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八日凌晨四时,一代雄杰蔡锷将军赍志而殁于九州岛
那一刻,他的故土,青山唏嘘,百鸟失语
你的一颦一笑都是如许的诱人,我不蓄意功夫朦胧了回顾
纵然爱是最利害的毒物,我也会破釜沉舟的抓住它,那扑朔的迷离,扑朔的幻影
犹如一滴一滴的苦水,落在意上
录像带软刺的海绵,扎着劳累的身躯
我不妨很痛快,但我并不快乐
我想要沉沦在爱的琼浆中,一醉方休
忽视天涯的大明,忽视尘世的诽语,只有你静止,我就静止
生存即是如许,很多实物,你越是握紧,它越是摆脱,你越是留心,它越是离开
30、衣柜衣服千千万,只有新的最好看
去年的衣服已经配不上我今年的气质了
外面的争吵声还在继续
我不知道在这样的声浪旋涡里,杜甫心中有何感想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其间
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
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颇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
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
“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
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诚然,后人重修的草堂,无论在形式和材料组成方面,与杜甫当年的那个情形,已经相去甚远了
或者说,现在我们眼里的这个草堂,已经浸润了太多的现代新潮气息,有物质的,声音的,意象的
如果不是杜甫曾经流落于此,如此一座园林,于景,愧为名胜
我也知道,观草堂,看它的外形象什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触景生情凝聚出杜甫诗魂和诗风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