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央企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成为突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主力军。中央企业要做好自己,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努力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控制好资产负债率,提高营业收入利润率等重要指标。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近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中央企业以创纪录的效益增长,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进一步提升。据报道,今年前11个月,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净利润1.75万亿元,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等企业盈利水平和增利贡献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国企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我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占GDP比例达到62%。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央企和地方企业。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央企营业总收入在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的占比超过一半,而央企利润总额的占比更是达到三分之二。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无可争议的主力军。
今年以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督促重组大戏连台上演,不断催生“新央企”,我国国民经济主力军不断壮大。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唯一以综合物流为主业的新央企诞生;中国西电集团与国家电网所属相关企业整合成立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国有信息通信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中国中化和中国化工集团重组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化工企业。一年来,央企围绕强主业、强实业、强产业,深化重点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了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巩固壮大了我国实体经济的根基。
中央企业要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更大贡献,要做好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建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广大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到港珠澳大桥、北斗系统、新一代核反应堆等,这些标志性的世界水平创新成果,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
中央企业应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央企要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主体责任,坚持国家战略性需求导向,突出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真正发挥国家队、主力军的战略科技力量作用。
展望2022年经济工作,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央企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成为突破“三重压力”的主力军。中央企业要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首先要做好自己,努力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控制好资产负债率,提高营业收入利润率等重要指标。
央企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还要努力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积极帮助广大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突破“三重压力”、渡过难关。时近年关,中央企业要带头优先偿还对民营及中小企业的逾期债务,年底前做到“零拖欠”。央企要加大基础供应力度,做好油电煤运等方面基础工作,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中央企业还应以市场化原则和互利共赢为导向,主动加大与民营及中小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在稳定产业链中努力承担起国家队、主力军重要作用,为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