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导管安装方法二
(4)小导管安装用风钻将小导管顶入,钢管尾端外露足够长度,超前小导管外插角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施作,尾部与钢架焊接在一起。超前小导管与线路中线大致平行。孔位钻设偏差不得大于10 cm,眼深大于小导管长。
(5)注浆采用KBY一50/70注浆泵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5~10 cm厚封闭掌子面,形成止浆盘。注浆前先冲洗管内沉积物,由下至上顺序进行。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值,持续注浆10 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4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80%及以上时注浆方可结束。注完浆的钢管要立即堵塞孔口,防止浆液外流。注浆施工中认真填写注浆记录,随时分析和改进作业,并注意观察施工支护工作面的状态。注浆参数应根据注浆试验结果及现场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可参照以下数据进行选择:注浆压力:一般为0.5~1.0 MPa;浆液初凝时间:1~2 min;水泥: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中细砂。
(6)注浆异常现象处理1)串浆处理。在注浆过程中,经常发生浆液从其他孔中流出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串浆。发生串浆时,在有多台注浆机的条件下,同时注浆,否则将串浆孔及时堵塞,轮到该管注浆时,再拔下堵塞物,用铁丝或细钢筋将管内杂物清除并用高压风或水冲洗,然后再注浆。2)机械故障。泵压突然升高时,可能发生堵管,应停机检查。3)对漏浆及耗灰量过大的处理。若由于岩体破碎,浆液漏失严重,造成耗灰量过大。加浓水胶比,降低压力.把流量限制在10 L范围内,过一段时间在慢慢提升压力,直到达到设计标准。如上述方法达不到效果,使用在浆液中加入速凝剂,间歇灌浆、灌注砂浆、停灌待凝等方法处理。
超前小导管注浆基本原理与施工设计参数
超前小导管注浆基本原理超前小导管注浆工艺的原理是在隧道工作面的拱上部一定范围内将小导管以一定角度打入地层中,并通过注浆泵施加的压力使浆液沿着小导管渗透扩散至地层的空隙中,起到止水的作用,并在工作面的周围形成一个地层自承拱,同时通过管体的超前锚杆作用提高土体的自稳能力与自稳时间,改变围岩的力学性能,提高其力学参数,从而控制地层松弛变形。注浆效果通过围岩抗渗性与强度来体现,以现场原位实验及实验室实验来确定。
双层超前小导管制作注浆的施工方法
双层超前小导管制作是一种常用的隧道掘进支护方法,主要是在掘进过程中通过超前小导管将混凝土浆液注入隧道周围的岩土体中,形成环形支护结构。下面是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施工方法:
准备工作:确定注浆孔的位置和数量,将超前小导管安装在注浆孔内,并将注浆管连接到超前小导管上。
清理孔口:在开始注浆之前,清理注浆孔口。使用压缩空气或水进行冲洗,以确保孔口干净,并避免混入杂质和泥沙。
注浆:使用注浆泵将混凝土浆液注入超前小导管,由于超前小导管已经到达了掘进面前方,混凝土浆液会沿着超前小导管在岩土体中形成环形支护结构。
监测:在注浆过程中,需要对注浆量、注浆压力、孔内压力、注浆速度等进行监测,以确保注浆质量和施工安全。
后续处理:在注浆结束后,需要对注浆孔口进行封堵,以防止混凝土浆液流失或泥沙淤积。
双层超前小导管制作为什么尾部需预留不小于1m不钻孔的止浆段
超前小导管尾部预留不小于1m不钻孔的止浆段,主要是为了确保注浆质量和隧道支护效果,具体原因如下:
隧道掘进过程中,双层超前小导管制作是从后向前推进,因此尾部是先进入地层中的部分,地层的稳定性和密实程度对超前小导管的支护效果至关重要。预留不钻孔的止浆段可以确保超前小导管的尾部能够完全埋入稳定的地层中,从而提高隧道支护效果。
在注浆过程中,如果超前小导管尾部没有预留止浆段,注浆液就有可能从尾部流出,导致注浆环的断裂或者注浆液流失,从而影响注浆效果。预留止浆段可以防止注浆液从超前小导管尾部流失,并确保注浆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超前小导管尾部可能会遇到难以控制的地层变形和断裂等情况,预留止浆段可以帮助控制这些情况的发生,并保证注浆环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