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毕竟游到手段地,并创造那果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
一口井自然养育了许多人,并滋养着许多故事,容纳了无数过往
喝过井水的人,在心里都会存有一口井,那口井里是童时的清甜时光与初初懂得亲情时最甘冽的记忆
多年后再回小城,那井已不知去向,井的原址建起了高楼,自来水取代了它
站在高楼边,我怀想幼时那从不干枯的甜水井,与那吱吱哑哑的担水声,因知道围在井边洗衣的情景再不可见,心内特别的怅恍
低头看井里光亮的情怀,就手从桶里捧起水来一品那甘冽清甜的随意,都消失在时光之后
要在失去的时候,我才知道,把桶丢到井里时,与水撞击出的声响是那样美妙
凭吊汩罗江,我从未有过如此的拘谨,如此的心跳
静默地伫立在江岸边,凝视着江面泛起的波光闪耀的细浪,每朵浪花都为我虔诚朝拜这个伟大灵魂和不朽生命添加注释
/> 纤腰袅袅,着烟笼雾的柳树,在广袤的鲁北平原可算是栽植最广的树
湾塘沟渠,田间地头,村舍路边,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春日里“漠漠轻黄惹嫩条”,夏日里“毵毵金线拂平桥”,秋日里“叶叶如眉翠色浓”,冬日里“袅袅千丝带雪飞”
娇柔飘逸的身姿,转换为人们眼中的四季风景
柳树算不得长寿树种,所以世上的古柳极少见
但它的生存能力却极强,无论是人工种植还是絮落水边,都会随遇而安的成活,蓬蓬勃勃的生长
记得上学时,星期天去生产队里干活,队长分派的活儿是沿一条新筑的路边栽种柳树
开始我们按照栽树的程序,先挖好树坑,再把备好的一节柳杆埋进去,后来觉得这样干太麻烦,就两人合力把它扦插进松软的路基土中,再用脚踏实,效率果然大增
一天的活儿,不到半天我们就轻轻松松干完了
先还担心这样省懒法柳树能否成活,后来发现它们竟然全活了,而且长势茂盛
不几年工夫,一排高高直直的柳树,整整齐齐长在路边,队里人逢见这条路边的柳树,都忘不了夸赞我们这几个学生娃的栽种功劳呢
柳树给庄户人家,带来过日子的实惠
柳树长大,修房盖屋、做箱打柜自不必说,长长的柳条儿剥去外皮,粗点的可编簸箩、簸箕、柳斗、柳升
细点的可编笊篱、箢箕、柳筐、柳篮
鸡蛋粗细的柳棍儿,还是农家人拿来做干面杖,做锨、镐、锄、镰、筢、鎯、锤把的好原料
走进平原任何一个农户,随处都能见到过日子的柳木制品
柳树给平原上的孩子们,是数不清的欢乐
春日里柳条金黄嫩,拧成粗细不等的柳哨,上学的路途便被吹欢畅了,教室和操场便被吹喧闹了
夏日里每人编个柳条帽,激烈上演的准是打游击的游戏
砍草休息时,爬到柳树上,狂呼南来的风呀,北来的风呀,真凉快呀,浑身的疲惫仿佛也随风而散了
冬日里用柳木做尜儿,到雪地里去打棒,做陀螺,去结冰的湾中去抽打,童真们显露的是另一番惬意
“七九八九,沿河看柳”,是《九九歌》中的一句民谣,这节气歌谣在鲁北可谓家喻户晓,早在战国时代的《周礼》中,就有栽柳的记载
公元605年,随炀帝下令开通济渠,堤两岸尽栽垂杨柳,他还御笔赐垂柳姓杨
从此人们才把垂柳叫做“垂杨”,或叫做杨柳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说:“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至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
”记述了炀帝开渠植柳的史实
我国清明折柳戴柳的习惯,相传始于唐朝
唐高宗于三月三日游春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
”后来,江南百姓将此演化为插柳
每逢清明,家家户户将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于此,而这也是清明植树的起源
早在1915年,我国首次规定的植树节即是每年的清明,1929年才把植树改为3月12日,即孙中山逝世纪念日这一天
在唐朝文人雅士相别,盛行折柳相赠
因“柳”与“留”谐音,其中寓“挽留”之意,用依依杨柳,来表达相见时难别也难的离情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读罢李商隐的《杨柳枝》,让人深感那满腔别绪尽在攀折中
柳树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大概多以实用为主
到了诗人眼中,自又是别样一番风景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诗人陆娟把杨柳、东风、落花、春色稍许渲染,昂然诗情尽在吟咏之间
传说北宋年间,苏轼、苏小妹和黄山谷一起论诗
小妹提议将“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腰间加一个字
苏学士略思忖吟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小妹评述虽写了柳动和月明,但嫌太直露
黄山谷考虑良久启口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点评此句虽进一步仍算不得上佳
苏轼、黄山谷追问有何妙句,有备而来的小妹才微笑说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果然一个“扶”字,写尽风的轻柔,柳的纤弱,且让人悟出风与柳的亲昵状态
一个“失”字,即强调了月光之皎,又极言梅花之洁,二者浑然融为一体,与“淡”字更为吻合
苏、黄不得不为小妹的精彩拍手称妙
你瞧纤纤弱柳,启悟出诗人多少聪慧的心智呀
清朝河南新野霞务村的李青,著柳诗百首,刻于青石碑上,流传至今
诗中所咏有古柳、新柳、烟柳、雨柳、雪柳、高柳、弱柳、远柳、近柳、垂阴柳、将绽柳、半绽柳、啼莺柳、曲江柳、玉笛柳、陶潜柳、桃源柳、阳关柳等等,将柳之风姿情韵,柳之婆婆婀娜淋漓尽兴咏出,为世所罕见
李青,真可谓古往今来的柳痴
有意思的是,古代诗人多把莺、燕、蜂、蝶这花间四友之中的黄莺和翠柳相关连
从姚合的“叶叶如眉翠色浓,黄莺偏恋语从客”到陆游的“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从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朱受新的“千门春静落红香,宛转莺声隐绿杨”;从皇甫松的“黄莺长叫空闺畔,西子无因更得知”到牛峤的“柳花飞处莺声急,晴街春色香车立”;从曹松的“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扬枝”到陈文述的“万树垂杨拂地生,东风不断早莺声”
众多诗人在柳浪婆娑中营造出呖呖莺歌的多姿景象
古时的诗人们茅屋数间,青灯一盏,或许并不那么诗意地生存着,但他们却在看似普通平凡的柳树上,极力张扬自已的个性,捕捉到了艺术中的浪漫,享受到了生活中的诗情
柳枝烧炭,是画笔中的上品
而帘幕疏透的柳树本身,也给了古往今来的画家挥笔做画的灵感
无论是柳枝卧蝉还是耕父犁春;无论是柳浪闻莺还是灞桥送别;无论是牛背横笛还是岸捣新衣,幅幅画卷里都离不开依依杨柳的拖缕柔条
生命力顽强的柳树,给入世的人们送去便利实惠,给出世的人们带来浪漫诗意
而它自己却从未诉过攀折苦,从未骄过袅枝傲
年年春风占杨柳,又是柔丝弄碧时
心愿不语的杨柳,能够将适者生存之道,去启迪更多的世人
掠过无边的梦幻丛林,拂动葱郁的生命之韵,青春的世界溢满无穷的鲜活与生动
矫捷的翅膀追逐霞光,掀动白云,在湛蓝的天宇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太阳高高在上,青春高过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