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行情
闭眼买信托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信托依然是高净值客户的最佳配置
2020-02-26 11:19  浏览:16
 闭眼买信托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信托依然是高净值客户的最佳配置

  2009年我开始进入金融行业,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集团的信托业务,因为信托100万起步的高门槛要求以及独特的金融牌照优势,加上受银监会监管,也就是现在的银保监会,做的都是跟成功的富裕人士沟通交流,帮助高净值人士管理资产,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1年2月,我正式进入信托行业,在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下,那个时候做信托就意味着“保本保息”,300万起步的保障房项目,1年期收益能超过12%,如果是地产项目,300万曾经能到14%,如果是政信类项目,收益能到9%,但基本上都有财政承诺还款函、人大决议、国企担保,从2001年信托法颁布以来,68家信托公司全部保持着100%的兑付率,无一违约事件,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了2014年,这一年中诚信托30亿“诚至金开1号”未能按期兑付,拉开了信托产品违约的序幕,尽管信托行业发生首例公开市场违约,但是发生逾期的产品数量仍然非常少。

  事实上2011年-2018年,也是史无前例的大资管时代,2012年资管牌照颁发(也称基金子公司),2014年基金业协会备案私募基金公司,很快有了几万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整个市场一片繁荣,各种产品层出不穷,从业人员超过几十万。这个阶段信托行业也迎来了高速的发展。因为信托行业发生逾期的产品很少,所以部分高净值客户虽然有了几年的投资经验,基本还是“闭着眼”买信托,不是特别挑选信托公司和信托产品,心态仍然是刚性兑付的心态。我给客户配置的产品规模也超过了10亿以上,固定收益实现了100%的兑付率,如果不是2018年年底的私募基金违约潮,我想这个记录还将保持到现在。

  时间到了2018年,随着资管新规的颁布,中美贸易战的较量,经济预期的降速,国内掀起一波去杠杆热浪,银行抽贷,股市哀嚎,民营企业出现了大量的违约事件,甚至退市破产,这波违约潮首先从P2P开始,大量平台清退的清退、跑路的跑路,紧接着,蔓延到私募基金领域,阜兴意隆跑路,东方成安跑路、杭州金诚立案,当然跑了的肯定是有违法行为了,紧接着大型财富管理公司,甚至是国内领头的诺亚、恒天、盈泰、钜派、锦安等等被爆项目延期,接着中江信托被爆80亿延期,安信信托被爆120亿,包商银行被接管,市场上别说是投资人,就连从业人员也是如履薄冰,一片茫然,因为这是十多年没见过的情形。

  出现了一系列的爆雷延期,很多人和媒体开始大喊,信托不能做了,信托不安全了等等之类的,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根据信托业协会第二季度最新的数据,中国共有68家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规模22.5万亿,其中信托行业风险项目1100个,规模为3474.39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1.54%。从信托业协会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信托项目的风险规模在增加,但并不是舆论所说的不能做,对于一个风险率1.54%的投资品种来时,其实已经很好了,就连银行的不良率也超过这个数了吧,相比较房子、基金、股票、债权、保险、黄金、贵金属、霹雳创世录等等其他投资类型,信托公司的资金基本上用于地产、政信、工商企业等,尽管项目做了很多风控措施来保障安全退出,但闭着眼睛买信托的日子确实过去了。

  接才来该如何选择信托产品,是广大理财师和客户所共同需要思考的。

  首先:从法律上来说,信托毕竟是投资,是投资就会有风险,至于刚性兑付只是行业的潜规则,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和依据。

  其次:从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兑去考虑,很多人认为打破刚性兑付不好,其实我认为打破刚性兑付,恰恰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您想,有一个烂项目,因为需要刚性兑付,必然会萌生借新还旧,您现在投资的资金大有可能是给前任投资者兑付了,但刚性兑付打破了,情况就不大可能出现了,防止投资人当接盘侠的风险。

  第三:尽量不投资金池,这是监管的导向,监管层一直在要求去资金池,因为也是萌生借新还旧等违规的摇篮,能不碰就别碰。

  第四,记住“四挑一必须”原则,切记,我们在挑选项目的时候,1、挑选有实力的信托公司,最好央企背景,2、挑选有实力的融资方,3、挑选有实力的担保方,4、挑选好的城市区域,最好是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5、必须有土地抵押,最好核心地段足值的土地抵押,一定要有这个,这是这两年违约事件爆发后的深刻教训和经验,有了抵押物,大不了我慢慢处置,防止血本无归,切记、切记!掌握了这几点,结合这几年的信托风险事件,那么即便是信托风险率再增加,我们谁都不能保证100%,但大概率是可以可以躲避远离这些风险了。

信托公司综合实力排名 https://www.vipixiu.com/rankList/strength_ranking/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