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 亲 香 若 荷 很久没有好好地休闲过了
自从儿子落地,生活如同被分割成了若干等份,睡一个觉要打破夜阑人静做几次睡,吃一顿饭往往端起放下做几顿吃,没滋没味的匆忙下咽里,生活全没了想象中的那种简单与浪漫
面对淘气的儿子,多少次让初为人母的我慌恐紧张,怕跌了怕磕了,怕疼了怕痒了,怕冷了怕热了……简直是,含到嘴里都怕给化了! 多少次,开了锅的水里忘记了是不是曾经下过豆,煮着米的饭煲里是不是加满了水?心里除了孩子,对什么都失去了心思
母亲的心,只有在孩子身上最为细致
因而休闲,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那天,好不容易脱开身去,把孩子放到婆婆那里,独自到朋友家做客
是她的生日
新婚的她,没有了父亲,是在拖着病体的母亲艰辛抚养下长大成入,温柔、单纯,如一泓清水
老天公平,给她一个得意体贴的老公,于是,小姑娘一样的甜甜的脸上,就常挂了一副天使的笑容,很姣美,很灿烂
菜一道道端上来,几巡“茶代酒”过去,她满满的端上一碗粥来,递到我的手上:“尝尝我做的‘蛋卧粥’
” 只见那粥,黏而透明,如玉液琼浆,想必一定是小火慢功,精心动用了各种心思而成
就在琼浆的中间,深浅好看的碗底里,静卧着两只剥了皮的鸡蛋,洁白、浑圆
粥做得并不见有多少特色,却因了那两枚鸡蛋,吃到嘴里便散散淡淡,品出满齿的清香来,我立刻意识到,那粥很不一般
果然,站在旁边的新郞笑着介绍,“蛋卧粥”,是她母亲教给她的拿手绝活,然后吟吟地笑着,含了柔柔的爱意转去看她
泪光一闪,她说起她的母亲
父亲在世的时候,与她母亲恩爱有加
父母的工资不高,加起来不足六百,而且上有老、下有小,节省便成了这个家庭的习惯
母亲是纺织工人,长期的劳累致使身体非常不好,但是为了每月的正常开支,病中仍然坚持上班
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所以不管早班晚班,每天都提前做好盒饭,然后由她母亲带着上班,有时就偷偷煮上两个鸡蛋
然而从此,她们家的饭桌上就总有一锅“蛋卧粥”
“蛋卧粥”,就是她母亲当年叫起来的
那两枚鸡蛋,通常是一枚卧在父亲的碗里,一枚卧在她的碗里,直到幼小的她初中毕业,父亲意外去世,她在下岗给人打工的病母的支撑下完成学业,远离家乡走进心仪已久的大学,母亲的“蛋卧粥”才没有再吃到了
后来渐渐明白,那两枚鸡蛋,是父亲为了给母亲增加营养,每天特地煮上放在母亲的饭盒里的,而往往,母亲又偷偷地把它们省下来,带回家去,剥去外皮悄悄与稀粥重新煮在一起
记忆里,母亲的饭总是做的最香,脂玉浓稠,诱人脾胃
“母亲把一只大,一只小的粥碗分别摆在桌子上,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我,而母亲自己,则喜滋滋地看着我们父女两个,直到把“蛋卧粥”暖暖地喝完……”她说
她从此承袭了母亲的手艺,喜欢上了喝粥与做粥,从中她去感受母爱的温暖
她说,那粥里,总感觉有种“母亲香”! 那碗粥捧在手上,满坐好友已被感动得滚滚泪下
我慨叹,这样一个柔情女儿,这样一个美丽坚强的母亲!母爱太过坚强,才给了儿女许多的欢乐与温暖
她坚强得象块山崖上展露的峭石,又像寒冬里不屈的小草,尽管头顶压着顽石,沉重的直不起腰杆,也要不屈地生长,给亲人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突然发觉,这些,我也有过…… 曾几何时,母亲也是这样对我
那是在乡下,母亲从后门菜地里摘回来的一捧白菜,几棵萝卜,用最古老的铁锅炒出的乡土菜;是在城里,母亲为我熬夜时准备的一碗荷包蛋;那是我出差归来的某个夜晚,母亲执意为我留着的亲手做成的芝麻糕点……那简陋的餐桌上,蘸着母亲的青春,蘸着浓浓母爱,多少次给过我难以忘怀的亲情与温暖,它在我心里,胜过都市的各种吃食潮流,胜过最为豪华的酒楼饭馆
这哪里是一碗普通的“蛋卧粥”?透过泪眼,模糊中我分明看到一掬浓浓的母爱啊,历久弥香,一直萦绕在她的记忆深处,稍一拈动便打湿了我们的双眼,打湿了每个人的故乡和童年
佝偻的身躯,一抔黄土,一目流觞,心灵悸动的地方,是你永远的故乡,那里住着你最亲爱的母亲
母亲的手艺虽不是多么精湛,但朴素的饭菜里,是挥不去的亲情和饭香
______那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亲亲母亲香!
C、两者同时有请选择并说明
如另有答案也可列出
答柯英兄
说实话,在河西,我个人认同并且臭味相投的朋友不多,你算一个,很想念和你坐在宾馆喝酒的情景,两个人,那么多酒,喝啊,说啊,不知今夕何夕,多美的感觉啊
正如你所说,我的驻地实际上是内蒙区域,之所以用甘肃通联,大抵是交通方便
我所在的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古称流沙地带,也曾是神仙出没的地方,还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弱水河像刀子一样,划开戈壁大漠,注入早已干涸的居延海——现在的额济纳旗,胡杨虽然不多,但棵棵千年不朽
通常,在我所在的地方,可以清楚看到祁连雪山——庞大而素洁,巍峨而绵长
对于河西走廊,我是热爱的,说句俗话,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这些年来,我唯一喜欢并时常在它身上四处走动的丰富博大之地
虽然荒凉,偏远和落后,但未尝不能够很好地容纳一个人肉体及其灵魂呢
不论是在文字,还是现实生活当中,我觉得自己一直再用两种深知三种身份来观察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辽阔神奇的西北
一个是客居者——这是先天的,我降生的地方是在太行山中,西北则是我梦中乃至生命中的蓦然遭遇——我的出生地乃至成长的环境,乃至一片地域所导致的秉性和素质,使得我不可能快速而完全性地进入到西北的内质,与你们这些身在高原福地的地道土著不能相比,这是我的优势,也是我的缺陷
优势是我能够跳开,以外人的眼光来观察周边人事和风物;劣势是,我要进入河西乃至西北的内心,要走的路程肯定要艰难和漫长的多,而你们,则是轻而易举,一步到位的
但要说明的是,我在巴丹吉林10多年了,从寄居者到半个主人,期间包含了我个人的一些生命乃至精神遭际,但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况,因为流沙地带,因为河西走廊乃至梦幻一样的祁连雪山,我都觉得了荣幸和安慰
站在戈壁边缘,抬头一看,你的心胸立刻空廓起来了,什么烦恼乃至俗世的种种繁琐,就都被风吹跑了;再看看祁连雪山,灰暗的心会瞬间明亮
第二个问题,我一辈子弄不明白的是我自己
第三个问题,关于写作,我事先不从哪里入手,也不是柯英兄说的那三个,而是无意识,信笔下来,从不多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你是张掖的一流高手,评论,诗歌和散文都在搞,而且成绩斐然,你做的一个伟大工作,就是凝结了张掖的各路好手,时常聚集一堂,气氛融洽,也多交流,更多促进
更重要的是你比我帅,这是不可替代的,向帅哥致敬! 猪娃儿问:技术词用到文字当中,肯定是理论性的
作为初出茅庐者,特别想知道,散文重所提到的技术,都是哪些? 答猪娃儿:技术词是一个特定的环境,拿到文章当中,不一定就具备了理论性,因为在写作中,任何一个有益的东西都可以拿来
关于拿来主义,鲁迅先生有一个很好的文章,可以翻开看看啊!我觉得,散文的技术是写作过程中日积月累而成就的,刚开始写作就开始技术,那是不够现实的
现在的散文技术,除了传统的之外,似乎还有从西方拿来的,不一而足,你现在的写作已经包含了很多的技术,似乎自己不知,但它们已经实实在在存在,并被你熟练而又自然地利用了起来
文河问:1、我看到现在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说散文应取得和小说诗歌一样的独立地位(其中以张锐锋等作家为代表
他们认为以前散文是从服于小说等文体的),我想知道杨兄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相对于小说来说,散文的独立性又体现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可能过于宽泛空洞了点)
2、你在散文写作中是先有一个明确的构思意图后开始写呢,还是全凭一种朦胧的感觉的指引? 答文河:其实,散文和诗歌早就成为了独立的一个文体,只是在长度、影响力和作品的内蕴和广度上不能够与小说等类比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一个要求和希望,似乎不足引起重视,张锐锋先生的说法可能还有其他依托
我倒是觉得,这种想法应当是要散文在长度和内蕴上取得相应的地位——但这些不是凭空而来的,起码的一点,散文短制、抒情言志、强调修辞和词语解构的思想也还是比较严重的
现在的小说界有散文化倾向——古人乃至贾平凹等人的大散文观是对的,散文原本不应当是一个单独的文体,而是一个涵盖了小说、戏剧在内的所有文字文本的一个通称,张先生的提倡,似乎是一种回归,妄图以自己那些强有力的,而且具备新态势的散文作品达到与当下的小说相抗衡乃至相提并论的高度——这是令人敬佩的,为此,我们有理由向张锐锋等有着雄霸天下的信心的散文家致敬! 我写散文,好像从来不怎么构思,没有明确意图,全是凭着感觉来,通常的情况是:写了第一句,就有了第二句,有了第一段,也就有了第二段,如此往下,走到哪里算哪里
我常常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而绞尽脑汁,也许是愚钝之顾,起的名字也都很不性感,呵呵!最后想说,文河兄文字明晰,透彻,单线条,读后给人以舒朗之感,而我得则繁复一些,不好读,也多曲折,我想大致是少于构思,又不善谋篇布局,暗藏机巧,自由性太大的缘故
谢谢文河兄!
12、也许我们之间有些误会,那你也不用不理我啊!就算我错了好了,我借此对你说一声对不起
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不深
大概写的即是其时如许一座湮没在曲径通幽、花木长很深,不易创造的寺庙
而我所想的是,其时在羊台山绿道边上,依山而建筑的诸多兴办的那些人,开始确定是少许充溢诗意,并格外熟习,又是格外景仰羊台山良辰美景的那群人,本领为咱们建筑如许多,如许时髦的盛景来,而让咱们在路上,一齐纵情玩耍着,纵情观赏着,在这边,真想跟她们说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