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昼10点多,雪停了,太阳从云缝里探出面来,发出刺眼的光彩,雪赶快地熔化
下乡走在农村的巷子上,满地是春雪融化的陈迹,土壤的脸色由黑变为浅黄色
成片绿油油的麦苗纵情享用着雨雪的潮湿,高兴地生长的
修剪一律的果木树枝参差不齐,树根冒死地吮吸着雪水,花蕾在产生,新芽在萌生,树身枝杈都在振奋新的人命
戴月披星农人抑制不住本质的冲动,拿出早已筹备好的一沓钞票,开着农用车满心欣喜地去镇上购买化学肥科,来日能进地了,趁着地墒赶快施肥、锄草,好让果木、稼穑繁茂生长
她们心中确定展示出了果满枝端,稼穑丰登的优美场合
雪消冰又释,景微风复暄
满庭地步湿,荠叶生墙根
不错的,季春的雪,是有灵性的,她们深知农人的期盼,没有过多展示本人幽美的身姿,而是准时化作雪水润物无声;季春的雪,是忘我的,她们把寰球装饰的如许时髦,又不带一丝可惜地寂静消逝;季春的雪,是优美的征候,她捎来大天然行将回暖的消息,传播着天下间的无言之美,给期这一处地面和人们带来了满满的蓄意
我们的祖先在得到猎物,获得食物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先是个体或少数人的蹦跳,接着就是众人的参与
这就是最原始的舞蹈的起原
后来就加进了呼号,这就是原始的歌唱
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蹦跳的整齐统一,就出现了节律
这就需要歌唱或伴随音乐击和,要与舞蹈的节律一至,这时就出现了歌和舞的分离,出现了能与舞的节律相和的歌,也出现了并不舞相随的自由的呼号
这以后的歌和舞的相随是严谨的,而歌与舞的分离则是自由的
后来发展到能为各种节律的舞严谨地配曲的时候,舞就更精彩了,但也更加模式化了
而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类似“西山礼格戈”这样的裸性的原始舞蹈,存世已然是十分希罕的了
春节回老家,恰逢村里正准备着秧歌,正月初九开始,每晚便在村里人家耍一耍,希望新年新光景,牛羊满圈、秋收冬藏
我小时候也耍过秧歌,正月初九装完走社火,村里的大小会头看我装个姑娘挺有魅力,便又找了一个和我同岁的伙伴两个人装一个丫环模样的人物,化了脸,贴上装饰品,穿女裙和女装
然后每晚都到邀请的庄户人家院子里耍,每晚耍一家
耍的内客除我们两个场场必上外,还有村里的老人,年轻力壮的可以任意出节目
我们两个是那个领头者手里托的着“丫头”,他也穿上戏装,说是山神之类的化身
他先托我们两个在咚咚咚和锵锵锵的锣鼓声中打圆圈,先顺转两圈,再倒转两圈,那位被称作山神的人口里还唱着词
完了后,我们两个在被好多大人孩子围的圈子里扭着秧歌,就有村里的头面人物或其他人和着鼓点声唱着山村小调,也就是山歌一类的东西
他们唱古代,颂今朝,歌词随着唱者的水平而异,要是遇上一个耍权弄棒的,便装一个武汉子在场里面耍一下棍
这棍也有讲究,耍起来一招一式挺有章法、节奏,赢得一片唱彩声
毕了正在兴头上,又冒出一个耍剑的,在我俩秧歌的伴舞下,他也给你来一个《中华剑》
有时主家如邀请,还可以穿上古戏装,唱一折秦腔,如《斩秦英》、《二进宫》等等之类,不过晚上不化妆,只穿衣服
只有我两个辛苦的丫头和那个山神既穿戏衣又化妆
一晚上秧歌,一般从晚上8时耍到晚12时左右才收场,等卸完妆,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夜宵
一般是四个凉菜,四个热菜,好家道一般是油饼,一般家庭也少不了蒸馍,弄上一两瓶热酒,大人们猜拳行令,我俩个小“丫头”只管吃菜,看他们划掌喝酒
等他们喝好吃饱,才送我俩回家,回家已是晚上一两点
这种秧歌一般从正月初九开始要耍到二月二,每晚都耍,先一天耍,第二天到谁家都已定好
那年耍下来,我这个男孩子差点便成了女孩子,走路时常女人步,动不动就扭起来,惹得爸妈直笑我
现在想来,这种秧歌,虽落后了些,但也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吧
走社火--渭水河春节纪事散文之十
10、爱的越深,陷的越深,最后受伤的总是自己
昔人行事,殊非时人所及
成之大气,究竟伟业
吾顶礼跪拜,矜持指导
一纸江南,旖旎成诗,诗绢如画,画之秀媚
今我等鄙人,岂敢空喊;难写之景,见于言外(注)