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加大力度持续提升“十四五”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腊梅盆景制作
2023-06-19 00:38  浏览:27

加大力度持续提升“十四五”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做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十四五”时期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增长、融资结构更加优化,实现“增量、降价、提质、扩面”目标,不仅需要金融系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多部门共同支持的政策环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紧密结合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关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普惠性的要求,较全面、系统和完整地给出了“十四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方案、支持路径与政策举措。

一、《规划》鼓励金融机构全面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作用,实现金融资源高效配置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小微金融服务成效明显。截至2021年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6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217万户,分别同比增长26.7%与34.1%。“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获贷率超过七成。《规划》将“提高融资可得性”与“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工程”分别作为“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之一,致力于解决小微金融服务供给结构性失衡问题,强化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这既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要求,也是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具体体现。随着《规划》政策举措逐步落实,必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机制,高效配置金融资源,将经营重心和信贷资源从偏好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实现信贷资源增量优化、存量重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规划》总结吸收了过去几年行之有效、受到市场欢迎的金融政策、产品与服务并加以提升

《规划》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不确定性高、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规模不经济等传统融资难点痛点,着重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近些年来我国小微金融服务领域积累的卓有成效经验做法并加以凝练提升。一是用好货币信贷政策,扩大小微信贷供给。包括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两项直达工具等结构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二是优化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与政策安排。包括单列小微专项信贷计划,改革小微信贷业务条线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增加小微企业客户服务情况考核权重,适当下放授信审批权;健全尽职免责制度,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三是运用科技手段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包括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拓宽中小客户覆盖面;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打造线上线下、全流程中小金融产品体系;增加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和随借随还产品,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度。四是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包括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提升中小微企业使用商业汇票融资效率,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投早投小。五是发挥“几家抬”政策合力。包括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降低担保费率;健全信贷奖补和风险分担机制,提供贷款贴息和奖励;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中小企业融资环节不合理和违规收费。

三、《规划》也充分考虑“十四五”时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进一步鼓励创新金融服务方案

“十四五”时期,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建设创新性国家战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等新形势,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新问题和新任务,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创新化、专业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新特征,《规划》及时准确阐述了诸如发展绿色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供应链金融等小微金融服务重点领域的最新政策趋向,这些都使得《规划》的金融部分既有较强政策宣示导向,也有积极实践指导意义。譬如,一是鼓励创新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方案。如《规划》提到“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基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金融产品”与当前人民银行积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政策高度契合,也与《规划》涉及推动的“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紧密呼应。二是鼓励创新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方案。如《规划》提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特别是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积极支持培育优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三是鼓励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规划》鼓励持续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加强科技手段运用,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同时,注重部门间协调配合,推动信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等配套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雷曜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