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有个地方走出的建筑大师 为上海留下120多座各具风情的建筑
2024-10-16 00:05  浏览:33

梁长玉 沈文敏报道 国际饭店、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大光明戏院(今大光明电影院)……,120多座格局风情的建筑中,有31幢被列为上海市文物或历史保护建筑,1个区级历史保护建筑,这些建筑都和百余年前,一名出生在斯洛伐克的建筑师有关。

当时他从荒凉的西伯利亚跳下押运战俘的火车,一路颠沛流离来到当时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滩;这座新兴的城市敞开胸怀,拥抱了这位异乡人,他就是邬达克。作为回报,他将自己的才华与青春献给了这里,贯穿他独特建筑理念与文化思想的作品至今仍然镌刻在上海城市的天际线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邬达克这个曾经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名字又重新被人提及。尤其是近年来上海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重视,邬达克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形成了一股邬达克热,呈现出文化交流的盛景。

今年,斯洛伐克将为邬达克纪念馆举行开张仪式。如果你是一位邬达克迷,不妨来到他的诞生地国家一探究竟,了解一下邬达克是如何铸就海派建筑文化的。

从上海搭乘航班,虽然不能直达斯洛伐克,但可以飞抵邻国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从维也纳国际机场驱车40分钟,便能到达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市中心,感觉就像上海虹桥机场到苏州那么近,交通十分便利。

布拉迪斯拉发,一个陌生甚至有些拗口的名字。这座城市与盛名在外的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比邻,即便藏着诸多惊喜也显得有些低调,却让不少游客与之擦肩而过。

这座城市带给游客古老而又全新的融合体验,有限的面积里却有无限惊喜。在旧城区的鹅卵石街头欣赏巴洛克式建筑,转角邂逅悠闲的咖啡馆和有趣的雕塑,或者跟随当地人一起钻进隐秘的小店。不论你于何处停留,布拉迪斯拉发都能为你定格一幅画面,带来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

在这座城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没有站在城堡俯瞰过布拉迪斯拉发,谁没有站在城堡上眺望过多瑙河,谁就没有来过这片大地。”相比起欧洲其他城市高贵华丽的格调,坐落于小喀尔巴阡山麓的布拉迪斯拉发,有多瑙河静静流淌而过的布拉迪斯拉发,这里的美从不矫揉造作。

布拉迪斯拉发是一座既年轻又古老的城市,它的古老是因为这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老城,奥匈帝国曾经在这里定都长达两个半世纪;它的年轻是因为1993年斯洛伐克与捷克和平分手,建都至今仅20多年。同时,地处奥地利和匈牙利的边境,布拉迪斯拉发也是唯一一个与两个国家接壤的首都。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地理位置,让这座城市深受周边国家的影响,兼具了西欧的高贵典雅和东欧的异域情调。

在如此多元与国际的布拉迪斯拉发,新与旧如命运交汇般相遇,这里既是一座沉淀在历史中的中古城市,又焕发着新时代的生机,十足摩登。

布拉迪斯拉发由新旧两个城区组成,对比鲜明的冲撞令人不觉惊艳。旧城区是布拉迪斯拉发历史悠久的中心,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却很好地保存了中世纪城市原滋原味的风貌,细节之丰富,让人不自觉流连在其中,趣味盎然。

名胜古迹在老城区中俯拾即是,最热闹之所在当是地标性的布拉迪斯拉发城堡,它位于多瑙河岸边的一座丘陵上,原是古罗马人建造的要塞,最古老的部分于公元13世纪重建。现在这里已成为布拉迪斯拉发的文化娱乐中心,城堡内设有历史博物馆和音乐博物馆,外围的丘陵还是一处视野极佳的风景观赏点,站在此处既能俯瞰多瑙河,整座城市的姿态也尽收眼底。

从高处走下,穿梭在古城华美的古建筑群中,这里算不上一座旅游城市,漫步在老城区的石头小巷间,街头零散的行人甚至让初到此处的游客生出一些“萧条”的印象,但是只要稍微留意街头各式精美的建筑,便能知道这座城市曾经拥有辉煌的过去。

标志的城堡山和华丽的皇宫之外,小巷间琳琅满目、风格迥异的商店、咖啡馆和特色餐厅都值得造访,甚至于古老的药店也可以作为“参观”的景点之一。中古世纪的精致老房子安静地立在你身旁,走近细看才会察觉到窗框上一律浮雕着考究的纹饰,无不透露着它们不平凡的身世。

当然,除了老房子,旧城里随处可见富有创意的街头雕塑也是游览的亮点。拿破仑军队中掉队的法国士兵倚在长椅边,帽檐低垂不让你看清他的模样;站在街角的摄像师正在远处偷偷拍下行色匆匆的路人;趴在窨井口看着过往人群的管道工,欢快的神情叫人忍俊不禁……它们姿态各异地驻扎在街头各个角落,等待着来人与它们进一步的亲密互动。

从“UFO”新大桥上俯瞰新旧城区,多瑙河穿城而过

移步至新城区,这里最显眼的自然是横跨多瑙河的“UFO”新大桥。气势如虹的大桥飞架南北,蓝色多瑙河在桥下静静流淌,宛如系在布拉迪斯拉发腰间的玉带。大桥之所以被称作“UFO”,得名于立在桥头顶端的“飞碟”建筑,它既是一个高空观景亭,也是一个旋转咖啡厅,一杯香浓咖啡配满目迷醉的多瑙河风光,浪漫又诗意。

介绍了这么多,或许不少人还是对斯洛伐克缺乏足够深刻的印象,还是把目光转回到邬达克,因为他对于中国或者上海来说,本身就是这个国家最好的名片。

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斯洛伐克中部的一个城市,也是邬达克出生地、小学、中学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座宁和惬意被生活氛围所包围的城市,随处可见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古老建筑。

但跟当地人提起邬达克,却十有八九并不知道。因为邬达克在这座城市里仅留下唯一一件作品,是一座简约而精致的教堂。据悉,当地的知名建筑师实在是太多了,邬达克被淹没其中。

邬达克的一生是漂泊的。他出生在一个建筑世家,21岁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两年后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

1916年,被奥匈帝国征召入伍的邬达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俘,关押在西伯利亚战俘营。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他从战俘营的列车上跳车逃跑,多次死里逃生。1918年11月28日,25岁的邬达克抵达上海。

邬达克的一生又是幸运的。他到达上海期间,正是上海滩建设的黄金期。当时的中国国运凋敝,军阀混战,但上海租界内却相对稳定繁荣,吸引了海内外资本和人口的汇聚。不同风格、不同背景、不同审美的建筑在黄浦江畔拔地而起,上海也成为真正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1925年,邬达克在上海开办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成为上海建筑设计界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从1925年至1947年,邬达克为上海留下了多达126件独具上海气质的建筑作品,有不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上海的地标,如享誉半个世纪的亚洲第一高楼国际饭店、充满先锋气质的大光明戏院、上海滩标志百乐门歌舞厅等等。直到今天,它们仍是海派建筑最具特色的代表作,成为上海记忆的一部分。

邬达克出生的老房子现为一家特色旅馆

邬达克之所以成为上海人民的一个记忆式的文化特点,是因为他的建筑设计与今日上海的创意设计文化已浓浓地糅合在一起。当时的上海就像是一幅打开了的空白画卷,给邬达克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

邬达克在上海时,曾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建筑不一定总要创造出新的东西,因为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新的材料总会自己催生出新的解决方案。”他在上海留下的建筑充分体现了这一设计理念。从克利洋行时期的古典主义,到后来装饰和现代主义的一起使用,都带有很强的融合意识和折中主义,正是因为这种有意识的融合使其设计既有西方建筑的轮廓,又顾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真正体现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开放、包容和自信的风度与气质,这种气质即使已过去百年,仍然是上海的招牌。

如果你喜欢邬达克的作品,欣赏邬达克的才华,那就一定要到斯洛伐克来亲身体会一下,或许可以从中一窥邬达克成功的缘由。

以上就是有个地方走出的建筑大师 为上海留下120多座各具风情的建筑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