来看,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用量化的手段进行市场策略研究。
另据记者观察,近阶段,首席策略分析师岗位俨然成了研究所人才市场的“香饽饽”。在最近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民生证券、中信建投在多家券商的首席策略分析师一职已发生了更替。此外,今年来,有新任首席策略分析师加盟的券商还包括德邦证券、国海证券、兴业证券等。
再过8个交易日,2022年的A股市场即将拉开帷幕。经过过去几年市场的历练之后,普通投资者又将如何直面新一年A股的机遇和挑战?
12月23日14点至17点,“中国投资价值趋势论坛”将通过每经全媒体平台进行直播。本次论坛以“成长2022”为主题,来自国内6家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届时将汇聚一堂为广大投资者奉上6堂“投资大师课”。
而这6名首席经济学家都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和深厚的学术背景,其中不乏一些业内公认的资本市场“意见领袖”:
李迅雷,现任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泰机构业务委员会主任;中国证券业卖方研究体系的开创者,从事宏观经济、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30多年。他被多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同时还参与过多次中央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2017年,李迅雷在国内提出一个比较鲜明的观点——中国经济进入存量经济主导时代。2018年李迅雷在发表的文章《买自己买不到东西》中提出了资产过剩时配置核心资产的逻辑。而这些观点都对近年来居民财富配置、资本市场趋势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次论坛,李迅雷的演讲主题是“2022年中国经济将稳中有进 财政政策有更大释放空间 ”。
刘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风证券特邀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其观点的风格素来以敢言、犀利著称。例如,近期,他的发言“如果你的资产是在老周期的漩涡之中,你从投资这个角度获得的感受就是水深火热;如果你的资产头寸、资产敞口开在新世界新周期中,你获得的是一种鲜衣怒马的感觉”获得了许多投资者的共鸣。本次论坛,他的演讲主题是“2022年宏观经济及市场前瞻”。
徐高,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总监、公司执委会委员,曾任瑞银证券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兼职经济学家及研究助理等职。2020年12月底,徐高在《每日经济新闻》年度特刊上撰文《疫情、纸币与中国产能》,明确指出:“纸币体系下政府所拥有的无限货币创造能力,与中国庞大产能的结合,让经济社会有了快速从疫情冲击中复苏的能力--这是新冠疫情与之前全球大疫情最大的不同。”“在新冠疫情走向终场的过程中,重估中国将是全球资产市场的一大趋势。中国股票价格的上升、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都将是这一趋势的体现。”这些论点通过2021年中国经济强有力的增长韧性(尤其是出口超预期的表现)、人民币升值、A股结构性行情获得了佐证。本次论坛,他的演讲主题是“重回政策市 ”。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特聘实践教授,曾获2014年度中国青年经济学人,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对全球化趋势有着深入研究。近期,邵宇明确指出:“只有产业和技术革命才能摆脱人类最大的困境。从传统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包括最新的北交所的横空出世,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一条路径,这是资本市场和金融改革要做的工作。从科技、从产业集群到人力资本和教育、到金融,必须完成这样的闭环,才能不浪费深度城市化所提供的弹性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未来。”本次论坛,他的演讲主题是“后疫情时代:重构底层逻辑和估值体系 ”。
此外,在此次论坛中,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晓斌也将各自发表精彩演讲。高瑞东的演讲主题是“2022年全球经济与中美形势展望”;何晓斌的演讲主题是“我国明年经济总量增速依然会是世界第一”。
自2017年以来,结构性行情一直是A股的显著特征,共涨齐跌的“牛市”“熊市”或将一去不复返。展望即将到来的2022年,市场又将诞生哪些新的结构性热点?小盘成长和大盘价值之间的风格演绎又将如何进行?
12月23日下午,相约“中国投资价值趋势论坛”,在每经全媒体平台零距离倾听六位首席经济学家的“投资大师课”,你2022年投资成绩单的“加分项”也许就在其中!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