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人才从大厂到工厂 制造业转型带动职业教育走俏品质意识
2023-06-15 20:37  浏览:28

每经特约评论员 马亮

近日,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在宜宾招聘,吸引大批高学历求职者蜂拥而至。这场热闹非凡的招聘会并非个案,以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转换人生赛道,从“白领”变身高级“蓝领”。

近年来,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双循环发展格局、“双碳目标”等一系列战略性政策的要求下,许多中低端制造业纷纷走下坡路,大批年轻人进入外卖、网约车等服务业。但是,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很多人选择离开大厂,走进工厂。

无论是优渥的薪酬,匹配的岗位,还是清晰的晋升阶梯和广阔的职业前景,高科技制造业都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离开大厂走进工厂,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这样一个就业风向标的转变,反映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也会带动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才流动模式的全方位转变。

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制造业高薪延揽人才的背后,却是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实。数据显示,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面临中高级技工供应不足的问题。人才供应不足将直接拉高企业用工成本,也会使很多企业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是困扰中国高端制造业劳动力市场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是高新技术企业为无法延揽中高级技术工人而发愁,中高级技工在就业市场上走俏;另一方面则是大量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内卷,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如何破解中高级技工的供需矛盾,是关乎中国高端制造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宁上普高和普通本科,家长也不希望孩子去读职高和技校。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职业观念,造成了多年来中高级技工的培养不足,供需矛盾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而愈加尖锐。对技工的轻视和怠慢,甚至使“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使很多年轻人错失了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

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高中和大学,主要原因是多年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中高级技工的供需矛盾反映了就业政策和信息的传导机制存在“中梗阻”,大量家长和学子仍然抱持着传统观念去选专业、找工作,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市场结构性转型带来的影响。

过去是高考“一考定终身”,而目前中考分流就决定了谁可以上高中并读大学,谁需要入职高并读技校。但是,很多人在大学毕业时才发现找工作难,此时则为时已晚。这意味着要增加职业教育和生涯规划的提前量,使家长和初中生在教育分流前就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而不是一边倒地盲目追求高学历。

与此同时,也要打破“高分上高中、低分上职高”的错误教育观念,吸引优秀人才选择中高级技工作为职业。为此,政府部门可以设立职业技术学校的奖助学金,使更多优秀学生愿意投身“大国工匠”的未来职业道路。

如何培养合格的中高级技工

要想吸引更多学生入读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就需要为中高级技工“正名”,使他们能够得到社会认可,获得理想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公平的上升通道。

最近,国家将职业本科纳入学士学位工作体系,职业本科和其他学士学位具有同等效力,为带动更多人正视中高级技工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各地也在打破“唯学历论”的人才观念,将中高级技工列入紧缺人才行列,从各个方面为其提供优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能不能培养出合格足量的中高级技工,同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导向、资源和能力有关。之所以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技工仍然以中低级为主,就在于技校的师资配备不足,培养模式落后。多数技校的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动手实操能力,往往纸上谈兵,也缺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合格教具等资源。

与此同时,对技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仍然比照高校的学术化导向,以能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要依据,也使教师缺乏培养中高级技工的积极性和能力。因此,要想让更多中高级技工脱颖而出,不仅要让全社会树立对技工的职业尊重,也需要提升职业技术学校和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使他们愿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