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湘江新区: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找一个字代替歌词
2023-06-12 00:28  浏览:30

本报记者 | 程晖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坚守“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奋力在加快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新长沙中当好排头兵、领头雁,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5~2020年,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063亿元增加至2511亿元,年均增长9.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8%,成为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今年1~9月份,湘江新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300亿元,同比增长8.8%左右,662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9.37%,引进投资过100亿元项目3个、过10亿元项目19个,合同引资108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有效助推长沙乃至湖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湘江新区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三智一芯片”(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功率芯片)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制造业加快升级。

一是主特产业加速壮大。强化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湖南省级园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域内五大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90%。中联智慧产业城全面开工,正加快打造国内乃至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比亚迪刀片电池生产基地、长沙三安半导体、5G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一批总投资过50亿元的项目相继开工或试投产,格力冰洗基地有序推进,建成后年产冰箱将达200万台。

二是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大力推进智造赋能工程,累计获批国家、湖南省、长沙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600余家(个)。抢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风口,与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开展战略合作,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一,长沙市成为唯一获得4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位列智能汽车产业投资潜力榜第3,智能网联汽车保持领跑态势。

三是两业融合加速推进。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大数据、大健康等高技术服务业。移动互联网产业保持每年60%以上的高速增长;现代金融产业新引进金融机构500余家,湖南金融中心有效助推制造业发展,近4年金融业税收翻了4番。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湘江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着力构建研发-孵化-转化紧密衔接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一是紧盯研发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按照“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理念,着力打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充分发挥大科城创新极核作用,实施以工程机械领域“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的科技研发“招标揭榜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5%,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

二是紧盯孵化端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创平台布局,正加快打造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新区,已集聚科创型企业5000多家。加快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及升级版,累计建成国家(长沙)超算中心、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700余个,大学生就地创业就业人数年均递增4%。“双创”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展开全文

三是紧盯转化端提速科技成果应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04.3亿元,实缴到位156亿元。创建新区天使基金群,累计设立子基金28支,培养上市企业20家,产业基金返投新区项目73个、金额34.78亿元。张尧学、桂卫华等7位院士领衔的科技成果成功实现就地转化。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新区高度关注、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拓展,不断提升发展效益和水平。

一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抢抓长株潭城市圈、湘赣边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创新探索跨行政区域合作体制机制,联动湘潭九华、岳阳湘阴推进新片区开发建设,在助推长株潭一体化、打造全国经济增长第五极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二是全面深化重点改革。探索实施“最多跑一次”、多规合一、容缺审批等系列改革举措,审批事项、审批时限缩减40%以上。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全省试点,设立湖南省首家知识产权法庭。金融改革获批财政部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首创改革创新、干部担当作为两项风险备案制度,形成“五位一体”激励关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协同配套为干事者撑腰鼓劲。

三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1%,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3.2%。成功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成为中非经贸往来的重要窗口。

奋力建设宜居乐业幸福城市

湘江新区充分学习借鉴全球优秀城市设计建设经验,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品质、湖湘特色、山水洲城交相辉映的幸福城市典范。

一是打造品质城市标杆。按照“四精五有”理念,着力提升梅溪湖、滨江、洋湖、大王山等核心片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品质,打造彰显国际品质的宜居新区,构筑宜居乐业幸福的“长沙样本”。梅溪湖国际新城问鼎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滨江国际新城崛起为湖南金融中心,大王山树立两型发展标杆,成为长沙的顶级网红流量地标。

二是打造两型建设标杆。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水平,蓝绿空间比例超过70%,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垃圾分类系统、城乡绿道得到广泛建设应用,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是打造宜居宜业标杆。坚守“房住不炒”定位,着力加大房地产调控、品质住宅供应力度,房价多年保持全国较低水平,成为吸引人才创新创业、人民宜居乐业的强“磁场”,年均人口净流入17.6万人,新区核心区域岳麓区10年增加72万人,成为湖南人口最多的区县(市)。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